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性产业,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建筑行业专家也随之越来来越多,具备了逐渐向国际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建筑行业本身的复杂性,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就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现状及问题入手,提出几点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安全问题;原因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带动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催生出大量建设规模大,结构设计复杂的建设项目,加大了施工交叉作业量,增加了施工难度,导致施工安全风险大大增加。虽然,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生产安全,国家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使得我国建筑市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且建筑行业也落实了国家的有关规定,但是,建筑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施工的安全,加强其进一步管理尤为重要。
1建筑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浅薄
在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很大一部分以往事故都是由工作人员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从一个建筑工程开始到工程竣工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繁琐,而且风险性极高,很容易造成建筑企业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需要被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现如今的建筑企业中,许多建筑行业的指导人员都将企业利益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安全问题,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或者国家颁发的一系列保障安全的措施得不到落实,建筑安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频发,建筑企业更应该自上而下贯彻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将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
1.2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规模也有所扩建,因此相关施工监管人员的缺失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建筑工程中安全监管人员的主要作用便是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督,将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尽量降低到最少,确保覆盖整个工程施工区域,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而现如今我国施工监管人员处于一个极度缺少的状态,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监管力度不足,各部门不能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在事故发生过后仍然不能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此类安全隐患,很可能致使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另外,由于施工监管人员的不足,我国大部分偏远地区还存在监管盲区,相关安全措施迟迟得不到落实。
1.3施工监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职责
施工安全监管是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然而,一些监理人员未能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地安全控制,有些监理人员甚至不熟悉管理制度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安全管理无章可循。还有很多管理人员把安全当儿戏,根本不加以重视,所以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时候,也不及时上报,这样的安全监理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1.4缺乏相应的急救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事故发生时,如果采取紧急援助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伤亡情况。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只有一小部分的施工现场设置了急救室,而且很少配有急救人员或急救用品,致使工程事故发生时,伤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甚至导致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一个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一般就是这个工程的安全责任人,所以,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这个安全责任人都必须一直在施工现场进行掌握和控制,对于自己的职责,要时刻展现出来,而且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汇报,时刻将安全牢记于心,付之于行动。此外,要熟悉了解施工安全,时刻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因此,工程项目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制,并且严格按照责任制去落实工作,确保工程安全进行。
2.2增强施工人员整体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施工人员本身,应树立施工人员良好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施工的专业操作技能,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科学规避安全生产问题。如建筑企业可定期开展与安全施工有关的培训讲座,通过现场指导等方式,令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等,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风险。
2.3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
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建筑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监管制度,对施工环节进行动态监管。同时,监管人员应坚持严格、公正执法原则,加大打击力度,从监管角度规避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
2.4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生产体系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生产体系,主要是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法律手段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强有力后盾,规范建筑市场,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自身职责,创建合理的政府监管机构,辅之以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改、完善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法规中落后的、操作性较低的条款,以市场经济法制化管理为基石,推进施工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建设,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建立
3.1组织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要想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那么管理组织必须完善,在进行完善工作时,可以将建筑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首要负责人,有项目经理来对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管,项目经理可以将权力下放,建立安全检查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应该经过严格选择,专业水平需要达到企业要求,应该具有国家有效部门的证明书,在工作期间,安全监管人员需要不定期的接受有关的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和测评,部门的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控,将人力资源合力运用。管理层人员需要把安全意识落实到个人,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在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监管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领导班子要还要把安全工作抓好,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把安全检查、验收、防护工作主持好。在企业中还应单独招聘专职安全员,与项目经理协同合作,把建筑安全问题管理模式推进下去。
3.2评价体制的标准化
对建筑项目成果的安全验收与检测评价就是对评价体制的标准化,这种评价体制标准化包括了安全组组织机构考察、安全管理考察、安全性的监督与检测,这种考核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有建筑企业单位本身负责的,企业本身还需要对上报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审查,对方案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预估,在现实施工中,企业领导班子还需要不定时的走入基层工作中,对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检查,根据一线情况来查看安全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并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相关完善,对安全标准化成果由深入到了解。在发现问题之后,监管部门要及时指正问题所在,并要求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整改。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应时刻注重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施工工作平稳顺利的进行,对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另外建筑企业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工作,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培养员工安全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06):81-83.
[2]蒲小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2.
[3]蒲小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2.
[4]王雪敏.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0):207-208.
[5]安文阔.我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山西建筑,2010,36(05):214-215.
论文作者:王宇,卢旭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建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员论文; 安全问题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