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应用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周的治疗后,组间比较内容为临床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普及。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90-02
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严重时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临床研究提示[1],在脑卒中患者中80%左右为脑梗死,脑梗死发病后自由基在继发性脑损伤的生理与病理反应中均具有重要临床作用。因此,对自由基生成与作用的抑制,可使脑卒中后继发的脑损伤程度有效减轻。我院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有患者均经MRI及头部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随机将选取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为(60.3±2.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为(64.4±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即脱水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抗凝、增加脑血供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100ml的0.9%氯化钠与30mg依达拉奉,行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1.3 评定指标
患者经2周治疗体征与临床病症基本消失,恢复行走能力与自理能力称为基本恢复;经2周治疗体征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超过2级称为显著好转;患者的失语症状明显好转或者瘫痪肢体能力提高超过1级以上称为好转;患者用药治疗前后体征与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称为无变化;患者治疗过程中死亡称为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描述,行t检验,以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若P<0.05,则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恢复者6例,明显好转者5例,好转者3例,无变化者2例,未出现死亡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的基本恢复者1例,明显好转者3例,好转者4例,无变化者6例,死亡患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53.33%(8/15),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内容为临床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为χ2=6.13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出现局部脑血管闭塞后,会使血流降低,而梗死严重中心区的细胞也会在缺血状况下加速死亡,周围半暗带血流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也会使缺血级联反应发生[2]。患者出现卒中后易出现缺血在灌注损伤,而保护性治疗的靶点为缺血级联反应中的每一个环节。水肿带的形成、细胞凋亡诱发的主要因素为自由基损伤。半暗带区大部分的细胞会在血流恢复后出现迟发性死亡,也会释放兴奋性氨基酸、产生氧自由基、引发神经细胞钙内流等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引发脑缺血后脑功能障碍。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属于亲脂性基团,静脉给药后,可使脑内高度毒性细胞的羟基基团有效清除。依达拉奉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也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在治疗过程中对于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等反应均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也会使出血危险性有效降低[3]。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自由基捕获药剂,对于黄嘌呤氧化酶与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于前列环素的合成也具有促进作用,可使炎性递质白细胞三烯的生存有效减少。通过羟自由基浓度的降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抑制,缺血半暗带发展成梗死面积降低,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有效移植,同时也可有效抑制缺血性脑水肿的生成,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53.3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于常规对症治疗,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顾群.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2):1079-1081.
[2]梁建荣,皇甫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copeptin、NT-proBNP和Hcy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4):144-146,149.
[3]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等.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58-60.
论文作者:徐洪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患者论文; 达拉论文; 脑梗死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自由基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