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测火星 探测生命(论文文献综述)
侯琨,钮卫星[1](2021)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火星生命探测争论及影响——以1964年水手四号发射前后的社会争论为中心》文中认为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将火星生命探测列为其行星探测的战略目标,1964年的水手4号成为了人类第一颗成功飞越火星的探测器。本文通过回顾美国这一战略的形成过程以及围绕1964年水手4号产生的广泛社会争议,对于地外生物学视野下的火星优势给出了解释,对于美国地外生物学派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对于火星生命探测正反双方的多层次矛盾进行了阐述,对于大众传媒将火星生命作为火星战略价值判断标准给美国的火星探测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的火星探测提供合理的借鉴。
孙宇[2](2021)在《柴达木盆地碳酸盐沉积对火星古气候及宜居环境演变的类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对火星的热切关注主要因为火星是目前最有可能发现地外生命的星球。水和碳是影响类地行星宜居性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火星上水和碳的分布及演化历史是寻找地外生命的关键。碳酸盐矿物与水和碳的循环,乃至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一直被视为宜居要素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火星表面的碳酸盐认识非常有限。轨道和为数不多的着陆探测显示,尽管二氧化碳在火星大气中的占比高达96%,但火星表面的碳酸盐分布却非常有限。截至目前,火星上还没有发现类似地球表面巨厚且连续沉积的碳酸盐。相关研究认为,火星上的碳酸盐可能以局部微小区域或者地下沉积单元的形式存在。然而,当前火星探测对火星全球碳酸盐岩小尺度露头分布以及性质研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们对火星古气候及宜居环境演化的认识。在比较行星学的研究中,地球是研究和对比其他行星的基础。在地球上建立相应的行星类似环境,可以通过类比相似的地貌、矿物组成以及沉积环境,进而推测类地行星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规律,拓展行星探测数据带来的认识。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世界上最高的沙漠(盆地中心平均海拔2800 m)。其寒冷、干旱、强风力作用和高紫外线辐射的地表环境,以及广泛分布的蒸发盐矿床和风成地貌都与火星表面特征极其相似,因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类火星环境之一。本论文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选取了一套封闭沉积盆地的碳酸盐沉积相(山麓洪积相的碳酸盐结核,滨湖相的碳酸盐鲕粒,湖相-温泉沉积的碳酸盐麻点岩石)作为研究对象。尽管碳酸盐结核和碳酸盐鲕粒是表生环境中常见的碳酸盐沉积相,但干旱环境中碳酸盐结核的矿物学与同位素特征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碳酸盐鲕粒的成因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阐释。火星上的麻点岩石首见于海盗2号于火星北部平原的着陆点,有关其成因仍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通过对这些碳酸盐样品开展的详细矿物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分析,探明了这些碳酸盐沉积相代表的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变特征,通过与火星探测数据的联系,评估了这三种盆地碳酸盐沉积相在火星上记录古气候及古环境演变信息并保存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为火星探测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明了碳酸盐结核圈层结构的成因并探讨其古气候意义25万年前,在柴达木西部的阿尔金山山麓平原,洪水作用形成了文石和碎屑矿物的沉积,随后的干旱气候导致了先期沉积物的开裂,并为接下来10万年间洪水事件沉积的高镁方解石提供了生长核。波动的水化学条件导致碳酸盐出现不同的晶体形态、元素(如锰)含量,以及孔隙度,进而形成特征性的结核圈层结构。同位素分析表明,旷日持久的干旱导致δ13C和δ18O值从结核的核部到边部分别增加了3‰和6‰。Rayleigh分馏模型的结果显示,在结核生长过程中,蒸发导致水体减少了50%的H2O和25%的溶解CO2。以上结果说明,干旱环境中形成的碳酸盐结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古气候变化指标,这同时可为研究相似沉积环境下的火星盖尔陨石坑结核的形成及其古气候意义提供线索。(2)探究了碳酸盐鲕粒的成因并探讨其天体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了三个被蒸发盐胶结的碳酸盐鲕粒沉积层,矿物学和年代学分析显示,三个样品分别是:形成于29万年前,在26万年前被石膏胶结的白云石鲕粒;形成于16万年前,在11万年前被石盐胶结的文石鲕粒;以及形成于3万年前,在2万年前被石膏胶结的文石鲕粒。对这些碳酸盐鲕粒的元素分析和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揭示了一个干旱的盐湖沉积环境,且该结果不支持鲕粒的生物成因假说。拉曼光谱分析检测到了鲕粒中的有机物:伪枝藻素(蓝细菌光合作用的保护色素)。尽管随着鲕粒年龄的增大,伪枝藻素的保存情况逐渐变差,但至少在29万年内,都能在鲕粒样品中检测到有效的伪枝藻素信号。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鲕粒可能是无机成因的,但蒸发盐胶结的鲕粒具有在极端环境中保存有机物的潜力。在蒸发盐矿床广泛分布的火星表面,鲕粒不仅可以作为潜在的碳储库,而且其中很有可能保存了古代火星生命演化的关键信息,因此在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应当对此类蒸发盐矿床给予充分的关注。(3)提出碳酸盐麻点岩石的温泉成因并探讨其天体生物学意义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的碳酸盐麻点岩石在形貌、尺寸以及分布状态上都与火星麻点岩石非常相似。岩石内部一组自生白云石、高岭石、石膏、Opal-A的矿物组合明确地指示了温泉沉积环境的存在。同位素特征显示,这些麻点岩石形成于温泉水与湖水混合的环境中。扫描电镜观察还在这些麻点岩石中发现了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些黄铁矿是硫酸盐还原菌在大约25°C的环境条件下诱导生成的。类比研究发现,火星上的麻点岩石很可能也是一个古代温泉的遗迹。此外,这些麻点岩石具有在干燥、氧化的表面环境中长期保存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应该被列为火星生命探测的重点关注对象。毫无疑问,古代火星的表面经历过液态水稳定存在的演化阶段。尽管火星古代大气的成分及厚度仍然存在争议,但火星表面的碳酸盐很可能以各种沉积微相的形式存在。这些微相可以封存一定量的大气碳,并且能够记录古气候演变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早期火星出现过生命,这些碳酸盐沉积环境有极大的可能是孕育生命的场所,进而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下生命信息。在火星全球露头尺度研究尚未实现的今天,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认识火星碳酸盐沉积至关重要,并且可为火星古气候研究和生命探测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姚智晓,晁超越,郭浩语,张涛,徐坤,丁希仑,赵曾,庞勇,邓剑峰,管贻生[3](2021)在《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火星壤探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突显了对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的迫切需求。对人类至今为止的45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了集中化和图形化综合,阐述了四种火星探测方式:飞掠探测、环绕探测、着陆原位探测和着陆巡视探测。在阐述了各国/机构的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及设备的工作机理、参数性能和发展现状,以及各国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的基础上,对目前已采用的火星壤采样探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评价,并阐述了六种火星壤采样探测方法:铲挖式、钻取式、穿透式、鼹鼠式、研磨式和爪簧式。进一步对火星壤采样探测面临的地球资源约束、火星环境约束、火星地质约束和通讯时延约束四类关键技术难点和挑战做出了分析。最后,对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的范围扩大化、需求多样化、策略长远化和实现智能化四类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时蓬,王琴,白青江,范全林[4](2021)在《2020年深空探测热点回眸》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国际深空探测事业稳步推进。回顾了2020年世界深空探测的工程成就和科学产出,评述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以及嫦娥四号/三号的成果产出,对比了美国、中国和阿联酋3个火星探测任务,围绕在轨的35个深空任务梳理了包括太阳探测和行星科学的多项科学发现,讨论了深空探测发展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影响,并展望了全球2021年即将实施的深空探测任务。
王琴,时蓬,范全林[5](2020)在《21世纪火星探测科学发现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表明1.引言火星,居于太阳系宜居带的三大行星之一,因在晴朗夜空中呈红色而被我国古人称之为荧惑,罗马神话称为战神Mars。从1960年10月10日苏联发射火星1号A卫星开启火星探测(任务失败),整整60年过去了,火星成为人类深空探测折戟次数最多的目标天体——最早期的探测器几乎都失败了,1996年前的26项火星任务中成功(含部分成功)的仅占35%!但是火星探测事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前行。
刘继忠,胡朝斌,庞涪川,康焱,李晖,马继楠,陆希[6](2020)在《深空探测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综述国际深空探测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主要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深空探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阐述了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和太阳探测三大重点领域的11类热点科学目标与3类科学应用问题,给出了深空探测工程体系应构建的8类主要能力,提出了深空探测总体发展目标,以及任务分级模式、11项探测重点任务设想,分析了国际合作方向及重点,可为深空探测的后续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苏萌[7](2020)在《解读“天问一号”:中国人为什么要探测火星?》文中认为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总质量约5吨。本次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本文将带大家一起认识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
张扬眉[8](2020)在《国外火星探测发展态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是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大年,多项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包括阿联酋的希望号(Hope)、中国的天问一号(Tianwen-1)和美国的"火星2020"(Mars 2020)。一直以来,火星探测都是空间探测的热点之一。自苏联1960年发射人类首个火星探测器、揭开火星探测的序幕开始,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航天国家/地区陆续开展了火星探测活动,取得了大量的探测成果和重大发现。近年来,韩国、阿联酋等国家也开始涉足空间探测领域,提出月球和火星探测计划。
董治宝,吕萍,李超[9](2020)在《火星风沙地貌研究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热点和焦点。中国于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风沙地貌过程是火星表面最广泛和最活跃的地貌过程,一直是火星研究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火星风沙地貌过程研究需要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支撑,在目前无法采用实地观测直接获取资料的情况下,探索和提高研究方法的水平尤为重要。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现代技术应用3个层面剖析了火星风沙地貌研究方法。方法论注重归纳法与演绎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研究方式包括探测研究和模拟研究,在地球上选择与火星类似的地方开展类火星研究,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研究方式。充分利用各种遥感观察与探测技术,是火星风沙地貌研究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模拟实验也一直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人类无法实施实地调查和观测的情况下,风洞模拟和数值模拟在火星风沙地貌过程以及环境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赵宇鴳,周迪圣,李雄耀,刘建忠,王世杰,欧阳自远[10](2020)在《国际火星探测科学目标演变与未来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星探测是当前太阳系探测和行星科学的焦点.经过近60年的发展,火星成为除地球外,探测和研究程度最高的太阳系行星体,派生出火星空间环境、火星大气、火星表层/次表层物质组成、形貌构造、撞击历史、冰川和冰冻层、气候变化、火星内部结构等多个研究领域.火星陨石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等)也得以快速发展.火星的重大科学发现包含早期和现代的水活动证据、地质环境多样性、现代地质过程监测、甲烷和有机物的发现、大气组成和演化、当前和近期气候变化、重力场和表面辐射环境等.重大科学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科学目标规划的指引,也影响着未来科学目标的制订.通过梳理美国火星探测项目分析组(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Analysis Group, MEPAG)近20年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生命、气候、地质、载人)的演变,展现出国际火星探测思路及未来探测重点.未来10年的火星探测将进一步认知火星内部结构、开启火星生命探测的新阶段和开展火星和火星卫星样品返回.中国开展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将为国际火星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当前火星仍有诸多重大科学问题未有解答,这些问题与太阳系的重大科学问题紧密融合,突显出火星探测在太阳系形成演化以及太阳系行星宜居性的形成演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探测火星 探测生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测火星 探测生命(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60年代美国火星生命探测争论及影响——以1964年水手四号发射前后的社会争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火星生命讨论的历史背景 |
二、火星生命探测的发展与争论 |
1.三次研讨会与逐步推进的火星生命探测计划 |
2.科学界的反对方 |
三、水手4号探测结果与社会影响 |
四、结论与启示 |
(2)柴达木盆地碳酸盐沉积对火星古气候及宜居环境演变的类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火星的基本情况 |
1.1.1 火星的物理特性 |
1.1.2 火星的形成及地质历史 |
1.1.3 火星的表面特征 |
1.2 研究火星的意义 |
1.3 火星水作用历史及探测成果 |
1.3.1 早期火星探测成果 |
1.3.2 寻找火星上的“水” |
1.3.3 火星古可居环境的评估 |
1.4 火星碳酸盐谜团 |
1.4.1 火星大气及气候演变 |
1.4.2 火星大气二氧化碳 |
1.4.3 火星碳酸盐 |
1.4.4 碳酸盐缺失成因假说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方法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手段 |
1.5.3 研究意义 |
1.6 本论文工作量 |
第2章 柴达木盆地作为火星类似环境 |
2.1 比较行星学 |
2.2 火星类似环境的建立 |
2.3 柴达木盆地概况 |
2.3.1 柴达木盆地古湖演化历史 |
2.3.2 柴达木盆地气候特征 |
2.4 柴达木盆地作为火星类似环境 |
2.4.1 沙丘 |
2.4.2 雅丹 |
2.4.3 蒸发多面体 |
2.4.4 冲沟、河谷及冲积扇 |
2.4.5 蒸发盐沉积 |
2.4.6 可居性 |
2.5 柴达木盆地碳酸盐 |
2.5.1 地表分布情况 |
2.5.2 SG-1 钻孔 |
2.6 工作区选择 |
2.7 柴达木盆地野外工作 |
2.7.1 研究区地表特征 |
2.7.2 研究区地表沉积物 |
2.7.3 采样点概况 |
第3章 碳酸盐结核的成因及古气候意义 |
3.1 引言 |
3.2 碳酸盐结核 |
3.2.1 碳酸盐结核的成因 |
3.2.2 碳酸盐结核的形成环境 |
3.3 火星结核 |
3.4 样品及采样点 |
3.4.1 采样点地质背景 |
3.4.2 样品介绍 |
3.5 研究结果 |
3.5.1 岩相学特征 |
3.5.2 矿物学特征 |
3.5.3 X射线荧光面扫描分析 |
3.5.4 年代学及同位素特征 |
3.6 研究意义 |
3.6.1 基于结核矿物学与同位素特征的古气候重建 |
3.6.2 柴达木结核同心环状结构的成因机制 |
3.6.3 对火星结核的启示意义 |
第4章 碳酸盐鲕粒及赋存伪枝藻素的天体生物学意义 |
4.1 引言 |
4.2 碳酸盐鲕粒 |
4.2.1 鲕粒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
4.2.2 鲕粒的成因 |
4.3 样品介绍 |
4.4 鲕粒样品表征结果 |
4.4.1 矿物学特征 |
4.4.2 年代学研究 |
4.4.3 同位素特征 |
4.5 鲕粒中赋存伪枝藻素 |
4.5.1 伪枝藻素 |
4.5.2 伪枝藻素的萃取和鉴定 |
4.6 鲕粒成因探讨 |
4.6.1 鲕粒样品的形成过程 |
4.6.2 鲕粒样品的成因 |
4.7 研究意义 |
第5章 碳酸盐麻点岩石及赋存生物黄铁矿的天体生物学意义 |
5.1 引言 |
5.2 火星麻点岩石 |
5.2.1 海盗2 号 |
5.2.2 火星麻点岩石特征 |
5.2.3 风力作用成因 |
5.2.4 化学物理风化成因 |
5.3 温泉及其天体生物学意义 |
5.3.1 温泉沉积 |
5.3.2 温泉的天体生物学意义 |
5.4 柴达木盆地麻点岩石 |
5.4.1 形态特征 |
5.4.2 矿物学特征 |
5.4.3 同位素特征 |
5.5 麻点岩石中的黄铁矿 |
5.5.1 形貌特征 |
5.5.2 硫同位素特征 |
5.6 研究意义 |
5.6.1 古温泉环境的存在 |
5.6.2 保存生物黄铁矿的意义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 火星探测历程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其他火星壤采样探测装置 |
1.4 国内外正进行或计划中的火星探测计划 |
1.5 火星壤采样探测方法总结 |
2 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 |
2.1 地球资源约束 |
2.2 火星环境约束 |
2.3 火星地质约束 |
2.4 通信时延约束 |
3 发展趋势 |
3.1 采样探测范围扩大化 |
3.2 采样探测需求多样化 |
3.3 采样探测策略长远化 |
3.4 采样探测实现智能化 |
4 结论 |
(4)2020年深空探测热点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1 月球探测中国工程成就斐然 |
1.1 嫦娥五号实现人类44年来再次月球采样返回 |
1.2 嫦娥四号首次表征月表辐射环境 |
1.3 月球探测成果深化地月关系认知 |
2 国际在轨深空探测任务不断挺近科学目标 |
2.1 美中阿抓住2020火星探测窗口 |
2.2 科学探测发现火星气辉和频繁小火星震 |
2.3 金星、木星等深空探测促进行星科学发展 |
2.4 小行星采样任务中间科学产出丰硕 |
2.5 多个深空天文台揭秘深远宇宙 |
3 深空探测发展的若干环境因素 |
3.1 新冠疫情波及深空任务 |
3.2 深空探测相关制度和法律 |
3.2.1 行星保护 |
3.2.2 深空资源开发 |
3.3 近地小天体防御事宜 |
4 2021年多个深空任务值得期待 |
4.1 2021年深空任务发射清单基本明确 |
4.2 金星任务或成为下一个热点 |
5 结论 |
(5)21世纪火星探测科学发现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火星生命探测 |
3. 火星生命宜居环境探测 |
4. 火星气候探测 |
4.1 当前火星气象观测 |
4.2 40亿年来火星气候演化 |
5. 火星地质环境多样性与演化 |
5.1 火表地质环境多样 |
5.2 火星震小且频繁 |
6. 诸多火星未解之谜期冀当下及未来任务破解 |
(6)深空探测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深空探测发展概况 |
2.1 国际深空探测发展历程 |
2.2 国际深空探测的主要成就 |
2.3 当前深空探测发展的主要特点 |
2.4 未来深空探测发展的研判 |
3 深空探测热点科学与应用问题 |
3.1 月球极区科学探测与挥发分等资源勘察 |
3.2 火星等典型天体及物质成分的科学探测 |
3.3 太阳活动及其物质和能量输运 |
3.4 空间应用领域 |
4 深空探测的工程技术体系 |
5 深空探测未来任务研究 |
5.1 总体发展目标 |
5.2 深空探测任务分级模式 |
5.3 三个方向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 |
6 国际合作 |
7 结束语 |
(7)解读“天问一号”:中国人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论文提纲范文)
为什么要去火星 |
26个月一次的太空旅行 |
探测火星有多难 |
天问:怀揣中国航天梦的远征 |
哪些科学问题值得关注 |
火星能否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 |
多位“探火”选手陆续出发 |
商业航天何时开展火星探测 |
中国开展火星探测有什么意义 |
(8)国外火星探测发展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火星探测科学目标发展情况 |
冷战时期国外火星探测科学目标发展情况 |
20世纪90年代国外火星探测科学目标发展情况 |
21世纪国外火星探测科学目标发展情况 |
2 国外主要航天国家火星探测战略规划 |
美国继续保持火星探测领先地位,持续推进火星探测 |
欲重筑空间探测能力 |
欧洲依托国际合作, |
日本发挥小行星采样返回技术优势,未来将进行火星卫星采样返回探测 |
印度将火星探测纳入国家航天发展计划 |
3 全球各航天国家火星探测的能力水平分析 |
(9)火星风沙地貌研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论的思考 |
2 探测研究 |
2.1 火星探测计划简介 |
2.2 探测原理 |
2.2.1 遥感影像有关概念 |
2.2.2 主要火星遥感影像类型 |
2.3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探测资料 |
2.3.1 光谱分析 |
2.3.2 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 |
2.3.3 多层数据 |
2.3.4 热辐射数据 |
2.3.5 雷达成像数据 |
2.3.6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数据 |
2.3.7 磁场探测 |
2.3.8 重力探测 |
3 模拟研究 |
3.1 物理模拟 |
3.2 数值模拟 |
4 类火星风沙地貌研究 |
4.1 生存环境试验 |
4.2 风沙地貌研究 |
(10)国际火星探测科学目标演变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火星重大科学成果 |
1.1 火星早期存在液态水 |
1.2 现代水活动 |
1.3 生命探测、甲烷和有机物的发现 |
1.4 地质环境多样性 |
1.5 现代地质过程 |
1.6 重力场/内部结构 |
1.7 大气组成和演化 |
1.8 现代气候和天气 |
1.9 近期气候变化 |
1.1 0 火星辐射环境 |
1.1 1 火星陨石 |
2 火星科学目标规划及目标演变 |
2.1 MEPAG目标报告的组织形式 |
2.2 科学目标的演变 |
2.2.1“生命”战略目标 |
2.2.2“气候”战略目标 |
2.2.3“地质”战略目标 |
2.2.4“载人准备”战略目标 |
2.2.5 跨主题交叉的火星探测策略 |
3 火星探测的未来展望 |
3.1 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
3.2 未来展望 |
3.2.1 火星内部探测 |
3.2.2 生命探测的新理念 |
3.2.3 火星-火卫系统采样返回 |
3.2.4 中国火星探测与研究 |
补充材料 |
四、探测火星 探测生命(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60年代美国火星生命探测争论及影响——以1964年水手四号发射前后的社会争论为中心[J]. 侯琨,钮卫星.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1(10)
- [2]柴达木盆地碳酸盐沉积对火星古气候及宜居环境演变的类比研究[D]. 孙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1
- [3]火星壤采样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姚智晓,晁超越,郭浩语,张涛,徐坤,丁希仑,赵曾,庞勇,邓剑峰,管贻生. 机械工程学报, 2021(13)
- [4]2020年深空探测热点回眸[J]. 时蓬,王琴,白青江,范全林. 科技导报, 2021(01)
- [5]21世纪火星探测科学发现与未来展望[J]. 王琴,时蓬,范全林. 现代物理知识, 2020(06)
- [6]深空探测发展战略研究[J]. 刘继忠,胡朝斌,庞涪川,康焱,李晖,马继楠,陆希.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0(09)
- [7]解读“天问一号”:中国人为什么要探测火星?[J]. 苏萌. 世界科学, 2020(09)
- [8]国外火星探测发展态势分析[J]. 张扬眉. 国际太空, 2020(08)
- [9]火星风沙地貌研究方法[J]. 董治宝,吕萍,李超.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8)
- [10]国际火星探测科学目标演变与未来展望[J]. 赵宇鴳,周迪圣,李雄耀,刘建忠,王世杰,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 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