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影响的新认识_农业论文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影响的新认识_农业论文

并不陌生的改革进程——重新认识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农业论文,加入世贸组织论文,进程论文,陌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WTO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人们对农业协议,以及就入世对中国农业和农民将带来的影响认识还不一致。入世谈判中农业协议的最主要内容就是要降低农产品关税,对某些产品(如粮食和棉花)通过关税配额增加这些国外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准入量,同时取消其它国外农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数量限制。与此相对应,中国换取到的是国内农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的准入机会,以及诸如技术引进等其它一些目前还不很容易显现的好处。值得一提的是,协议并没有要求中国取消目前的国家贸易和国内的一些扭曲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入世带来的诸多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会因商品而异,所以人们对协议的看法也不一致,有人认为是“国门洞开”了,“狼来了”;也有人认为根本就无关紧要。

在入世对中国农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方面,许多学者做了详细的论述,但多数都是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本文的讨论则从实践上和一些非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两者的区别在于影响的内容和程度,理论上的分析偏重于经济上的影响和影响的最大程度,可作为国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的参考;本文的分析则偏重于非经济因素,考虑社会(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对外界环境变动(入世)所能做出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生产和市场所带来的进一步影响。

改革的继续

中国从改革初期只有12个大型国营企业(公司)从事所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到现在20多万企业(公司)具有进出口许可证,从事各种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平均进出口关税逐年降低,到1991年下降到47%,到1999年更下降到17%以下(其中农业为24%);外汇管理体制也实行了一系列朝着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从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展开;贸易发展策略也已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的、以及进口替代型策略向更趋于分权的、市场导向型的、以及出口促进型的发展策略转移。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贸易体制的改变对中国经济已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大幅度拓展,当然其中也包括农业。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来看,1980年到1997年间,中国从第26位上升到第10位,跻身世界最大贸易国之列。与此同时,农业的贸易额每年以6%的速度增加,农业贸易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80年的10%到1997年的15%。尽管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然而,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增强,并且出口的增长快于进口的增长。这表明中国在战略上正从进口替代向出口推动转移。

贸易和其它政策上的变动同样影响到中国贸易的结构。分析过去20年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和趋势,不难发现中国的出口正朝着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转移。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商品(如粮棉油糖等农产品)的净出口逐渐下降,相比之下,那些高附加值的、劳动相对密集型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品等)的净出口不断增加。到1997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到农业出口总量的80%左右。

从过去20年里中国贸易体制的改革及农业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加入WTO必然会对中国农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入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对中国本身并不陌生。过去农业贸易水平和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在朝着更适于国内具有优势生产资源条件的方向已经迈进20多年。根据新的贸易协议,要削减贸易壁垒,允许更多的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促进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WTO的主要影响在于推进和加速过去已经发生趋势的速度。简而言之,从实质上讲,中国加入WTO给农业方面带来的变化更接近于对我国农业贸易体制改革的继续,是农业贸易过去发展趋势的继续,而不是带有根本性的、方向性的变化。这种影响在其他行业也是类似的。

入世是中国农业改革以至整个经济20多年改革的继续,它对中国未来经济结构(包括农业结构)的调整,对深化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不管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过去的改革已经把容易改革的基本上都改了,大家(或大多数人)都从改革中得到好处,各地区的利益分配在这特定时期开始处于“力量均衡”状况(但这不等同于合理状况)。在许多情况下,进一步改革就要改革过去的改革者,如在农业方面,改革就要改到各级政府的粮食局、种子公司、粮油进出口公司,分别去推动他们本身的粮食流通体制、种子商业化和市场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改革,没有新的改革动力、新的外来力量,改革难度就要比过去大得多。但值得强调的是,未来改革的方式、步骤和规则将同过去的改革有明显的区别。

过去我国的改革是从农业开始,进而逐渐推向工业和服务业,从农村逐渐推向城市,从沿海地区推向内陆地区。在农业内部,改革从水果、蔬菜开始,逐渐推向水产品、畜产品,以至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最后到粮食、棉花、烟草及蚕茧(对国家粮食安全、税收和出口起重大作用的产品)。就是在粮食内部的改革,也是遵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改革方式,甚至有时不得采取退一步或暂停的办法以达到稳中求进的目的。特征是先“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从局部实践中发现改革的路子,总结出经验,得到中央的肯定,再推广到各地。然而入世后,不论行业间、地区间的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差异如何,中国的改革将会在各行各业和各地同时开始,不分农村和城市,也不会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遵循的是平等“国民”待遇。虽然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如农业中的粮食)还将按新的循序渐进式的改革进行(即先执行过渡时期的关税配额管理制度,然后逐渐放开市场),但大部分产品的改革将是一步到位,在降低关税配额的同时,取消进出口贸易额度及有关限制,国内外市场同时放开。而且改革是“定时、定量”、“定规则”,什么产品在什么时候必须放开多少都有一定的规定,这同“摸着石头过河”有截然不同之处,做起来也许容易(但前提是要学会),但做的方式同过去的改革相比显然不同。

影响没有想象得可怕

一些持中国加入WTO将对农业部门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观点的人预言,入世后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和国外农产品的长驱直入将导致中国种植结构的巨大变化。另外一些人则担心贫困农户的收入将大幅度减少。入世对农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农业和农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缓解:(1)农村人口在非农部门就业机会的增加;(2)农产品商品率低导致市场竞争不完全;(3)国内的应对政策变动;(4)本国产品的出口机会增加;(5)技术引进等。

第一,就业结构的变化 显而易见,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下降,从“净效应”来看,作为生产者的农村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减少,非农行业的就业将会增加。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他们是受益的。另外,随着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限制的减少,有些产业部门必然得到发展,如果农民能够在这些部门找到就业机会,他们也将会受益。

第二,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导致市场竞争不完善人们常常热衷于研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入世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而忽视这种一般均衡经济条件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实现。中国农村经济的许多特点会使农民可能受到的各种影响及影响程度有所缓解。对类似中国这样的国家,农村的市场经济欠发达,买方和卖方都面临高昂的交易成本,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者不会因为农产品贸易价格(如到岸和离岸价格)的变化受到巨大影响。忽略农户半自给自足性的预测模型往往会高估农民对价格的反应灵敏度。譬如,墨西哥的农民对于本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的反应表明,只有农业部门中已经商业化的部分大型农业企业才会受到贸易自由化的严重影响,而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总体虽产生了影响,但影响相当温和。2000年墨西哥有将近90%生产玉米的农民依旧按照本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以前的方式和数量生产玉米。与某些经济学家的预言正好相反,墨西哥的农民并没有撂荒成为无地的迁移者。同样,中国边远内地一大批半自给自足的农户或贫困农户(这也是政策分析者和制定者在谈论加入WTO时最为担心的群体)虽然也会受到入世的一些影响,但不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三,国内的应对政策变化 有许多政策因素也将有助于抵消部分入世给中国农业在长期内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资与WTO规则一致,属于“绿箱”政策的范围,是受到鼓励的,中国政府会在这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另外,根据现有的协议,对于粮食来说,如果进口超过中国的关税配额承诺数量,中国可以将关税提高到一个预先决定的“约束关税率”水平上,目前多数主要农产品的约束关税率平均60%左右。必要时,中国还可以运用国营贸易来管理一定数量的贸易流量,这在当前一轮WTO协议中是允许的。

第四,优势产品出口机会的增加 人们常常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加入WTO不仅影响到国内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时也影响到那些正从中国进口商品,而且有可能还会加大从中国进口的贸易伙伴国家的政策。毫无疑问,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将首当其冲受到入世后带来的种种变化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水果、蔬菜、花卉、畜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者们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将更具有竞争力,利润会更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WTO消除了国际和国内之间投资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壁垒,很有可能中国的蔬菜、水果和食物加工品的质量将得到提高,从而强化这些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有效竞争力。如果全世界都消除了贸易壁垒,不难想象,中国将主导世界的核桃、苹果、柑橘、草莓、葡萄、芦笋、西红柿加工品以及众多种类的蔬菜和畜产品市场,就算不占主导,至少也是一个大的参与国。

第五,技术引进的速度加快 入世后在WTO框架下,农民能够接触更多、更经济和更先进的国外技术并从中受益。目前我国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进口有限制,同时国外对农业投入品(如种子)部门的直接投资也因知识产权、规章条例和落后的市场销售体系等方面欠缺受到限制。未来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必须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具有竞争力,入世后这就需要也必然会产生像与孟山都、先锋等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加速新技术的引进。中国目前的政策是“积极”保护国内的农业投入品行业,尤其是种子,但目前的这些企业或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前途。加入WTO不仅会使中国农民作为生产者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也应该通过使农民更广泛地接触到国际投入品和技术市场而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认识利弊

入世对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促进园艺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生产和出口是人们常常提到的能够得利的一面,对我国农业和农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但入世只是给我国提供一个舞台和机会,要把这种发展机遇变为现实,促进我国农业内部优势行业的发展,没有强大的技术保障(如优良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保鲜贮运以及包装技术等)、优越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市场、通讯等)、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体系,尤其是市场信息、中介组织、农产品质量标准、等级和质量控制系统,如动植物检疫等)以及高效的制度保障,这种发展机遇也难以得到实现。

入世对农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我国种植业中粮、棉、油、糖等作物将相对萎缩;(2)粮食自给率将下降;(3)农业就业将进一步减少;(4)粮、棉、油、糖等产区的这些农作物生产收入将减少;(5)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可能将进一步扩大。除最后一点外(收入的差距扩大),实际上对其他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也要有一个重新认识的必要。

种植业中粮棉油糖业作物相对萎缩问题的再认识:从动态和长远角度来看,粮棉油糖这些不具备生产和市场优势的大宗农产品不相对萎缩(入世后这些作物还会发展,只是发展速度相对于“非入世”方案要下降),我国具有生产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其他农作物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发挥蔬菜、水果、花卉、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产品的优势将会受到限制,因为土地、资金及劳动力等资源是有限的。未来中国农业要得到持续的发展,中国农业赖以生存的将不是那些已不具有生产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从长远看优势农业的发展及发展的潜力,才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希望。

粮食自给率下降问题的再认识:粮食自给率不适当下降,我国的优势农业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预测中,入世对中国粮食生产和贸易影响最大的是饲料粮(玉米),并非口粮(大米和小麦)。预测结果表明,只要适当增加农业科技投资,即使在贸易完全自由化的情况下,口粮的自给率也能达到96%以上,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真正需要大量进口的是玉米等饲料粮,进口国际上较便宜的玉米,不但会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使其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而且减少玉米种植,让出耕地种植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农作物,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农业就业进一步减少问题的再认识:我国农作物生产成本高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农户耕地规模小而导致的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太高,占总生产成本的40%~60%,比发达国家高得多,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作物生产成本中劳动力仅占8%~9%左右。农业就业不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生产规模也难以扩大,从事农业的农民收入更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研究表明,由于入世而带来的农业就业减少数量大约在400万~800万之间,这只相当于目前我国乡村劳动力总数的1.2%至2.4%,实际上,我国出台一项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或其他一项重大的农村发展政策,所产生的对农村就业的影响不亚于入世对农业就业的影响,更何况入世也给许多非农业部门创造了更为可观的就业机会。

粮棉油糖等产区粮棉油生产收入减少问题的再认识:由于粮棉油糖等作物的产品价格要下降,生产要相对萎缩,来自这些作物生产的收入自然要下降。但粮棉油糖等产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是迟早的事。尤其是粮棉油主产区,中国不加入世贸组织,这些地区的农业结构也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否则农民总的收入(包括来自粮棉油糖以及其他农作物,非种植业以及非农行业的收入等)将难以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入世是为粮棉油糖等主产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过去这些主产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受到比其他产区更多的行政干扰。

入世对农业影响的利弊问题还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过程。入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许多“利”,在目前还仅仅是潜力,还需要一系列的努力,才能把这些潜力变为现实。而入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从长远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则有可能会变成促进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标签:;  ;  ;  ;  ;  ;  ;  ;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影响的新认识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