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环境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几个问题论文,中应注意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环境审计才刚刚起步,涉及的领域还基本是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而这与当今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状况相比是远远落后了;我国的环境法规还不够完善,环境审计的规范几乎是一片空白;开展环境审计赖以存在的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化道德基础还比较薄弱。下面以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谈环境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必须注意环境立法工作,环境审计的开展有法可依。
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在现有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健全的更为具体和具有操作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这不但可以为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依据,也为我国的环境会计奠定法律基础。
环境审计和其它审计一样,其特点是综合性与独立性,审计本身不制定行政和经济管理上的任何法律法规,必须及时了解最新的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与颁布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到目前我国制定颁布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10多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30多项环境法规,466项环境标准。2002年,国家又颁布了两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即《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国务院也发布了一系列决定和行政法规,环境管理机构和执法力量逐步加强,全国环境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但是目前,我们环境法律的实施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严重现象,原因之一就是环境法律缺少足够的环境道德文化的支撑。而且一个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必须设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环境审计就是这种监督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将环境审计纳入整个国家环境管理体系,使之成为环境规则和政策制定、执行、协调、组织、监测和审计六大管理环节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和其它组成部分一样,环境审计是服务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子系统,根本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利用,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免遭污染和破坏,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审计机关是专施独立开展经济监督的部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审计机关作为独立的第三者可以通过环境审计促进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全面有效执行,同时能及时揭示和反映环保法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国家完善环保立法和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必须加紧制定环境会计准则、环境审计的规范和评价标准,制定相关环境会计的准则。
一般情况下,总是先有环境会计,然后才产生环境审计。然而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尚处于启动阶段,这对于开展环境审计却是增加了难度,加快建立我国环境会计已是当务之急。但建立环境会计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可以采取过渡性措施,即通过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增加报告环境责任的内容。具体可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已进入会计记录的环境事项,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二是对未进入会计记录的环境事项,可通过“环境报告”予以揭示。“环境报告”的格式、报告的具体内容、报告周期等,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另作规定。这样,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责任,也有利于各审计组织能够有效介入环境审计,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是必须注意选准审计模式。
环境审计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全方位、分层次地审查和评价被审单位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及取得的绩效等,从而增强审计组织体系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整体功能。各审计主体实施环境审计时,应根据审计的目的和内容以及自身的情况选择审计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审计模式:
1.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是以被审单位环境财务报告反映的结果为线索,追踪到经济活动过程和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而对环境保护的合规性和绩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模式。环境审计是对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而不能涵盖环境的所有问题。它的局限性在于从财务入手开展环境审计,可以对环境绩效作出一般性的评价,而要全面地、客观地评价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绩效,则需要等到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能够计量并能在会计资料上全面反映,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以财务为导向的环境审计模式,目前主要用于环境审计中涉及属于财务方面的内容。当环境成本“内在化”和“环境会计成本核算”建立之后,这时以财务为导向的环境审计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审计模式是以被审单位暴露的突出问题为线索,进行跟踪分析,找出问题的形成原因,指出被审单位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有针对性整改措施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常适用于被审单位在环境方面发生重大事故和已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如决策失误、严重污染或损失浪费自然资源等)。它的特点在于: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模式,由于涉及的问题多、影响因素多、专业性和技术性强,因此采用独立审计方式往往难以达到审计目的和完成审计任务,而应采用审计调查和联合审计的方式。联合审计是在审计组织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环境审计。审计组织可以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采取与环境专家和法学专家联合审计的方式,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被审单位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绩效进行深入地审查。
3.以项目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项目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是以被审计单位涉及环境问题的重大业务为线索,对业务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判断业务活动进行是否正常、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而找出导致业务活动发生偏向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审计模式。除要运用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工作中使用的审阅、验证、复算、观察、询问、分析等基本方法外,还必须运用一些专业性的技术方法,才能更好地实施环境审计。如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环境决策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等。
四是必须注意环境审计介入的时效性。
过去,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先污染后治理,结果造成环境治理成为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现在,我们吸取历史教训,制定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对已经产生的污染进行积极治理的同时,严格控制和防止新的污染源的产生。李鹏同志在《中国的能源政策》中强调指出:“在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同时,必须重视污染的治理,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的方针,必须兴利除弊,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审计就必须提前介入,事先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对环境治理的可行性方案作出评估。但审计的滞后性特点,制约了这种可能性,审计只是对已成事实的环境问题作出评价,虽然能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但已难以挽回既成损失。审计若能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审计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因此如何处理好审计的滞后性与提前介入,贯彻“以防为主”方针的关系,是审计工作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五是必须注意应侧重于审计评价。
环境会计的相关要素是非常难以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审计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诸如环保资金的审计、对环保项目经济性的评价相对于其他内容的环境审计,我国的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国外环境审计比较典型的还是就环境而环境的审计评价,而且这更具环境审计的本质特征,可是对我国审计界而言,这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1.对法规体系和环保政策的评价即判断一项政策或一个项目实施带来的环境收益和环境损失孰高孰低,并作出评价;评估拟议中的环境政策的影响,使新的环境政策或修改后的环境政策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是高层次的要求。
2.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计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经济建设部门所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综合措施,包括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环境报告和环境审计等。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检查其是否建立;其次,检查其是否健全和完善;最后,检查其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并对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和工作效率,遵守环境制度和整治环境效果,生产经营现状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作出审计评价。
3.对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是环境管理体系审计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其中防治污染的实施和其它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征收排污费制度,企业环保考核制度,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形成以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总量控制为核心内容的三级政府监督控制系统,并实行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定期考核)。通过对这些制度的有效性和被遵循程度的检查评价,督促项目主体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并帮助政府或有关部门完善这些制度。
4.对遵循环境法律、履行环境责任的审计评价。这是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搞得最多、也是最拿手的。
遵循环境法律法规,履行环境责任是每一个被审计单位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制度的情况,单位环境管理责任及工作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特别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保护项目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监证;对国际履约方面的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价。例如对我国在遵守《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方面的情况和履约绩效进行评价。对环保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中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和评价。
我国目前用于环保的各项资金较多,管理部门和环节也多,在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就其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
5.是对环境负债的评价。“环境负债”是指某项生产或交易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的、破坏性的后果,体现了环境责任和环境成本的量化。“环境负债”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看,环境负债植根于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微观经济活动中。微观经济活动往往是环境负债的载体,并应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因此必须对生产和交易这些微观经济活动的环境风险作科学的评估,并作为计算生产或交易成本的依据。从广义角度来看,环境负债是个宏观的概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它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人类以历史的目光关注社会发展的“成本—效益”问题,最终作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明智的抉择。
标签:环境审计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环境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