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蒿内酯对脊髓半切损伤后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论文_孙丹华,徐纪伟,陈旭东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 462002)

【摘要】目的:采用滨蒿内酯(Soparone)治疗大鼠脊髓半切损伤,观察神经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尼氏体含量及神经系统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手术后对治疗组给予滨蒿内酯治疗,对损伤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组织结构变化及神经细胞活性,同时检测大鼠的BBB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在治疗组神经组织细胞尼氏体含量明显高于损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损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滨蒿内酯有利于神经细胞存活及突起重新建立,促进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恢复。

【关键词】滨蒿内酯;脊髓损伤;尼氏体;BBB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074-02

脊髓损伤后会出现大量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炎症因子,不利于神经细胞存活,致使大量细胞凋亡,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无法恢复。目前研究发现滨蒿内酯有平喘止咳、抗炎症、调节血压血脂和免疫抑制等作用。我们通过采用滨蒿内酯治疗大鼠脊髓半切损伤,观察神经细胞内尼氏体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BBB运动功能,探讨滨蒿内酯的神经保护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取雌性SD大鼠共计90只,体重200~230g。滨蒿内酯、尼氏染液、无水乙醇、氯仿、二甲苯、中性树胶。

1.2 分组及制作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治疗组。损伤组和治疗组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乌来糖麻醉,暴露出第九、十胸椎棘突,去除椎板,切断脊髓,一侧下肢出现痉挛抽搐后瘫痪,表明模型成功。假手术组大鼠仅去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治疗组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浓度168mg /L滨蒿内酯(按体重20ml/kg计算用量);损伤组注射4ml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术后每天给药1次,l周后停药。

1.3 组织固定、取材与切片

在术后1、3、7、14、21天麻醉大鼠,用灌注针从左心室插入至升主动脉,灌入200ml生理盐水,再灌入200ml4%甲醛,打开脊椎管收集脊髓,连续冰冻切片。

1.4 尼氏染色

将切片浸入尼氏染液中,然后放置在37℃温箱中10min,再用蒸馏水冲洗1~2s,然后依次浸入70%、80%、95%乙醇中约1~2min,再依次浸入无水乙醇Ⅰ、Ⅱ,每次2min,最后依次浸入二甲苯Ⅰ、Ⅱ,每次2min,中性树胶封片。

1.5 切片观察和神经元计数

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切片,每例动物取五张切片,选取200倍镜下视野计算每张神经细胞总数,每个时点取5例动物统计平均值。

1.6 BBB运动评分

大鼠放平地活动,观察后肢关节运动、肢体协调及精细运动情况,综合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1.7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数据以(x-±s)表示,统计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尼氏染色

损伤组脊髓神经细胞内的尼氏体由网块状渐变为颗粒状,细胞体积肿胀、数量减少,尼氏体含量减少变成细颗粒状,到损伤后第7d神经细胞数量、尼氏体含量及染色强度也达到最低点。治疗组在第7d神经细胞内尼氏体由细颗粒状恢复成粗颗粒状,到第14d部分神经细胞有网块状尼氏体,神经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多,治疗组神经细胞数量、尼氏体含量及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损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假手术组、损伤组比较,*P<0.05

3.讨论

滨蒿内酯又称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七叶内酯二甲醚、蒿属香豆精、东喘宁,它具有平喘止咳、抑制炎症、清除氧自由基、调节血压血脂和免疫抑制等作用,研究发现滨蒿内酯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减少钙超载现象,降低血浆和肺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水平,抑制磷脂酶A2和白细胞介素5的活性和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和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最终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发挥平喘及抗炎作用[1]。滨蒿内酯还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发挥免疫抑制作用[2]。我们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给予滨蒿内酯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内尼氏体大量合成,利于激活神经细胞再生及突起建立,因为滨蒿内酯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和促进细胞内钙离子释放,有剂量依赖性,可以防止神经细胞钙超载,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利于神经组织再生修复[3],同时滨蒿内酯还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循环使染色体Ⅰ和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发生磷酸化,从而促进多巴胺的生物合成及释放,促进神经突触的发育和塑形,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4,5]。

我们的研究发现损伤组和治疗组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3d内运动功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可到损伤后第7d时两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出现明显差异,治疗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这主要是因为脊髓损伤后的早期阶段(1~3天)神经组织内大量神经细胞损伤及突起断裂,神经功能丧失。同时部分神经细胞激活自我修复机制,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低度活化,但还未形成神经胶质瘢痕。到了脊髓损伤的中后期阶段(3~21天)神经胶质细胞大量活化,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神经胶质瘢痕,限制炎症扩散。脊髓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注射滨蒿内酯在早期阶段可以防止神经细胞出现钙超载,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在中后期阶段可以促进神经细胞中多巴胺的合成及释放,有利于突起的发育和重新建立,才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总之,通过蛛网膜下注射滨蒿内酯治疗脊髓损伤,有利于神经细胞存活及突起重新建立,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柳春,王艳杰,藤赞,等.滨蒿内酯对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细胞RyR2 mRNA表达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6,26(2):56-59.

[2] Huang HC,Huang YL,Chang JH.Possible mechanism of immunosuppressiveeffect of scoparone (6,7-dimethoxycoumarin)[J]. Eur J Pharmacol, 1992, 217(2-3):143-148.

[3]许可.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08,30(2):191-192.

[4] Yang YJ, Lee HJ, Lee BK, et al. Effects of scoparone on dopaminerelease in PC12 cells [J].Fitoterapia(2010), 2010, 81(6):497-502.

[5] Yang YJ,Lee HJ, Huang HS,et al.Effects of scoparone on dopaminebiosynthesis and L-DOPA-induced cytotoxicity in PC12 cells[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2009, 87(8):1929-1937.

论文作者:孙丹华,徐纪伟,陈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滨蒿内酯对脊髓半切损伤后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论文_孙丹华,徐纪伟,陈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