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人民医院 湖南南县 4132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下半年开展一系列的改进活动,包括提升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质量管理水平、微生物检验室与临床医师加强合作、发挥病原微生物检测指导价值、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挖掘、做好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加强微生物检验室的质控。结果:2017年感染率、感染例次率、临床诊断与微生物检验不一致率大于2016年,2017年手卫生合格率高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对于医院感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院感染;微生物检验;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是公共卫生问题,是住院死亡、住院费用增加重要原因之一,医院感染不同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来源于院内,耐药风险高,危害大[1]。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临床微生物的检测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在病原微生物密度、环境清洁质量评价、感染诊断等感染防控相关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医院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环境病原微生物检测质量欠佳、临床与微生物培养结果不一致时有发生等。为此,医院尝试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改进,配合院感办,进一步加强微生物检验室与其它科室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2017年下半年开展一系列的改进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每年接受住院患者20000~25000人,现有床位351张。
1.2方法
1.2.1 2017年
(1)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主要包括:①感染诊断,在获得组织液、痰液等样本后,按照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策略进行培养。部分对象采用快速鉴定技术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并进行药敏性分析,指导抗生素的应用;②对重点科室,层流病房,手术室,部分药物,部分手术器械,进行病原微生物的监测,由科室负责采样,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以评价环境、器械、药品、环境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2)存在的问题:①环境病原微生物检测质量欠佳,存在采样数量不足、采样质控不到位,如对于病房的空气采样量非常少,甚至不开展,无法真实的反映病房内空气质量控制水平,对门把手、暖箱等物品表面采样管理不到位,存在比较明显的样本污染问题,与此同时采样量、检测量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各个科室缺乏明确的环境样本采样管理策略;②对于感染的诊断,微生物培养与临床实际诊断不一致率较高,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培养时间不足、腹腔感染积液的病原微生物密度过低、组织样本受到污染、罕见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不到位有关。微生物检验科未能根据临床拟诊结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检验科未能根据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不同类型病原体的采样需求与质量控制标准与临床科室达成共识,倒是临床科室采样无法满足实际微生物检测的需求。如对于腹腔感染,直接抽取腹腔积液送检,而不是在术中获得可以部位的组织液进行送检,因腹腔中的病原体过低导致假阳性;③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无法有效的指导临床感染防控策略改进,如环境表面采集样本检测结果,发聩到科室,客观上能够起到的督促改进效果非常有限;④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统计学管理、科学研究比较落后,检验的结果额价值未能充分的发掘。医院现有的微生物检测结果主要为各个科室、各种疾病的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特征、耐药趋于,而对于耐药机制分析、耐药因素分析、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环境清洁卫生清洁方式与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爆发性感人的病原体特征、感染防控环节质控与技术改进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⑤科室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不到位,特别是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上,缺乏足够的支持。如医院近年来,开始应用的肥胖腹部手术皮下引流、药物洁悠神、抗生素溶液浸润铺巾等措施,是否确实有助于感染的防控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医院真菌感染、内源性真菌检测工作对于真菌感染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开展更多的肠道真菌、临床感染真菌分析,以分析肠源性真菌在真菌感染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指导真菌感染的防控;⑥检验室的质控不到位,特别是在环境微生物检测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分析其是否来源于实验室本身。
1.2.2 2018年
为进一步发挥临床微生物的检验的价值,医院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升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质量管理水平:首先,需要提高采样的量,各个科室需要明确环境微生物检测采样的量、对象,包括空气、门把手、水池、医护人员的手,采样的计划需要符合科室自身的特点,如在外科则医护人员、侵入性器械的采样是重点,在层流病房空气采样非常关键。其次,需要加强环境采样的质控,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采集的样本合格,加强采样人员的培训、流程管理[3]。
(2)微生物检验室与临床医师加强合作:微生物检验室需要与临床医师进行合作,双方需要充分的了解各自的工作特点,跨专业的交流。如前文提到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医师在怀疑为结核病时,需要进行提示,以利于微生物检验室进行针对性检测,避免因为培养时间不足导致假阴性。这种交流有助于缩短拟诊的感染病原体范围、明确检测所需要采样的手段、提高采样的明确性,提升罕见病原体感染的检出率。
(3)发挥病原微生物检测指导价值:在院感办的统筹下,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需要定期汇总,评价各个合适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质量,以作为科室绩效的考核标准,督促、指导进行质量改进。如对于手卫生采样检测结果不佳的对象,则需要加强手卫生的管理。这种改进是强制性的,微生物检测是作为质量评估、改进效果评价的手段。
(4)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挖掘:以科室为单位,需要综合评价各个科室的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检出、耐药特征,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耐药因素分析等分析工作发挥作用,从而指导感染的改进。如对于重症医学科获得性肺炎的对象,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可以更真实的反映感染的来源、危险因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侵入性的器械,如气管插管引起的病原微生物定植感染。
(5)做好与其他科室的合作:特别是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后,给予更多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支持,评估新技术、新药物对医院感染的额影响。
(6)加强微生物检验室的质控:特别是在环境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需要重视溯源分析,以分析微生物的来源,避免出现假阳性。
1.3观察指标
2017年上半年、2018上半年的感染检测发生率、例次率、临床诊断与微生物检验不一致率、手卫生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7年感染率、感染例次率、临床诊断与微生物检验不一致率大于2016年,2017年手卫生合格率高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6年-2017年部分医院感染防控的质量指标对比[n(%),%(n/n)]
3 讨论
2017年下半年医院为发挥微生物检验的价值,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活动,结果显示感染率显著下降,与此同时临床诊断与微生物检验结果不一致、手卫生不合格率也显著的下降,提示改进获得确实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微生物检验是医院感染防控重要环节,发挥了承上启下的环节,可以更好的评估感染防控的结果,反映环境的清洁质量,各个感染防控环节的质量[3-4]。应重视发挥微生物检测的作用,尝试围绕微生物检验制定综合性的感染防控措施、PDCA循环改进体系。
参考文献:
[1]赵红霞,轩凯.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2):180-182.
[2]朱丽萍.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11):170-171.
[3]武迎宏,曹煜隆.临床微生物诊断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支柱作用[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4(04):236-239.
[4]朱龙清.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0):129+131.
论文作者:侯小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微生物论文; 病原论文; 防控论文; 医院论文; 科室论文; 环境论文; 真菌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