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到大众: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的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从精英到大众: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的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从精英到大众: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之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众论文,普通高中论文,精英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1)02-0020-03

2010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高中教育处在整个教育系统的中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重新审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功能及办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

纵观近二十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发展的政策,不难发现,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处于教育政策的边缘位置。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的战略主线可以概括为“普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①,而普通高中教育却在众多教育政策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和轻视,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顺其自然的倾向。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普通高中教育实际上处于一种下推上拉的状态,即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夹在中间的普通高中教育虽有所发展,但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普通高中的性质也一直没有明确。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始于1922年实行的“新学制”对中学教育的初高中分段。在八十多年的发展中,普通高中一直被视为大学的预备教育,主要发挥选拔和淘汰的功能。随着高中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推进,2000年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提出,“普通高级中学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随后,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再次重申了上述观点,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②。这一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到了普及时代。在当今社会,当我们用终身教育的观点来审视高中教育,将高中视为每个人持续终身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时,它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中毕业正在成为社会就业的基本学历和个人享受文明生活的基础。把普通高中定性为基础教育,就是强调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学习需要,承担着为所有学生提供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共有元素的任务,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整个学制来看,高中教育下接义务教育,上联高等教育,是独立存在的中间纽带。当正规教育系统被分成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学段以后,这三个学段除具有普遍的、相通的内容之外,必然还有特定的、不同的任务。当我们强调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时,实际上凸显的是高中教育和其他两个学段相通的普遍价值,这只是高中教育性质的一个方面。为完整界定高中教育的性质,我们还必须找出它和其他两个学段不同的地方,这样高中才有可能被视为独立的学段。高中与其他学段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学生面临的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是社会人才分流的第一道闸门。高中是学生不同个性和才能开始显现和发展的时期,同时还是学生决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期。学生在结束高中教育以后,有的可能离开正规教育系统而直接就业,有的可能选择短期的职业技术教育,有的则可能选择比较精深的学术研究之路。面对如此的不同,高中教育既要强调共同基础,又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既是终止性的,又是准备性的;既是基础教育,又是非义务教育。作为多个矛盾使命的结合体,承认不同并在各种不同中寻找平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为学生的分流做准备,是普通高中教育性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学生成长的规律和世界各国高中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即使是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阶段,抑或是高等教育普及以后,高中的这种分流准备教育性质依然存在,无法回避。因此,只谈高中是“基础教育”,显然不足以概括其特质,而用“基础教育+分流准备教育”来概括高中教育的性质可能比较全面一些。

二、普通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

《规划纲要》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见表1。从《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把普通高中教育放到了另一个高度去认识,并成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

表1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年份200920152020

在校生(万人) 462445004700

毛入学率(%)79.287.090.0

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无论国际上的功能定位,还是国内的教育期待,都将它作为一个过渡性或中介性的教育阶段,很少从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生长特征出发来界定它的教育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对普通高中的任务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功能论,这只是普通高中的外延性,这种时空上的延伸并不能上升为“任务”问题的核心。考察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不难发现,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各高中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办学变成了一种工具,升学变成了一种目的,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一些学生缺乏对人生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缺乏自我规划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等。16岁至18岁,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高中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和最活跃的时期。因此,高中教育应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普通高中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国民)素质,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并规划未来的人生;高中教育应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它的最重要的定位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教育必须脱离“高等学校预备教育”的轨道,必须明确自己独特的价值。③

高中教育的双重功能论存在其局限性,即它主要是从“社会本位”的角度提出的,仅注重它的社会功能,而缺乏“育人”的功能,存在工具化的倾向。唯有将高中教育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才能确立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使高中教育走出工具化的泥沼。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终身教育”、“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普通高中教育除完成其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功能外,还应具有“育人”的功能。普通高中教育应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生长需要,以及社会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以实现普通高中的教育功能。因此,普通高中教育肩负着为高等教育输送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条件的生源的任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建设者的任务;培养健全人格,为个体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任务,即肩负着升学、就业、育人三大任务。④

三、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单一,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高度趋同,综合高中很少,一些特色高中往往借“特色”谋求学生的“曲线升学”。这种单一的办学模式使学生没有自主发展的选择和可能,拔尖创新人才很难脱颖而出。普通高中单一的办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群体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成为普通高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样化办学模式已成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普通高中只有实现办学模式多样化,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因为“有教无类”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因材施教”才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普通高中追求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的主要依据为:第一,各校所处的宏观外部环境差异显著。经济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文化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意识和历史传统等方面各有鲜明的个性,各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也有很大的差别。第二,高中学生的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具有多样性。高中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尽可能地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并按照各自的意愿作好升学或就业的准备。但事实证明,学生发展的具体倾向是多样的。第三,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结果的预期多样化。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业水平、个人抱负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明显扩大;家长不仅要求高中教育能使孩子获得发展所需的知识,而且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等院校和社会对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多样化,特别要求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⑤这些充分说明,各普通高中不能采用同一种办学模式,而应视具体需求采取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特点的多样化模式。

我国普通高中可酌情采取综合式、升学式和特色式三种不同的办学模式。⑥综合式高中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类高中的学生在完成达标阶段的学习任务后,有一部分适于准备升学,另一部分则适于准备就业。所设课程既有达标教育课程,也有分流教育课程。同理,在达标与分流两个教育阶段都有各自要求的教学和管理。升学式高中是以升学为目的,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办学模式。这类高中的生源基础较好、办学条件优良、教师整体素质水平高,所以,它们在完成达标教育任务的基础上便可对学生全力进行升学教育。特色式高中的突出特点是在某一方面的教育和教学具有特别的优势和效果。但这些特色高中仍属于普通高中,皆须完成达标教育任务和分流教育任务,其分流教育侧重于升学教育。这三种不同的办学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即均须完成达标教育任务。

总之,普通高中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单纯的“过渡型”教育,而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长的学习阶段。因此,普通高中教育除了要注重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功能外,还要更加关注育人功能,二者应有效融合。而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也应走多样化之路,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主要选择。只有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办学模式等基本方面重新认识、准确定位,才能真正体现当今高中教育“从精英到大众”的发展趋势,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标。

注释:

①杨润勇,杨依菲.我国普通高中发展二十年政策回顾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

②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③李建平.高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4-02-21(01).

④卢立涛.全球视野下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功能[J].外国教育研究,2007,(4).

⑤霍益萍,黄向阳,李家成.多样、开放、灵活:普通高中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⑥廖哲勋.关于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整体构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9,(6).

标签:;  ;  ;  ;  ;  

从精英到大众: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的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