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莉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400)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浓度、胎便转黄时间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96-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症状,多在出生后7d内出现,发生率在60%左右。大部分黄疸可自行消退,但部分新生儿会因体内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而损害神经系统,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1-2]。为进一步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部分患儿行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入选患儿均为足月儿,且符合新生儿黄疸临床诊断标准。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日龄在2~17d之间,平均日龄(7.50±2.21)d,出生体重在2140g~4135g之间,平均体重(3752.42±127.30)g,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日龄在2~15d之间,平均日龄(6.72±2.13)d,出生体重在2520~4230g之间,平均体重(3641.80±130.84)g。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出生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筛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符合新生儿黄疸临床诊断标准,出生28d内,皮肤、黏膜、巩膜处出现黄疸,除有轻微食欲不振症状外无其他症状。
1.2.2排除标准 系溶血、肝炎、胆道闭锁、感染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保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3.1游泳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后2d由专业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进行游泳护理指导,15min/次,2次/d,上、下午各1次,在新生儿入池后帮助其做伸展动作并配合按摩,期间需详细观察和记录新生儿体温及脉搏变化。
1.3.2抚触护理 新生儿沐浴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15min/次,2次/d,上、下午各1次。抚触护理需按照头、胸、腹、四肢的顺序依次进行,腹部抚触时间可适当延长。
1.3.3添加奶粉 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新生儿实际情况适当添加配方奶粉,给予充足的能量和营养补充。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面色微黄不明显,血清胆红素浓度<119.7μmol/L;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面色稍黄,血清胆红素浓度在136~171μmol/L之间;无效:皮肤、黏膜、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浓度>205μmol/L。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经护理干预5d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胎便转黄时间,参照上述疗效标准统计两组患儿黄疸转归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18.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胎便转黄时间对比
观察组经早期护理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胎便转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胎便转黄时间对比(-x±s)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10天后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但病理性黄疸可在新生儿生后24h立即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加重趋势[4]。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会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键。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经游泳护理、抚触护理、添加奶粉等早期护理干预,干预后5d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胎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4.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促进胎便转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为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预防新生儿黄疸向病理性黄疸转变需行早期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82-1883.
[2]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等.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10-111.
[3]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6-2728.
[4]赵娜.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34-35.
论文作者:万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血清论文; 患儿论文; 浓度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