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方夏帼
【摘要】在课改浪潮的推动和改进下,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教学行为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它阻碍着课改的进程。本文着眼于教学实践,列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出两者偏差的教学行为,剖析其存在的误区,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 偏差表现; 存在误区; 改进对策
走进课改已经多年,一线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听取了专家对于教学新理念的讲解,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课堂教学更民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利,课堂也更富有生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教学行为却逐渐偏离了新课改新理念的初衷,甚至走进了一些误区。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之间出现了多少偏差?笔者就根据平时与同事的交流所得及自己的切身体会,摘取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学现象,谈谈当前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偏差,并提出改进对策。
现象一:对于“估算”的理解
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教材中也会安排先估一估,再算一算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但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教师直接省略了估一估这一过程,或者把估一估的过程简化为学生胡乱猜测一通的过程。原来低年级的教师因为学生体会不到估算的必要性忽略了估算能力的培养,而高年级教师因为学生没有估算的习惯和技巧干脆将估算这一教学教程直接跳过。
存在误区:估算是否没有必要?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无需说出,甚至不可能算出它的准确数,而只要知道或算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因此,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还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机会,其起点并非是学生已经拥有十分理想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了。当学生的主动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不够理想时,我们应该给予的是恰当的引导,使其在细水长流的渗透与积累中逐渐养成估算习惯。根据笔者的观察交流发现,对于教材中出现估一估的要求时,很多教师在初次强化以后,便对此不再关注,以致学生也一样对此逐渐漠视。
改进对策: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不断提高估算能力。
1、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培养需要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具体操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无论教材有没有安排估算这一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都要经常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用估算法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探寻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
(1)首先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地能够表述自己的思路和理由,适当地鼓励学生来总结估算的策略,因为这确实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要善于总结,灵活地使用,凡是合理的估算策略,我们应当给予肯定。经验积累是重要的,有的时候不是老师讲会的,而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原有的认识。
(2)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对估算和精确计算结果的比较当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反思,加强体验,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估算的能力。
现象二:对于“创设情境”的理解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情境创设演变成为或者是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或者是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或者是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或者是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又或者是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情境创设往往趋于形式化,不但达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反而让情境的创设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累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存在误区: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那么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又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协调发展的情境,只会让教学与改革的本质越走越远。
改进对策:情境创设是否是教学设计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本身就值得教师根据每一个教学内容来灵活把握。事实上,创设情境需要把握时机,并不是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创设情境,更不能滥用教学情境,使情境的创设走向程序化和模式化。笔者认为,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因为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一种“爬坡”的状态。那么首先,教师要区分清楚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2)要有“问题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会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内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中主动探讨,达到教学的效果。这样充满“问题性”的情境创设会让数学课更原汁原味。
走进新课程,领会新理念,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能走进课堂潜心探索,又能走出课堂,积极反思。只有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少一份随意与盲目,多一份平实与有效。
论文作者:方夏帼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意识论文; 能力论文; 偏差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