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会计论文

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会计论文

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体系论文,高级论文,会计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现状分析

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的总体现状是:“发展数量较多,发展质量还不够”,“少数个体较强,整体均衡还不够”(王军,2008)。要提高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要的就是加强和抓紧高级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高级会计人才的总体现状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乏足够的国际化高级会计人才。国际化的人才是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国际化会计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和运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审计标准,又要能够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和商务规则;既要熟悉企业的内部环境,又要熟悉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既要能为企业提供会计审计服务,又要能为企业资本的国际运作和组织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既要树立国际化战略理念,又要有本土化的执行能力;既要精通会计语言,又要精通所在国的交流语言。国际化的会计人才我国还很缺乏。

二是缺乏足够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服务理念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新领域的要求。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会计必须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服务向单位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服务转变。但相当多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基础的记账、算账、报账服务上,还不能从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等多个层面,重新思考和认识会计的职能和定位,没有全面实现向决策有用型、决策支持型转变。高级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总体还比较单一,现代金融知识还比较匮乏,还不能很好地反映和控制金融创新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是缺乏足够的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级会计人才。信息化正彻底改变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对会计行业提出严峻挑战。信息化会计还没能很好地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有机结合起来。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已不再是孤立的管理部门,应和所有的信息生成部门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会计流程只有有机地与业务部门或者业务环节结合起来,每一项业务活动在发生的同时就能实时反映到会计系统当中,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才能变强,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针对性、准确性才能变高,会计参与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才能变大。

四是缺乏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会计实务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具备开拓能力的实践者,要有具备原创科学理论的研究者,两者相辅相成。面对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我们缺乏具有足够会计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先进财务会计管理实践的运用与推广、会计理论和方法原创的研究、对会计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研究、对国外先进理念的研究等等都有待创新。

二、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

根据上述高级会计人才现状的分析,我们当前应该加强和抓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以及怎么培养的问题,即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和培养途径的问题。

高级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和理论为指导,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财会行业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高级会计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道德标准、能力要求,形成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由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发布,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指导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逐步改变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中内容缺乏系统性、时间过短、培训周期不合理等状况,使会计人才培养在培训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

我国的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研究已经逐步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刘玉廷(2000)指出,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发展水平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教育、文化等环境因素的独特性,必然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呈现出相应的特点,那就是会计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政策的洞察力。刘玉廷(2004)提出高级会计人员须具备的职业能力,界定为五个方面:其一是应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其二是应具备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其三是应具备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其四是应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其五是应具备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陈检生(2005)提出会计人员应具备八个方面的能力,包括专业功底扎实、综合协调能力、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及法规的能力、驾驭风险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陈艺东和何华(2005)界定的高级会计人员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形势的理解和把握适应能力;2.专业分析判断能力;3.管理控制能力;4.丰富完备的经济、管理、财务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许萍和曲晓辉(2005)从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出发,研究了会计职业准入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并基于中外会计职业现状与发展构建了高级会计人才能力的建议框架。这一框架将职业能力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包括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公司理财、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外语、价值管理、经济学、行为学、统计学、国际商务等;第二部分为技能,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获取新知识能力、国际竞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等;第三部分为职业价值,包括遵循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诚信、客观、保密、社会责任、终生学习、政策水平等。这些能力的发挥,应该基于特定岗位的具体职责和特定行业及企业的特定情况和背景而对各模块中的要素进行整合,以突出该行业、企业及岗位的重点和主导,并随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所处行业和所在周期而有所差异,同时也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结构的变化相应的改变原有的能力框架。

综上所述,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认识到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统一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性,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然而,就总体而言,我国还没有就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界定和描述达成统一而权威的意见。建议财政部门抓紧制定我国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作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框架。根据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现状的分析,除了上述研究中提及的能力外,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应该在能力框架中增加或者强调高级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能力、复合型综合管理能力、信息化标准整合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三、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及改进

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高等学校会计教育和会计继续教育。高等学校会计教育包括一般学历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以及应用型的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立足于培养未来的高级会计人才;会计继续教育则注重于培养和建设现有的高级会计人才队伍。

(一)高等学校会计教育

1.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状况,从总体上说,成绩很大,最突出的表现是我们的会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至今几乎达到“全民办会计”的地步。但现在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所面临经济环境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按照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我们认为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目前的课程体系专业化有余但复合型不够、本土化有余但国际化视野不够、知识教育有余而能力培养不够,因此我们建议高等学校应结合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来设置课程,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改进:(1)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理念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校应当更新观念,树立会计人才培养的全球性观念和会计人才的全球性竞争观念;(2)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复合型和开放型会计人才,在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做到文理渗透、兼容并蓄、专业面宽、适应性强,不断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强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和国际文化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培养开放型会计人才,打破校内专业间的壁垒,调整、重组专业和课程,强调学用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竞争能力。

2.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2003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我国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对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以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改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面,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和完善:第一,培养目标应结合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进一步明确能力要求。第二,培养过程必须不断改进。首先,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办学优势和社会需求确定培养方向;其次,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教材,根据能力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能力培养过程中;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最后,毕业论文选题应以会计实务问题为主要内容。

(二)会计继续教育

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必须经过实践的磨炼和继续教育的提升,才能成长为高级会计人才。接受科学、系统的会计继续教育,是初中级会计人才成为高级会计人才的必经阶段。目前,对我国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影响比较大、贡献比较多的,包括财政部、各地方财政部门或各大型企业集团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高级会计人才工程,国务院国资委委托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以及各个省、市、自治区财政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

1.财政系统高级会计领军人才项目

自2005年以来,财政部启动高级会计人才工程(简称“领军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际前沿,创新培养机制,严格科学管理,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国际发展战略要求的领军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会计领军人才工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和成绩,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其运作模式如下:一是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确定培养对象;二是领军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因材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实行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交流的平台,全面培养和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三是领军人才淘汰机制,强调要“严进严出”,从而确保领军人才工程目标的实现;四是跟踪管理机制,财政部建立会计领军人才库,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跟踪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报告制度和考核制度,系统记录学员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学员的工作表现及成长经历,为这些人员提供展示才智的机会。

财政部的高级会计领军人才项目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中国网通等省财政部门或大型企业集团,借鉴财政部“领军工程”模式开展了本省或本集团的领军人才培养。我们认为,财政部高级会计领军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应当在全国各省财政系统和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广。财政部负责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各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地方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大型企业集团负责集团内领军人才的培养,只有从多渠道着手和努力,才能迅速提高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2.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

为了全面提高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专业水平,2002年1月,财政部、中组部、中央企业工委、中央金融工委、人事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岗位培训的通知》,决定从2002年起,在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分期分批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及其后备人员轮训一遍,每期脱产培训时间为1个月。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已经开展了将近7年时间,培训国有大中型总会计师将近2万人。我们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是提升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质量和数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总结前期培训中的经验和教训,研究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的课程与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如何匹配的问题,将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制度化、常规化、持续化。

3.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

各省、市、自治区财政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为财会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员,有力促进了我国高级财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肯定各地方财政部门或行业协会高级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在继续教育实施环节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实施与继续教育规划协调不畅、继续教育实施主体与管理主体职责不清、继续教育内容不系统、继续教育重点不突出、正规化继续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培训市场秩序不规范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级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了进一步规范高级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和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行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级会计人才继续教育情况的监管,对不具备培训资质、没有专门师资、没有课程设计能力、没有专门培训场所等情况的培训机构要依法予以取缔,进一步规范培训市场。财政部门、行业组织应当按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要求,合理设计继续教育周期,将需要系统化、长期化培训的内容分解到不同培训年度或培训周期中,以缓解参加继续教育人员面临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同时,突出继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注重专业知识更新、相关知识拓展、管理能力提升和道德素养提高等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管理知识培训的比重,引导和帮助高级会计人才向管理型发展。

标签:;  ;  ;  ;  ;  ;  ;  ;  

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