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琴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泉上中心学校 365400
【摘要】由于数学学科具有着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小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不相符,导致其在学习时遇到诸多的困难,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至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时,也应对这一现状加以改善,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的构建,进一步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其的实现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108-01
前言: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也处处含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至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的构建,从而有效地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使其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在现阶段,对生活化教学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探究,是尤为必要的。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构建价值
1.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紧密性、抽象性较强,使得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时,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瓶颈,使其的学习自信受到打击,难以使最终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而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就可以将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时更加轻松、愉悦,使其发掘数学的魅力所在,喜欢数学、爱上数学[1]。
2.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在实际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元素的存在,比如,零用钱、时间等,尤其是在计算时,也要运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至此,从这一角度上看,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课堂中,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其的生活能力,并使其的思维得到锻炼,使其用新的方式、新的角度来看待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将数学教学的内涵及价值发挥到最大。
3.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化。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融入生活化教学时,可以巧妙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一些其喜爱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从而激发起其的探究兴趣,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另外,生活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生活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教学资源、数学知识,教师只要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对于学生们的创新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构建路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将一些生活资源、生活元素融入到授课内容中去,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作为出发点,对一些生活元素进行筛选,保障其的适应性、合理性、科学性,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全方位地展现出来[2]。
例如,在讲解“概率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在以往课堂中,教师都会引入一些“抛硬币”的例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不利于其的理解、掌握。至此,为了促使生活化教学的实现,教师就可以将各大商场促销、抽奖的例子引入进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动力,也能将数学学习的价值展现出来,使学生深感数学知识的魅力及神奇,使学习效果得以逐步地强化。
(二)创设生活情境,深化理解程度
小学生由于受到了思维、年龄的限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以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至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就可以贴合实际生活,致力于生活情境的创设,从而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得以降低,使其的理解程度得以深化,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可感、形象,将数学教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时,部分小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计算表面积、棱长,有什么作用呢?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其解决问题,使其的学习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动态的方式,将生活中需要利用该知识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譬如,设计花坛、糊窗户等,使学生的理解程度得以深化,使其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在此模式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其的学习动力得以强化,以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最终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贴合实际生活,大力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利用其来代替沉闷、死板的课堂,使学生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以达到一个寓教于乐的效果[3]。
例如,在讲解“认识钟表”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紧密地结合生活,将钟表实物带入到课堂中,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效用,带领学生们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换算等知识点。另外,在学习完本课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个实践作业,引导其利用所学知识,以家人和自己的作息时间为内容,制成表格,在下次课堂中一一展示出来。借助于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目的,并对其的知识掌握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促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四)发挥引导作用,落实授课目标
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善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等来看待生活问题,强化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间的联系,并找寻到两者间的共通点,保障学习任务得以达成。
例如,在学习完数学知识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及时地走出课堂,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找寻到与该知识有关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等,并在课堂中展现出来,看谁找得最恰当、最准确。在此形式下,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知识视野得以拓宽,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价值发挥到最大。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构建起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性、全面性地获取知识,也能够使其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得以强化,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效果。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也应秉持着一个适应性的原则,应做到适用、实用,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活化教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促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先美.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14.
[2]沙莎.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63.
[3]黄学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104.
论文作者:黄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生活化论文; 使其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