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研究论文_张晓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理想,能促进患者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181-0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结构以及生活结构的不断变化,脑卒中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朝年轻化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在临床医学中的推广应用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大部分患者因为偏瘫而长时间制动患肢,因此容易发生继发性关节痉挛、肌肉痉挛等表现,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的护理措施虽然能让偏瘫患者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 但是却无法有效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是利用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提升,对健侧脑细胞和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和重组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进而来恢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1]。所以越早为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也理想。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每组各为41例。其中,在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7岁~81岁,平均(66.83±10.22)岁;发病时间9小时~21小时,平均为(15.5±1.4)小时。在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35岁~79岁,平均(67.27±10.59)岁;发病时间10小时~22小时,平均为(15.1±1.2)小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障碍患者、冠心病患者、严重肝肾障碍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等。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不适或疼痛感而产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情绪表现,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关怀,同时与患者分享疾病相关的康复护理知识、康复案例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依从性,消除负面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良肢位摆放: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的48h内,在康复师指导下,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良肢位。①患侧卧位:将患者头部垫在枕头上,屈曲患侧肩关节、伸展患侧肘关节、前伸患侧肩胛骨,将前臂旋后并背伸腕关节,伸展手指,躯干和偏瘫一侧上肢保持90度角。伸展患侧下肢,轻微屈曲膝关节,轻微屈曲下肢髋关节与膝关节,并垫一高度适中的枕头,在背部放一枕头,嘱患者躯干放松。②健侧卧位:患者患侧上肢伸向前方,伸直,前屈肩关节90度左右,在下方垫一厚枕,健侧上肢自由摆放。患侧一方,膝关节屈曲、下肢髋放在枕头 上,伸展健侧下肢髋关节,轻微屈曲膝关节,在背后放一个枕头,躯干为放松体 位。③仰卧位:将一枕头垫在头部下方,注意枕头高度应适宜,避免胸椎屈曲,面部转向患侧。将一枕头垫在患侧肩关节下方使得肩胛骨前突。伸展上肢肘关节并放在枕头上,背伸腕关节,伸展手指。将一软枕垫在患侧臀部下方,患侧骨盆朝前方突,避免髋关节外旋、屈曲。将一小软枕放在腘窝处,避免髋关节外旋或外展。将一硬枕放在足底和床尾之间,确保足部为中立位,预防踝关节跖曲。注意患者住院期间,应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一般可在2~3h变换1次体位。(3)肢体康复护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康复进程,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加强现场讲解,针对患者存在的疑惑应详细解答。 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后,应指导患者开展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开展肢体外展、内旋、伸展、屈曲和肢体按摩等活动,活动部分主要为踝腕关节。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让其为患者准备好温度合理的温水进行泡脚。 在患者病情不断恢复后,应指导患者开展主动活动,如肢体牵拉运动、屈伸运动等,同时向外展、举手、屈腿、伸腿等活动过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让其能协助患者开展康复运动,让其自理能力及早恢复。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首先应由患者自己扶着物体活动,然后逐渐向手扶拐杖、徒步行走过渡。护理人员应在活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保持正确步态。(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家属的协助下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洗浴、如厕、拧毛巾、用餐、刷牙、洗 脸、梳头、拿筷子、穿衣服等。 将患者每天的训练内容表格化,在患者完成1项后应认真标注,结合患者的完成情况进行物质奖励和鼓励。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4周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以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从行走、洗澡、上厕所、修饰、 进食、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穿脱衣服等生活能力展开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

注:t/P表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比较,t*/P*表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比较。

3讨论

神经内科所有病症中脑卒中发病近些年来持续走高。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加速,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造成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3]。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是脑卒中病发最基本的特征,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直接影响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所以此项疾病的治疗方案优化引发医学界的集体重视。脑卒中患者应用专业且系统的护理不仅十分有必要,而且其所发挥的作用是药物无法比拟的。在患者发病早期病情相对较轻时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积极恢复,对脑卒中引发的运动障碍率也可做到有效降低[4]。康复护理中最关键核心的环节就是心理护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患者情绪平复,并鼓励患者逐渐走出消极心态积极应对治疗,对于治疗作用发挥有积极意义[5]。肢体痉挛是脑卒中患者脑部神经受损的直接表现形式,选择恰当训练恢复患者正常肢体位置的运动,对异常肢体运动出现有抑制作用,另外可通过正常姿势反射刺激来辅助神经功能恢复[6]。总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促进患者康复,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推荐采纳。目前认为,脑卒中的常见预兆主要有头昏、突然昏倒、肢体麻木、短暂意识丧失等。虽然脑卒中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针对脑卒中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7]。相关资料表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几率。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可考虑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丙坤,张伟滨,吕政,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8):156-159.

[2] 张瑶.个性化康复理念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治疗态度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9-21.

[3]梁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8(25):255-256.

[4]姚静珠,刘玲.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8):983-985.

[5]赵凤华.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250-250.

[6]曹建波.探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和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37-139.

[7]吴宗玉.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15):109-110.

论文作者:张晓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研究论文_张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