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kV配电线路检修代表了正常管道传输的基本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电力需求的增加,这对电力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社会对电力的巨大需求,电力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能要求变得更加苛刻,使用10kV配电线路,可以增加输电能力,也可以有稳定的输电方式。因此,特别是对于维护工作和预控制点10kV配电线路的重要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线路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隐患,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输电能力。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检修;危险点预控
一、配电线路的检修意义
进行配电线路的检修,是为了对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故障,(图1为10kV典型配电系统图)给予健康状况的预测,在检修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分析,掌握线路的运行状态,确保线路运行的安全,对配电线路进行检修,必须要围绕线路的检修环节,进行持续性和科学性的探索,并且要研究如何开发出更新更科学的检修方法,达到节约检修资金、提高安全性能的目的。
配电线路进行检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可以降低电力企业在运营上的资金的投入,相应提高经济效益;②保证配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运行,确保设备运行顺畅无阻;③通过配电线路的检修,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且通过状态检修,减少停电检修的时间,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减少停电的次数,降低停电的面积。经过对检测的结果的分析,确认线路需要检修的条件是否成熟,为用户提供快捷全面的服务。
图110kV典型配电系统图
二、10kV配电线路出故障的原因
1、外力破坏
在10kV配电线路的使用过程中,外力破坏对线路的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配电线路的使用过程中,外力破坏的因素主要指线路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施工建设。配电线路一般都被架设在道路的两旁,所以在交通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交通事故,车辆对线路杆塔的撞击会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在城市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操作不规范,或者没有对施工地点进行了解,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会对线路造成破坏。
2、设施落后
在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了配电设施的落后,一些电力企业在供电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配电线路和设施的更换,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检查和维修,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线路老化和设施故障,给供电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雷击事故
在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雷雨等极端的天气状况也会给其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尤其是雷电会给配电线路造成很大的危害。在夏季,雷雨等极端天气十分频繁,若供电线路本身的避雷措施不完善,绝缘系统比较薄弱,在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雷击事故,给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带来很大的威胁。
三、10kV配电线路检修及危险点预控
1、完善管理制度
10kV配电线路在配网运行时,在相应的外界环境下,有着明显的复杂性特点,非常容易引起相应的线路故障。这种安全风险往往是由不同的诱因所导致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对危险点进行控制,必须要适当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加强必要的重视程度。10kV配电线路的运维工作,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人力、财力投入,从而保障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具体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责任制确立
在具体工作中,应先根据运维管理中的具体项目划分明确的责任区域,并使专人专岗,责任落实到人。通过专人负责的方法,使工作人员能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更加细致的进行必要的巡逻与检修工作。同时,这种方法也便于相关管理工作者发挥监督作用,采取相应的奖罚制度,以绩效水平对区域责任人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使岗位上的人员有更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1.2明确职能划分
在责任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的岗位职能进行明确,使监督者与运维人员能更加专注于职能定位,更明确的开展工作,帮助提升整体的工作、管理效率。
1.3经验总结
虽然10kV配电线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一定时间积累,但相关的危险点预控管理经验总结并没有落实到位,在重视程度以及事件总结上存在着明显缺陷,对其长远发展造成阻碍。所以,必须以管理督导为基础,在整个运维的组织中强化总结作用,并在不断的总结工作中,使危险点预控措施得到有效提升。
1.4更新管理理念
传统的管理思路,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阶段的工作内容,对于线路的检修工作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因此,必须从发展中寻找思路,不断的对管理工作进行改良升级,并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方法的同时,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率。
2、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性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标准,这一点在10kV线路检修中也同样适用。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强化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分区管理相配套,在运维中实现从点到面的全面掌控。其次,强化安全意识,在通过制度方法对人员操作行为进行约束的同时,强化意识,使具体的工作人员在本源意识上重视安全,并熟悉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由内而外的强化安全标准,发挥出安全管理的最大效果。第三,配合进行安全考核,使制度在全面、科学的督导下得到落实。另外,还应当定期的进行安全演习,在演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执行,找出制度与方法中存在的漏洞,使得危险点预控的相应制度得到完善。
3、加强设备管理
对相应的10kV配电线路设备进行管理,是保证安全风险预防的重要手段,在强化意识与完善管理的配合下,从设备角度出发,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定时的组织人员进行危险点排查工作,将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故障进行排除操作,是强化设备管理的必要途径。另外,如果检查中发现线路设备的问题不严重,可以迅速的解决并及时恢复供电。但要是发现的问题较为严重,必须立即组织抢修,以防止造成严重的线路安全问题,以此降低危险点对于电力企业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维护电力稳定运行。
4、跟踪日常检查
常规性的检查工作,是10kV配电线路检修与危险点预控的基本措施。首先,要在制度上,建立必要的常规巡查机制,并明确的指出检查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检查范围,对于容易引发故障问题的关键危险点进行重点控制,适当提高检查密度与周期的同时,防止出现检查死角产生安全漏洞。其次,将日常的检查内容与常规性工作集合在一起,使检查常态化,并适当的总结经验,寻找并发现规律,使危险点预控的强度得到保障。另外,在进行常规检查时,对于设备和线路的安全性要引起重视,以防出现相关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进步将促进中国许多行业的发展,供电部门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电力线路的整体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线路的输电效率。为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维护效率,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检修工作,并实施维护方案。10kV配电线路危险点的预控制必须通过现代技术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与线路维护的内容相结合,以准确监测危险点。无论是技术监督部门还是基础维护人员,都应明确10kV配电线路维护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达伟,曹凤涵,李欢颜,等.10kV配电线路检修及危险点预控分析[J].机电信息,2013,33(12):143-145.
[2]余瑞忠,朱文超,侯慧颖,等.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12(34):85-87.
论文作者:叶繁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线路论文; 危险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故障论文; 制度论文; 重视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