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尹天怡[1]2018年在《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许许多多的行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图书出版业正是这许多行业当中的一个。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普遍的提高,人们不再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市场对图书的庞大需求,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正所谓物极必反,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所隐藏的是许许多多制约我国图书出版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阶段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陷入了发展的低潮期。本文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现状,对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再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再一次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张歌燕[2]2004年在《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图书出版业是当今世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现。在我国,出版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是先进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在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图书出版产业的向前发展。陈旧的出版理念导致图书品种结构失衡,不能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滞后的营销理念影响了图书的合理定价和有效宣传,使图书不能顺利地流通到读者手中;不健全的人员队伍不能为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 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的图书出版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中国的出版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其进行透彻的分析,积极探讨解决的办法。本文立足于实际,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从品牌的建设到有效的宣传,从作者资源的充分利用到从业人员的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寻求出版产业的发展策略。 文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大量引用实例说明问题,展开论证。 论文共分叁大部分,正文共3.5万字,图3,表3

孙敏[3]2015年在《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新疆图书出版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其中,图书出版业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并迅速在全国范围正式展开。十余年来,随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图书出版业快速发展,行业生态已经发生较大改变:集团化建设初具规模,出版社企业化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媒介技术发展推动传统图书出版转型升级,以数字出版为主体的图书出版新业态迅速发展,图书出版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相比,新疆图书出版业目前体制单一,机制不活,传播效益不高,生态活力不足,生存瓶颈凸显。面对行业快速发展态势和新疆社会发展要求,新疆图书出版业迫切需要正视危机,解决问题,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满足新疆各民族文字受众群体多样化需求,提高自我生存发展能力。本文以媒介生态学理论关照新疆图书出版业生存发展状况。将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社会条件作为外环境,解读外环境各要素以资源供给的方式对新疆图书出版种群生存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图书出版社的组织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经营战略作为内环境,探讨内环境各要素对新疆图书出版有机体和种群建构生态系统食物链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内、外两个环境的考察,厘清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的资源要素,按照媒介生态系统生存发展规律,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提出外环境资源供给优化策略、内环境生态位建构发展策略,以推动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为新疆图书出版业转型发展探索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六个部分,导论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分五章,通过概述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外环境、内环境资源状况,分析存在的危机,提出发展对策。第一章回顾发展历程,总结种群生存特征。对应于我国图书出版业生态发展变化,与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相适应,本文将新疆图书出版业发展界定为1010-1077年组织建构阶段、1078-2000年内部机制改革阶段、200-年至今转型发展阶段共叁个阶段。总结新疆图书出版种群的生存特征表现为:传播符号多元化、小众化,种群分布“大杂居小聚集”,生存方式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种群内向化、汉文图书出版种群外向化。第二章厘清外环境资源状况。影响新疆图书出版业生存的关键资源存在于新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四个环境中,本论文通过探寻外环境在资金、受众、内容等关键资源供给方面与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所形成的密切关系,揭示新疆政治生态严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不均衡、技术生态落后的状况,以及这些外环境生态与新疆图书出版种群获取食物链资源之间的互动、共存关系。第叁章厘清内环境资源条件。从新疆图书出版社体制机制、人力资源、经营特点、战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新疆图书出版业内生态环境特点主要表现为:体制一元化,对政策资源依存度高,出版社内部资源配置从大众图书市场流向教材教辅和公益性采购项目两大主导性业务。第四章具体考察生态危机。由于关键资源中的政策因子激增,文化和科技等生态因子难以发挥效能,导致生态系统资源供给失衡,这种状况制约新疆图书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一元体制下食物链资源单一导致食物链闭环错位,民文图书出版受众生态位建构不足,汉文图书出版受众生态位被置换,公益性出版受众心理生态位建构失效,这些因素降低了新疆图书出版业自我生存能力和图书市场竞争能力。第五章提出内外环境优化策略。运用媒介生态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外环境优化策略:建立动态平衡、“政事分开”的政策资源供给机制,对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实施实行监督考核;图书出版社分类实施转企改制,重构公益性和经营性出版种群结构;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培育民文出版产业集群。提出内环境优化策略:实施内容生态位差异化,建立新疆品牌;推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以互联网思维搭建平台,精准化满足各民族受众需求,建构受众生态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媒介技术推动下,图书出版业生态充满活力,内容生产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市场边界逐步扩大,媒介竞争愈演愈烈。通过进入图书市场建构受众生态位,探索一条符合图书出版业发展规律、适应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状况的发展道路,才能使新疆图书出版业生态系统在转型过程中,始终与社会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和谐的物质、能量转换关系,成为特色鲜明、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图书出版种群。

秦洁雯[4]2014年在《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9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教育、非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健的产业化”,这是文化产业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计划的政策,也是作为文化产业子系统的出版业产业化的开端。出版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内容同质化、图书价格虚高、恶意价格战、库存高、传统出版企业与数字出版企业协作性不强等。直到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作为“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行政部门对建设出版物市场体系的重视,众多学者也逐渐对出版物市场体系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剖析,为建设出版物市场体系献计献策。出版物市场体系是出版产业的载体,建立出版物市场体系有利于推进我国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展开研究(仅限于我国大陆地区)。本文以产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复杂科学管理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并构建了基于出版要素市场推动的出版物市场体系运作模式,同时提出了建设出版物市场体系的思路,初步形成了建设出版物市场体系的理论体系。总的来说,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的。第一章,首先,对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本论文选题的必要性。其次,在对已有出版物市场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理清了研究思路。第二章,对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本章以市场体系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为基础,结合出版业发展现状,对出版物市场体系的概念内涵、出版物市场体系的类型、出版物市场体系的特征及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的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究,为本文的研究开展打下了理论基础。出版物市场体系是由出版物市场交易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出版商品市场和出版要素市场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按照交换对象属性可分为出版商品市场和出版要素市场两类,而按照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分为教育出版市场、专业出版市场和大众出版市场叁类。出版物市场体系除了具有一般出版物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经济领域的特征,如出版物生产目的的非赢利性、出版物产品使用价值的精神性、出版物市场交换价格的背离性、出版物市场消费的非消耗性。第叁章,对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本章主要包括叁个部分:一是出版商品市场的基本情况。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从出版商品市场发展规模、出版商品市场发展结构、出版商品市场运行效率叁个方面展开分析;二是出版要素市场的基本情况。依据出版要素市场的类型,分别论述了出版生产资料市场、出版资本市场、出版技术市场、出版人才市场这四类出版要素市场的基本情况;叁是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出版商品市场运行效率低下、出版要素市场建设进度滞后、出版物市场体系中非市场行为普遍、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不规范。第四章,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目标与运作模式的构建。首先,构建了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的评价体系。即以图书出版市场为例,设计指标体系,运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需是有效竞争、融合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生产的市场体系;其次,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出版物市场体系发展现状及国外出版物市场发展经验,构建了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目标以及适合我国的,基于出版要素市场推动的出版物市场体系运作模式;最后,提出实现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目标的原则。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要协调出版物市场体系的文化性与经济性;二是要明确政府和市场机制在出版物市场体系资源配置中的角色;叁是要适应出版行业发展趋势。第五章,加强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路。本章以复杂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采用逆向思维方式,针对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目标及其运作模式,结合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路。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大力加强现代出版要素市场建设。从积极培育现代出版要素市场主体;科学降低出版要素市场交易成本;创造出版要素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叁个方面进行建设。二是优化出版物市场体系的资源配置。包括开发出版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出版物市场体系资源开发方式;加大出版物市场体系资源开发力度。叁是改善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发展环境。调控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宏观环境;规范出版物市场体系的行业环境;优化出版物市场体系的企业环境。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是对本论文的总结,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叁个结论:一是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打破垄断的过程;二是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完善实质上是一个出版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过程;叁是出版物市场体系的成熟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市场体系的动态完善。同时,还对论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今后将不断深化研究。

张晶昱[5]2004年在《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快速发展,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是近年来我国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然而与世界出版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何加强我国出版行业的规范性,保证出版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就是在依据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并探索新的发展对策,以供业内参考。本文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图书出版业现存问题分析 这部分从四方面论述了我国出版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一)无效供给浪费惊人。我国五百多家出版社年出书17多万种,在数量上可谓是非常繁荣的,但是这种繁荣是以惊人浪费为代价的。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泡沫出版”这种说法,指出出版界无效供给的大量存在。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依然存在,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存的“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等等都是导致大量无效供给存在的原因。(二)结构失衡,比例不当。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读者对图书市场现有的图书仍然不是很满意,与当前出版的结构失衡有关。笔者认为当前的图书结构失衡原因是出版社重教材教辅、轻一般图书;重社会科学图书、轻自然科学图书;重城市读物、轻农民读物。 (叁)滞后的营销理念。图书成本的提高、图书流通环节混乱以及无人监管的状态导致了图书定价偏高;人们获知图书信息的渠道太少,信息流通不灵。我国出版界目前的现状是不宣传自己,国内图书宣传工作实在过于薄弱;销售形式,渠道单一,环节多,图书从出版者手中流动到读者手中的时间过长,过程也很麻烦,这既影响了图书的流通速度,同时也给信息反馈增加了困难,使信息不能准确、及时的反馈。(四)出版资源失控。出版社内部鱼龙混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培训以及后备力量的不足导致出版社内部的人力资源匮乏;对作者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够,作者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往往被人们忽视了。第二部分 出版业发展对策研究 这部分从出版业发展的源泉、前提、灵魂、动力、关键和保证六方面论述了出版业发展的对策。(一)强化的作者队伍是出版业发展的源泉。作者是出版业发展的真正源泉,只有拥有强大优秀的作者队伍,才有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出版者才有书可出,有书可卖。开发作者资源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作者信息库。同时建立科学的稿酬标准,充分尊重作者,维护作者权益,鼓励激发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为其写作创造条件,保护和充分利用作者资源。(二)高素质的出版人员是出版业发展的前提。出版社要树立人才战略意识,培养和造就出版业发展的有用之才,要从全局着眼、局部着手、规划长远、立足当前,既要有中、长期目标,也要有年度发展目标,既要制定、优化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又要制定培养和吸引各种专业人才的具体计划。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策略,在培养、吸引各种专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下力气营造能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各种人才作用的环境。经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人才资源建设才会有所成效。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才会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使员工付出的有价值的劳动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回报。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制度使每个人都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叁)创新是出版业发展的灵魂。出版创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是出版业的一种变革过程,是对传统出版业的一种摒弃,创新精神蕴含在出版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存在于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选题开发到具体的出版运作,再到市场宣传营销,每一块都离不开创新。(四)宣传是出版业发展的动力。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流量急剧增长,这种信息资源的无限扩容与读者对信息接收能力的有限性构成矛盾。进行有效的宣传,以吸引、开发读者 的注意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常一种书的最初的促销预算应该是第一版预计销售收入的10%,并且直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该书已经在读者中间受欢迎。对图书进行宣传离不开对宣传媒体的选择。出版社选择的媒体很多,电视、广播、杂志、书目、“POP”广告、网络等等。当前出版社图书宣传工作的一个最大的弊病是“体内循环”,所谓“体内循环”指出版社的图书宣传往往局限在业内的报纸和杂志上。所选择媒体覆盖面应与企业的潜在顾客市场相一致,只有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媒体提供的信息才能有针对性的发挥作用,潜在顾客也才有可能转变为现实的顾客。(五)品牌是出版业发展的关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社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构建自己的品牌特色,一个出版单位如果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就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许多成功的出版社,他们走的都是一条抓特点、出精品、树品牌的发展道路。创造图书品牌首先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这种定位要同出版社的专业性质一致,要符合专业分工的要求。图书品牌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去做,其核心是图书自身的质量。开发图书的附加值、增加附加服务也是出版社寻求市场优势的新领域。增加附加服务是维护图书品牌?

邹微微[6]2008年在《新形势下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出版公司迂回进入,给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政府部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版体制改革内容更广、更深入;信息技术为图书出版业发展造就新的技术环境等等。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组建出版集团,加快新技术应用步伐等等。然而,制约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本文第一章分析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并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图书出版业的内涵和特征及产业链,并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第叁章剖析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图书出版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特点。第四、五、六章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工具,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叁方面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展开分析,并从中提炼了存在于中国图书出版业中的主要问题。第七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快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曾元祥[7]2015年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造与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增长迅猛,产业所显现出的发展前景与盈利空间,吸引了更多企业逐鹿数字出版市场,在产业主体渐成规模的过程中,相互间的分工也渐趋清晰,维系产业链有效运行的利益分配机制也日渐合理,数字出版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与廓清中。然而,数字出版产业链也存在着结构不完整、运行不顺畅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何构建结构完整、协调运行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业已成为出版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产业链的分工协作,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阐述数字出版产业链形成与演化的基础上,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基本构造、运行机制、运行效果开展深入研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在上述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强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管理的思路。本文研究发现,数字出版产业链是在产业融合的推动下,在技术、市场、政策的交织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并沿着“单一化—分化—融合化”的方向演进。数字出版产业链是由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技术开发商与平台提供商、产品与服务分销商基于数字出版价值增值活动构成的战略联盟关系链,其中,技术开发商与平台提供商,往往是以内容提供商的身份介入内容资源生产或以分销商的身份从事数字出版产品分销,由此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主要分为了“资源生产”与“市场分销”两大环节,围绕着资源生产与市场分销,产业链主体之间基于所拥有的内容、渠道、技术资源,进行着广泛的资源创造、交换、使用等价值活动。价值收益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是实现数字出版产业链协调运行的主要机制保障,其中,从演化博弈均衡的角度看,只有内容提供商与分销商协调合作,才能保证双方价值收益的最优;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影响其利益分配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能够实现产业链各方利益分配的最优,并促进其分工协作与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产业链运行效果的良好与否,关系产业链的协调运行与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当前情况看,数字出版产业链联盟企业间的关联关系仍较弱、传统出版业与IT业的融合程度较低、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链价值增值仍有提升空间,数字出版产业链尚未实现协调运行。构建结构完整、协调运行的数字出版产业链,需要政府、行业及企业叁方的共同努力,致力于强化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管理。本文从政府、产业、企业叁个层面,提出了强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管理的思路,以期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与管理、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欧阳志荣[8]2016年在《数字化背景下江西出版业创新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受此影响,传统出版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数字出版、移动阅读、网络传播以及其他多媒体业态异军突起,大有与传统纸质出版分庭抗礼之势。在传统出版体制存在惯性的外部性环境下,传统出版企业普遍缺乏活力、困难重重,矛盾突显。表现为出版创新发展与出版制度僵硬相矛盾;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与传统经营思维相矛盾;传统出版独立与出版数字化融合相矛盾;内容创新不足与数字化时代顾客需求多样化相矛盾。作为中国出版业板块中的一极,江西省出版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发展同样被提上议事日程。江西省出版业创新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首先,观念落后不能主动适应市场。多年来,中国出版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的状况,使得包括江西出版集团在内的出版机构普遍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经营管理模式滞后,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较弱。其次,监管机制、运营体制僵硬,不利于出版业创新发展。江西省出版体制改革虽然实现了局社分设、管办分离,但要真正理顺内部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对专制企业实施科学管理,还存在很多困难。第叁,江西省出版业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集约化水平不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的瓶颈。图书出版缺少专、精、特、新产品,经营媒体相对单一,产业结构单一,对教材教辅依存度依然较高,创新性产品和自主品牌的产品较少,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第四,江西出版业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产业和网络出版处于起步阶段,运营方式还不成熟,尚未形成完整、流畅的产业链。在公共服务方面,江西出版业公共服务缺少强劲的体制和系统的制度支撑,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有待继续创新,除了捐书以外的其它书报、刊网的数字化服务有待提升。尽管江西出版集团旗下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在中国乃至世界少儿出版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但其他出版机构整体规模和影响有限,出版国际竞争力偏弱。据此,论文针对江西省出版业创新发展发展的具体问题,结合当前出版实务,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维度做了一些补充性的研究工作。在宏观产业层面上,运用文化建设理论、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工具,对江西省相关出版机构在完成转企改制后,如何从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优化方面保障出版业创新发展发展进行探究,内容涉及对当前出版法规的适用性评价和政策红利落实问题。探讨了协调政府、市场与江西出版集团的关系方法,提出了以下治理观点。首先,政府须找准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业管理工作的关键点,通过整合行政资源转变职能,针对出版业的特性,改变以往管理部门“管”字为重的惯性,调整重心为“建设当头”,以市场主导和科技引导为基础,政府则因势利导,强化政策引导、试点推动、择优定点,量身打造、重金扶持,先试后推、整体升级。其次,政府应转变职能,处理好“抓与放”的关系,即该放的要放开放到位,该管的要管好管到位。提倡江西省出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培育主体、搞活市场、服务企业、增加效益为基本目标,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小政府,大社会”往往是国家治理达到一定水准的反映。当出版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一些行业协会、自治组织便会应运而生。这类组织一般由独立的出版单位构成,以保护和增进行业内成员的权利与利益,在性质上属于非营利组织。它们的存在对于健全出版机制,加强出版业管理,协调出版单位之间以及出版单位与政府、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等都具有很大作用。第叁,出版创新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制度的创新,是政府由主管角色向主导角色转变,由创新规划的实行者向规划制定者、监督者的转变。只有厘清政府与市场、出版企业之间的关系,出版企业才能切实调整经营模式,改变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进而推动整个出版业的创新发展。中观层面运用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对江西省出版集团以及旗下企业的现代管理进行研究,涉及资本运营、薪酬福利、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活动。首先,中国的出版集团化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集团必将面临着更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一些出版集团可能会被其他大型传媒集团所收购,成为其组成部分,甚至沦为副业。为此,江西省出版集团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提升出版主业,重视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做到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专业突出,通过走专、精、尖的路子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强有力的品牌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应进行薪酬管理,完善薪酬福利制度。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薪酬与风险、责任相一致,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原则。江西省出版企业可全面实行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薪酬制度,辅以协议薪酬、项目薪酬等分配形式。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还需考虑无形的人力资本,即体现在员工身上的智力、知识、经验、技能,等等。尤其是在诸如出版业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员工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着出版企业的生产效率,即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第叁,应吸引、储备、运用好各类人才,是江西出版业创新发展发展的核心。在人才梯队上,江西出版集团需加强经营领导班子建设,尤其是领军人物、团队负责人的“接班人”培养计划,打造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在微观出版机构层面,借助社会学、跨文化传播等框架,剖析了江西省出版业当前在文化创新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古籍整理、红色出版、品牌塑造、文化“走出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内容创新发展理念,为江西省打造现代知名出版集团提供学理论参考。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应注重其品牌建设,以便传播思想信息和传承文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全球出版数字化时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江西省出版业只有不断推出精品,才能真正塑造品牌形象,为文化强国战略提供动力和养料。江西出版企业应加强精品的研发、推广,把出版业的数字化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做好长期、中期、短期规划布局和实施,通过数代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推进地方性出版集团的国际化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传统出版企业在不断整合自身资源,新旧出版方式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可预见的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为出版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出版业创新发展需要协调好四个结合,即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的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发展的结合、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结合、新兴技术出版领域的开拓和传统出版改造升级的结合。结合出版业数字化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特性,江西出版业创新发展发展应打破体制、壁垒、地域壁垒和行业壁垒,加强数字化出版业及相关产业的横、纵向的融合,通过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各方资源的深度融合和战略合作,加快构建数字出版优势产业群,促进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产业运营叁个层面的合作。出版业创新发展不等于数字化转型,数字出版在短短的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已有生存的土壤,而移动化的网络模式更让出版数字化有了拓展商机市场,人们无时无刻都可以接触到数字化出版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出版物就要因此而消亡。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对出版业来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出版业创新发展,要高屋建瓴,全面转型,推动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

焦健[9]2012年在《我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早期的民营书业普遍的是小规模的“卖书”、“做书”,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几乎是一种纯粹的商品交易。没有一种文化认识和责任担当。但是,他们的活动,客观上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活跃了沉寂已久的出版市场。随着第二批书商的出现,一批有志向的知识分子加入到民营书业中来,逐渐从“旁敲侧击”的“二渠道”发展到占据我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据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新闻出版企业13.1万家,其中民营书业企业就占据了76.1%的比重;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67882处,其中集个体零售网点109994处,占总数的65.5%,超过了出版物发行市场一半的份额。此外,民营书业的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到了除出版环节以外的所有环节,如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排版印刷以及发行销售等。实际上,直至目前,实力强大的民营书业已经通过恰当的方式介入了出版环节的有关工作。在国家支持民营书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书业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日益高涨的士气和蓬勃发展的规模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市场竞争力。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书业历经风雨和坎坷,有过辉煌有过低迷,有过正效应也有过负影响,功过是非都印在历史的画面里。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审视,民营书业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大批优秀出版人才,加快了整个出版业前进的步伐。在繁荣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文化竞争力。因此,研究民营书业的发展,既适应了民营书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出版业的需要,更适应了整个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需要。全文从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优劣势、对策及价值等多方面,对我国民营书业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凡五章。第一章论述我国民营书业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二章从民营书业的概念入手,论述民营书业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背景,并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第叁章总结出了我国民营书业发展中的优势,第四章对我国民营书业的价值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第五章对民营书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研究我们看到,我国民营书业,依靠其灵活的运行机制、人性化的服务、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特色化的经营策略,从路边的小书摊发展壮大为我国出版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表现出了他们独特的优势和经营能力。但是,人才匮乏、资金短缺、诚信缺失、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也严重制约着民营书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政策的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了牵制了民营书业的张力。因此,加大政府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开拓融资渠道,构建诚信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规模扩张之路,打造企业品牌,整合优质资源,尽快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是民营书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

曾庆宾[10]2003年在《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出版单位经历过企业、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由于出版业显着的意识形态特征,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党和政府机关的附属物,过分地强调其政治和教化功能,其发展历程和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一样,几经风雨,几经周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并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长期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壮大我国出版产业,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研究方法以实证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方法,描述和揭示了我国出版业发展的轨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学工具对我国出版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剖分析;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的方法,明确了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路向和实际操作的策略选择。 本研究论文共分四篇:第一篇,说明本研究论文的研究目的,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第二篇,描述了出版的起源、出版物与出版产业、西方出版产业及我国澳港台地区出版产业的现状,为以后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的研究打下基础;第叁篇,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目前的现状,我国出版业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重分析了我国出版业存在的弊端,为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理清思路;第四篇,厘清了长期困扰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叁个概念性问题,探讨了如何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战略导向和制度安排,研究了影响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并归纳了研究的结论和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论文的创新方面:(1)通过实证和理论归纳、演绎的方法,证明了我国出版物是商品,出版社是企业,出版业是产业,从理论上还出版产业以本来面目八2)设置一套较完整的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和制度框架体系,提出了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整体设想及操作策略。诸如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制度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产业政策等等。这些将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尹天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 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 张歌燕.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新疆图书出版业发展研究[D]. 孙敏. 武汉大学. 2015

[4]. 我国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研究[D]. 秦洁雯. 武汉大学. 2014

[5]. 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张晶昱. 吉林大学. 2004

[6]. 新形势下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 邹微微. 南昌大学. 2008

[7].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造与运行研究[D]. 曾元祥. 武汉大学. 2015

[8]. 数字化背景下江西出版业创新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 欧阳志荣. 武汉大学. 2016

[9]. 我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D]. 焦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10].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 曾庆宾. 暨南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