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单元论文,初中论文,课程论文,体育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贯彻实施中,关于教学单元的划分问题已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有些专家学者认为,采用“大单元”的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重要前提。教学单元划分的变化,将随之带来单元教学的改革,有专家学者预测,“单元教学的改革很可能是现阶段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对单元教学的设计也将成为一个新的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1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单元的划分
在探讨单元教学设计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有关教学单元划分方面的情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教学单元的划分方面较之过去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的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通常都是采用“小单元”,其特点是:教学单元的时数相对较少,同一教材内容被分割成若干部分放在不同的年级里进行教学,而且在每一节课里通常又要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材,事实上,除去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所必需的时间,真正可用的有效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真正属于每一个学生的时间则更是少之又少,故有人称之为“蜻蜓点水式教学”,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应该指出的是,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更是在渐渐地抹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正是当今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在过去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其实与教学单元的划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事实上,教学单元的划分最能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及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是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严格的规定,只是给出了内容的框架,故在内容的选择上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空间,当然在教学单元的划分上,也更具有其开放性和灵活性,这些都将有利于各学段水平目标的达成。当前,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主张教学单元应该更大一些(即“大单元”教学),随着各学段的提升,教学单元可逐渐加大。一般认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单元可在8~12学时,或更多一些,这也是体育教学向选项教学(高中段以上)的一个过渡。所谓“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思想是:教学单元应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在这个教学时间相对较长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将有利于学生对某些(项)内容有一个更为充分和全面的认识与掌握,而运动技能的提高又将诱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单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充分、更完整的运动体验,感受合作与竞争,感受运动的乐趣,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运动文化的熏陶。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身心及个性品质等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有利于各学段水平(5个方面)目标的实现,并与《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单元的划分应有助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要尽量减小课与课之间的“断裂”,以有利于“完整教学”多重目标的实现。
2 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构想
显而易见,教学单元划分的变化,必将带来单元教学的改革,其中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模式以及单元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等等,这些都是构成课程的基本成分。然而,在看似简单的课程结构中,却又包含了诸多的要素,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其要素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5个方面。就课程整体而言,课程内部各要素、 各成分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化、组合起来的,所以,课程应该是一个立体的整体结构。当然,每个教学单元亦同样如此。
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理解《课程标准》的3级目标体系,并从课程要素的内在价值出发,逐一对应地选择教学内容,使目标统领内容,内容反过来又体现目标,使两者更好地整合起来。同时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以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2.1 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是由课程总目标、5 个方面目标构成的各学段的水平目标以及课程内容标准3个层次组合而成的。它们的关系既是递进的,也是纵横交错的,而无一是孤立存在的。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各学段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而各学段水平目标则是通过组成本学段的各个教学单元目标来实现的。因此,每个教学单元在其目标定位上既要考虑其自身的“内容标准”(即完成其任务目标,如掌握一套拳术等),还要考虑本学段水平目标中5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当然,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其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会有所侧重。因此,单元目标既要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保持与本学段水平目标的一致性。换句话说,单元目标的定位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的“个性”,又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及方法、手段来体现其“共性”。
所谓“目标教学”,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其特征为:以教学单元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把单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而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时,应注意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单元目标与学段水平目标(即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2)难、易目标相结合,并注意其目标的多元化;(3)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相结合;(4)目标的制订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以便于检查。
2.2 单元教学内容的确定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是关于“教与学内容的纲要”,对教学内容统的相对较死,而现今的《课程标准》,则是关于“学生学习结果的纲要”。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将成为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创造者,并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内容标准”具体化。因此,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在当前则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而其目标体系中的“内容标准”则既是目标(即目标体系中最基础层面的目标内容),又是内容,它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内容要达成的目标。因此,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较之过去有了更大的空间,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场地设施条件等实际情况,在考虑本学段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最适期”的基础上,依据本学段的水平教学工作计划,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单元教学内容。
目前使用最多的单元教学内容划分的方法是,将教材按照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划分成若干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单元。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知识体系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完全以某一运动项目的技术构成的单元模式(即教材单元),而是以某项运动内容为核心,辅以必要的体能训练(包括身体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实战演练以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游戏或娱乐活动等等,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内容标准”这一最基础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上位目标,即各学段水平目标的全面达成更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在以某项运动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再安排一些同类运动项目作为辅助教学的内容进行介绍(如:隔网类运动项目、滑冰和轮滑、身体接触类运动项目的攻与守等等)。将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辅助与延伸,这样有利于启发和加深学生对此类运动项目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日后深入、广泛的学习会产生潜在的积极作用。
此外,初中学段之所以还没有进入完全的选项教学阶段,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有关学习基础、能力以及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待继续强化。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将诸如队列队形的练习、田径及其体能训练以及新兴项目的介绍及其实践等等诸多校本课程的内容都兼顾起来,这样将有助于为其终身体育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当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还要考虑教材的季节性、实效性、灵活性、综合性以及目标性等原则,以增强每个教学单元的有效性。总之,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编应始终明确指向其教学目标,并将目标有机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2.3 单元教学模式的选择
当前,国内外常见的体育课程理念及相应的课程模式主要有:发展体育课程模式、人本主义体育课程模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运动体育课程模式4种。当然,这4种模式之间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关联的。比较而言,发展体育课程模式与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更为贴切。所谓发展体育课程模式,“是一种通过身体练习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并把增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体育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的教学设计是紧紧围绕学生身心发展这一主题的,而不是单纯的身体参与各种活动。发展体育课程模式不仅要体现在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更应贯彻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单元之中。在此模式的单元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处理好选择最适宜的教学策略和区别对待的问题。
发展体育课程模式是当前国内外较为广泛认同的一种体育课程模式,各种体育课程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发展体育课程模式的理念。这是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2.4 单元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评价教学活动是目标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依据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等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
单元教学既然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自然就具备了体育教学中所有的要素和成分,就应该是一个“立体的整体结构”。因此,单元教学的实施具有一种达成学习目标的整体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定向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初步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并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身心差异进一步增大,他们对运动的兴趣有了明显的选择性,表现出了某些特定的能力,并且在遗传特征上也开始显露出来。总之,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的发展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显著特点,而且学生的价值体系也已基本形成,这些更加大了体育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一轮的学校体育改革,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差异的思考,并建立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标准,以更为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教学不应是单一的、整齐的,应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故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不尽相同,因此,应将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基本要求。另外,尽管身体活动是体育教育的基础,但也绝不能忽视认知和情感领域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通过表扬、鼓励等语言,以及团结协作等积极健康的活动方式,尤其是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运动能力的“差生”,以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
单元教学评价是单元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不断修正和完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和方法手段的重要依据。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已经实施的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及其诸多具体因素进行科学的验证和可行性、适应性的诊断,并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对教学执行情况和实现的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当前对学生学习评价中被普遍认同的评价理念,它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倡导科学、客观的评价每一个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相一致的。然而,其评价标准的制订则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是当前亟待尽快完善与解决的问题。
单元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现目标群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能反映出实现学习目标的全过程,而每一次课则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手段的体现。这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差异所在。在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中,每个教学单元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有与其它教学单元共同达成学段水平目标的任务。同时,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始终应符合“发展性评价”的总体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5—01—31
基金项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规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