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0110
摘要:21世纪我国政府进行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带动了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呈逐年激增趋势。在这样的时代发展前提下,我国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新形装配式建筑结构应运而生。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新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于传统的建筑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时代需求,即在保障房屋建筑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同时,逐步降低房屋建筑的资源浪费现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出现有效满足了建筑用户的根本需求,以安全稳定作为首要因素,充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意在,以装配置的建筑结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化分析与阐述。
一、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最初出现于上世纪初期,并不需要现浇作业,只需要现场装配即可,同时,这种建筑中的构件成本并不高,性价比也很好,且带有绿色建筑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装配式建筑因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目前,我国房地产建设主要是以现浇混凝土的形式为主,但在政府促进建设方式转变,提升行业科技化水平,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政策大环境下,住宅产业化逐渐成为了未来住宅发展建设的主流趋势,本文所指的住宅产业化指的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目的是提升建筑建造的速度以及对建造过程中使资源尽可能的节约与环保。而装配式建筑拥有多种类型的建筑,具体可以分为剪力墙结构、核心筒形式、框架与剪力墙结构等。同时,根据高度划分,可以分为高层混凝土、多层混凝土以及地层混凝土等形式。一般而言,装配式建筑大多采用剪力墙结构,但商场等建筑项目则采用框架形式。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建筑物应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且装配式建筑也可分为全装配式以及半装配式模式,但无论何种装配形式,其装配程度高低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因而发生地震灾害时会威胁建筑使用者的安全,因而设计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受力构件与节点刚度。同时,装配结构中存在多种节点形式,不同结构刚度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抗震性能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在设计装配式建筑结构时,应联系实际建筑情况,从而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一)框架结构设计
我国商场大多为装配式的建筑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体系质地较轻,且便于运输,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在设计框架结构时,叠合板与合梁都应在工厂内完成,之后利用运输设备将其运输至施工场地,且在处理完节点与键槽后完成后阶段的设计。为了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受力能力,在设计期间应做好强度控制,使强度等级达到C30左右。且还应做好平面设计,对齐梁柱中心线。除此之外,还应完成预埋件的处理,确保不同区域的预埋件都可以紧密连接,使得剪力墙与承受轴力处于良好状态。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
我国居民保障住房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剪力墙结构,选择时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半预制或全预制式模式。为了提升建筑的结构质量,首先应设计好承重墙,将其搭建在两侧的山墙,做好抗侧力与内力的计算。同时,在设计结构竖向抗侧力时,应将竖向的主承重力与连接带相结合,做好抗震设计,从而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其次,还应控制好钢筋的强度与直径,确保各个预制件处于良好的连接状态。提升构造的可靠性,提升其抗震能力。最后,还应重视现场吊装环境的联系,当采用分块设计时应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对于竖向接缝则应避免使用至暗柱中,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验算工作,以免出现钢筋变形问题,提升设计的合理性。
四、提升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合理措施
(一)提升结构设计水平
在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工作应以保持其整体的性能的优势作为前提,同时在进行设计的各个环节应提升配件的生产质量,降低材料运输的成本,优化建材装配的整体质量。在预期的结构规划环节,建筑结构设计师应对整体的设计过程中进行细化,将整体设计工作逐一划分,针对整体部分中的每个个体进行优化;逐步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规划水平,提升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完善施工技术,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理念,以各个微小环节的提升带动整体设计工作的优化。在进行前期建筑结构图纸的规划设计环节,以保障预期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作为首要前提,将复杂的建筑构件生产环节进行逐一拆分,再对各个细小环节进行逐个优化,可有效降低实际操作的强度,保障施工作业的简易性,从而提升结构的整体设计水平。
(二)制定统一的结构体系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的新型装配式结构缺乏统一的结构体系,致使建筑企业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环节缺乏明确的依据。因此,应逐步完善现有的体系,对整体结构体系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与此同时,对当前现有的装配式的房屋建筑类型进行统一,在降低管理难度的同时,逐步完善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制定严格的房屋户型规格,针对不同的规格建筑户型规格进行细致的数据测量统计,合理制定建筑内部各房屋间距,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除此以外,在进行楼梯、电梯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保障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充分考虑房屋建筑用户的需求,对楼道及门廊的衔接处进行优化;并对电梯进行前期性能测试,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电梯意外事故发生的频率进行检测,在投入使用后根据不同位置电梯发生故障时间间隔的不同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将电梯意外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三)充分发挥扶持性政策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日益深入,新型装配式结构已受到建筑领域的广泛关注,但其建筑成本较高,建筑经验相对匮乏,致使其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极大地阻碍。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推行了装配式结构的扶持性政策,意在鼓励新型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装配式结构的规划环节应充分发挥扶持性政策的作用,逐步降低设计成本,逐步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带动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建筑企业应用此项技术。
(四)优化结构设计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技术,比如整体式的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剪力墙结构以及叠合剪力墙结构等。当平面构建采用预制模式时,可以采用叠合梁与叠合板模式,当剪力墙采用预制模式时,则可以采用单面的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同时,剪力墙除了需要逐根连接之外,还应结合施工要求采用集束连接形式。
(五)拆分与控制预制构件
当装配建筑结构采用预制形式时,应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特征及装配率选择结构形式。做好外墙保温与装饰设计工作,减少脚手架的使用频率,且不但优化承重墙与非承重墙的预制工作。
(六)优化设计预制节点
装配建筑设计工作中,节点设计属于重难点内容,决定着整体建筑物的抗震与基本功能。对此,应做好节点连接过程中钢筋、套筒以及预埋件的成本控制工作,优化混凝土结构与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与施工效率,从而确保各建筑部件之间可以实现稳固连接。
结束语
新型建筑结构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即设计施工成本较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较高,所以这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应该逐步提高这一新结构的性能,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在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能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质量。通过对我国装配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的系统分析,认为该新技术的未来市场前景比较光明,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并应大规模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钰.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7.02.
[2]李丽.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7.04.
[3]韦耀臻.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2017.12.
[4]周莹.装配式建筑特点及优势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2.
论文作者:蒋利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叠合论文; 剪力墙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节点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