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凯 尚清* 马彩云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院,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无髋关节半脱位,经NAS测量[1]有双下肢不等长的儿进行垂直足底叩击,他们治疗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时机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康复治疗后,20名患儿长短腿均有很大改善.结论:垂直足底叩击对改善儿童长短腿有巨大疗效
【关键词】 长短腿原因;NAS测量方法;垂直足底叩击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153-02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以我科2013年 5月至2014年5月的20名2岁以上脑瘫偏瘫型和单侧下肢运动障碍,会独走,无髋关节半脱位,经NAS测量有双下肢不等长的2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选择标准为患儿影像学检查无髋关节半脱位,经NAS测量双下肢不等长,患侧下肢不同程度较健侧下肢短(大于4mm.小于等于8mm)。方法 通过垂直足底叩击患侧下肢,加强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治疗时间1个月,观察长短腿是否改善。
2 长短腿原因
一侧下肢损伤后,肌力降低,步行时表现为跛行,重心向患侧转移困难,患侧股骨头接受压力小于健侧,软骨板生成较健侧慢,骨化速度慢,形成长短腿。长短腿会对骨盆、腰椎等脊柱形成不良影响,长期存在,会造成脊柱侧弯、骨盆侧倾等。
3 具体方法如下:
长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下肢伸展,治疗师一手固定患侧下肢,一手握拳以尺侧有节律叩击患儿足底,一次30-60下,每天2-3次。
3.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标准:治愈,双下肢等长;显效,双侧下肢长度差小于4mm;无效,长度差无改善
论述
一侧下肢损伤后,由于肌力、大脑控制等原因,往往形成划圈步态、拖曳步态等异常步行姿势[2],患侧下肢负重能力弱于健侧,股骨的生长依赖于适度的重力挤压,促进软骨板的发育,在挤压的过程中,软骨不断骨化形成硬骨,硬骨堆积使骨骼变长,由于患儿一侧下肢运动障碍,重心向患侧转移困难,患侧下肢负重能力降低,负重时间短于健侧下肢,所受压力远远低于健侧下肢,故而长此就造成双侧下肢不等长。双侧下肢不等长会造成患儿脊柱、骨盆等一系列后续问题,脊柱侧弯、骨盆侧倾、膝关节疼痛、足弓发育异常等严重影响患儿美观及身心健康,所以长短腿的早期治疗必不可少。运动训练,加强患侧下肢肌肉力量,重心向患侧的转移能力,适度的患侧单腿弹跳训练,垂直足底叩击,促进患侧下肢生长,有效的避免或改善长短腿,进而可以预防骨盆不对称、脊柱侧弯等一系列问题,促进患儿正常姿势发育与控制。
参考文献
[1] Abbie Najjarine. 侥幸鞋垫的革命.澳洲:国际生物力学学院,2008.10:90
[2] 励建安、孟殿怀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 -7:第28卷第七期:500-503.
*通讯作者:尚清( 1965—)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院院长,研究方向:脑发育、脑损伤、运动医学
论文作者:万凯 尚清* 马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下肢论文; 足底论文; 短腿论文; 患儿论文; 骨盆论文; 脊柱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