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倪家明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8

摘要:随着高职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内容已打破传统课程和专业的局限,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不断扩充,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特征。显然,探索与研究结合综合素质、能力与评测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正成为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培养体系的构建和论述,深入探讨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提出搭建教学、实践和隐性测评为一体的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将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其他路径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真正助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更好地推进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延伸,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高职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类;实践教学模式;一体化

引言

普遍来看,我国高职工程类专业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其办学目标。但目前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的相对滞后正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现有的教学实践环节看,单项实训主要依靠专业实训软件为主,专业综合类实训主要依靠线下教学活动为主。这些现有的实验实训普遍存在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设计不足、综合性测评缺乏等问题。随着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内容已经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打破了传统课程和专业的局限,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不断扩充,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体现出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特征。显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下,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仿真现实社会的诉求正逐步得以实现。然而,基于一体化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成本较高,现有模式下大部分高职的工程专业信息化支撑程度相对较弱。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既发挥该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探索与研究综合素质、能力与评测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正在成为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突破口。

一、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培养体系的构建

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培养体系是从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入手,引入军事演习思想,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建全新模式的人才培养教学平台体系。该体系引入了隐形测评模块,建立人才测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以学生自身特点为主,生成个性化发展战略思路,在内容模式、管理手段上,实现了实践教学层次化、模式自主化、内容综合化、实践环节真实化、学习资源共享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学与测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体系(图1)。

从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体系看,第一,在该体系下,传授知识的方法得以转变:看、学、做→学、做、用→做、用、觉→做、觉、悟,各种知识点融会贯通,突破了知识记忆与灵活运用间脱离的困难。第二,贯穿其中的隐形测评时时跟踪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每个环节,学生能从隐形测评中获得“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认可”的成功喜悦,真实感受到自己正一步步向社会的需求靠近,同时也看到自己的差距。

图1 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体系图

二、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结构

(一)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关系结构

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由:特色专业建设、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就业职场训练平台、一体化综合实习平台四个要素构成(图2)。通过实践教学管理其特色专业建设的测评和一体化综合实习平台的测评,通过教学资源管理其社会实践服务平台的测评和就业训练平台的测评,通过其整体平台的运作来实现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操作和思维能力培养。同时,特色专业建设、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就业职场训练平台和一体化综合实习平台四个要素之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三个要素构成相互连接、反馈和支持的关系网络。上述四个要素通过测评受控于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具体来看,社会实践服务平台为特色专业建设完成了从教学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化,一体化综合实习平台为特色专业建设完成了从科学体系知识向行动体系知识的转化,就业职场创业训练平台又为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完成了从陈述性思维模式向过程性思维模式的转化。与此同时,特色专业建设、一体化综合实习平台作为共享的教学管理资源,为测评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就业职场创业训练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的支撑。实践教学管理通过对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就业职场创业训练平台的管理控制,实现对特色专业建设、一体化综合实习平台的测评。进一步看,该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置身于整个学校的硬件环境、场地环境、教材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统筹管理和调度之中,真正让学校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得到充分的协调和共享。由上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构网络构成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改变了过去实践与教学两张皮、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需求评价脱节的现状,实现了整个教学环境与实践环境的实时连接,尤其是实现了与社会需求对工程类人才需要的无缝对接。

图2 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关系结构图

(二)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主体结构

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是通过仿真现代化企业内部运作与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外部环境,以模拟实践为手段的综合实践训练平台(见图3)。平台紧盯行业、企业、岗位、任务过程训练、隐性测评等环节,既要求体验经营环境又要求进行分析决策、完成工作任务等。在全仿真动态经营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和运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和创新潜能,为企业挖掘高素质应用型的各类人才。

图4 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特点示意图

(一)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特点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目标,以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为设计主线,以课程建设为突破,紧扣工程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特点(图4)。该模式构建实现了跨学科的尝试,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区域经济特点,瞄准就业创业目标的同时又考虑到了学生的自身特点,真正实现了个人化学习。作为使用者的学生对一体化模式认同度高,其中最受学生认可是一体化管理模式及隐性测评导向功能。

(二)实现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要求

第一,整合校内实验室资源,由学校实验管理中心统一接管。中心能够充分利用和调度全校实验、实训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组合,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共享通用信息技术资源。

第二,根据不同专业形成首脑机关总控制,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按需设置,形成一体化大实践教学平台。

第三,根据不同梯次与阶段的教学体系,设计开展多种组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实验教学中心有效配置实验室资源,实现在线预约,网络定课的实验室管理。

第四,为了在共享前提下保障信息安全,应增加数字身份验证功能,实现身份的二次加密,增加秘钥空间,提高实验室数据资源共享性、安全性和服务实践教学的便捷性。

第五,在运行环境中,要实现与现有实验教学课程的无缝融合,可采用统一提供公告、统一登录、任务驱动、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结果分析、个性空间站、隐性测评、话题、投票等众多教学公共服务。

总之,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将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其他路径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真正助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更好地推进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延伸,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高校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能更好地面向经济管理类和辐射其他专业学生,通过开放式、发散式理念设计和企业经营模拟行为的结合,激发学生对就业、职业体验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及自主创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显然,从研究性、学生的自主性和挑战性等方面建构的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将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的体验式学习,并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创新。在实际操作中值得不断反思的是:如何实现学生个人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体化教学、管理和隐性测评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将对高校一体化实践平台建设提供具有意义的参考样本。

参考文献:

[1] 王海珍,光 峰.创新教育与当代高等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2,(5).

[2] 张永彬,汪金花.测绘实践课程教学的探讨[J];测绘科学;2009年04期

[3] 雷进生;张京穗;张国栋;杨俊;;土木工程实习教学动态立体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6期

[4] 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5] 郭成操,李刚俊,杜 涛等.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

[6] 谢淮宁;;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10期

[7] 陈伟文.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

[8] 何谈明,戚康标,王宏斌等.实验室全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2,29(5.

[9] 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2).

[作者简介]倪家明,男,1976年生,四川城市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

论文作者:倪家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倪家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