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层级性运营现状分析论文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层级性运营现状分析论文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层级性运营现状分析

刘雯雯,孙彩霞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服务层次的丰富,新媒体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类型分析、需求性分析,探索依托于高校各级行政机构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学生个人或团队自发创建运营的各类公众号的区别,并就高校微信公众号主攻的宣传、教育、服务等版块进行功能性分析,探索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层级性运营的各种挑战,打造师生喜闻乐见的高校育人新手段。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层级性;运营现状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现今高校中较普遍的校园媒体,从运营主体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托于高校各级行政机构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一类是学生个人或团队自发创建运营的各类公众号。两类公众号的受众针对性强,受众范围固定,局限于本校学生,一方面限制了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广度和影响深度,同时又便于分析受众的阅读特点和接受心理,进行高目的性和强针对性的信息传递与推送。

爷爷说:“谁让他现在结了,让他跟何东学学样儿,以后就找个象权筝这样的,稳当,有学问,我孙媳妇都得是这样的才行。来,权筝过来,爷爷送你点东西。”

一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类型分析

学生个人或团队自发创建运营的各类微信公众号不受高校相关行政主体的限制,自主性灵活性较强,围绕热点构筑影响力,更易抓住学生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偏好,也因特色运营内容而获得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但该类自媒体平台的组织架构松散,运营模式机制相对固定单一,因运营主体为在校学生,而非专职人员,这种“课余性”的“业余式”运营,往往因推送时间的不确定性、推送内容层次的无规律性,无法形成稳固健康的良性循环,不利于公众平台的持续性发展[1]

依附于高校各级行政机构而组建运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是高校校园中权威性较高、可信度较强、话语权较硬的“固定”媒体平台,因依附于相关固定部门,各部门多建有专门运营团队,确保了此类公众号运营上的长期持续性。但与学生个人或团队自发创建的公众号相比,自由灵活度欠缺,传话筒性质较强,相关内容低调规矩,热度不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度不高。很多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都存在粉丝数量很高,但运营度低、浏览度低、创新度低的现状,甚至变成跟风的“存在”,陷入“你有我也要有”的误区,而在后期的运营管理上无法健康推进。

二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需求性分析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分为校级微信平台和院级微信平台,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老师指导,学生运营,实现学生从受教育者到主动教育参与者的角色转化,改变了高校传统育人模式。在“短平快”的运营模式下,高校迅速转变教育理念,将微信公众平台广泛运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快捷化,提高效率,便捷手段。从需求角度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目标人群为在校师生,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平台建设以辅助高校实时性学生工作为原则,多按照宣传、教育、服务进行版块设置。校级部门较多,同一高校中,以学校为背景而创立的微信平台数量多、类型丰富。比如,以北京大学为背景创建的校级微信平台就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北大就业、北京大学教务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门户、北大团委、北大青年、北京大学学生会、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北大社团、北京大学广播台、北京大学校报等。同时,各高校下属的各学院几乎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相关资讯传达与学院宣传,服务本院系学生[2]

集约化发展是指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产业组织结构高度聚集,人口集中,配置优化,资源节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在2017年的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了旅游的集约化发展战略。因此,应注重旅游业发展质量,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旅游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推行多景区联合推销旅游产品,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新媒体的“微平台”进行推广宣传是当下各行业的发展趋势,但这种炙手可热的“微平台”运营没有对应的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后台维护、策划选题、文案编辑、视频制作、图片处理等,都需要具有相关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微信公众平台运营需要“团队化建设”,进行“分工式合作”。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的建制基本为“指导老师+学生”,很多校级、院级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指导老师并非专职指导平台建设的技术性老师,指导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仅仅是其工作的一部分。运营人员基本为在校学生,校级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学生组成度广,跨年级、跨专业现象普遍,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生为微信公众平台的多元化运营提供了可能,而院级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学生组成单一,专业性强,但知识广度较窄,运营受限[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的组建多采取社团化更迭方式,往往以新生入学为界进行招新纳员和旧成员的退出,且成员新媒体素养的培育需要一定时间,易造成衔接断层期,运营工作很难成体系地深入开展。同时,运营学生群体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学生在学期中的忙闲不定,期中期末考试、相关假期等,极易割裂内容推送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导致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质量高低的不确定性。

宣传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是校级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职责,如清华大学(微信号:THU1911-BJ)、南京大学(微信号:NJUINFO)等以学校名字命名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主要负责资讯传达、学校品牌宣传、招生宣传、校园文化塑造与形象维护等。

服务功能是高校微信公众号的重要运营内容,也是校院两级各类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经营阵地。高校公众平台对学生的服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性服务,如活动通知、校车时刻表查询、课表查询、图书借阅、物业报修、讲座信息、学术动态等,此类服务内容多为校级微信公众号的主要运营范畴。院级微信公众号则选择性挑选几个常用且操作性便捷的通用功能,与校方联合,提供给学生;一类是针对性服务,此类服务主要为院级公众平台的运营范畴,针对本院系的学生发送具有针对性的小范围服务,如各学院特色活动的报名通知等等[3]

三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层级性运营挑战

(一) 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强

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主要推送内容集中于时事新闻、党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稳定教育等。很多微信公众号设置时事新闻类板块,如南开大学(微信号:nankaiuni)中的“知在南开”版块下就设置“综合资讯”版块,北京师范大学(微信号:bnuweixin)在“微资讯”版块下设置“新闻快讯”子版块。

(二) 运营团队流动性强

在教学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时,学生理解白描手法不太容易,我想到了美术教学中的白描,先拿出请美术老师画的一幅湖心亭中雪的水墨画图:天地一片洁白,湖心亭是一个黑点,西湖长堤是一道横线,像小草似的小舟,舟中人像两三粒小点儿似的……让学生感受画中的情境。再告诉学生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再理解文章中的白描,就觉得很容易了。

(三) 为了维持推送内容的持续性,但创新性无法跟进

很多高校微信公众号忽视了微信公众平台“短平快”的优势,变成了新闻和通知公告的重复式“传话筒”,甚至为了推送而推送,成为传统宣传的变相呈现形式,传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缺少内容上的创新,同时忽视了自身特色,泛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进行内容推送时囿于“官方指导”,学生在上级定调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内容多中规中矩,缺少吸引力。

(四) 因高校内行政部门较多,校级微信公众平台数量繁多,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功能整合度较差

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首先,信息传递与功能设置的过度重复现象,同一新闻或热点各微信平台皆争相重复推送,造成用户的阅读时间浪费。另一方面,校内各机构争相开设公众号,信息量大,甚至出现一个公众号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存在的意义只剩下单一的实际功能。同时,校内机构多,公众平台多,功能分散,且整合力度不够,导致繁杂无需,为学生接受信息和使用相关功能带来不便。同时,院校之间,校校之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合作度较低。

(五) 推送内容“碎片化”现象严重,推送无常

随机性较强,割裂了知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快餐式推送不利于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把握问题。同时,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固有的“官方”身份,在内容推送上的抄袭复制改造现象较少,多为原创内容,因此持续高质量更新存在困难,经常出现“创新荒”现象。此外,校内的学生运营团队无法花费大量精力放在对受众需求的调研和把握上,除却必备的实用性版块设置,如课表查询、图书借阅、校车查询等,对学生喜欢看、爱点赞、愿转发的内容把握度不高[5]

萧飞羽迟疑时听到了武成龙的传音:“只手拿云江湖风评颇佳,传言为人一言九鼎。属下斗胆进言:黑旗会人多势众,三少虽然技如天人也难免有被黑旗会人海淹没之虑,如果三少积极接纳与黑旗会仇深似海的江湖名士会如猛虎添翼。”

四 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虽然在信息传播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但有时也割裂了知识系统间的关联,使其呈现“碎片化”、“快餐化”,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地去认识问题;再者,新媒体的优势是“短、平、快”,但部分微信公众号忽略了这一优势,变成了新闻和通知公告的简单“传话筒”,缺少吸引力,成为传统宣传的变相呈现形式,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无论是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还是QQ公众号的跟风现象比较普遍,不仅缺少内容创新,同时忽视了自身特色,泛化现象比较严重。应用越广,乱象便越多,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状况良莠不齐,甚至比较混乱,在专业化指导、持续性运营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解楠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 曹鑫海.微信公众号平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6):56-57.

[3] 叶玢.高校微信平台使用动机与传播效果的调查——以安阳工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19):128-129.

[4] 许小彦.高校新闻传播类微信公众号发展策略分析[J].出版广角,2018(04):59-61.

[5] 谢印芬.微信公众号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48):184-186.

本文引用格式: 刘雯雯,孙彩霞.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层级性运营现状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3):177-17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086

作者简介: 刘雯雯(1991-),女,汉族,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标签:;  ;  ;  ;  ;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层级性运营现状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