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84例来我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后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不同护理方法起到的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ESS(神经功能缺损)、MBI(改良Barthel指数)以及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则显著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重视。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由于毛细血管、脑动脉与静脉破裂引起一种自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现阶段,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主要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消除其症状[1]。但是,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其预后质量的改善,还应积极做好其护理工作。基于此,本文以84例来我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就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展开探讨。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4例来我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男女分别有52例与32例;年龄为45至76岁,平均(54.8±7.1)岁;出血部位:48例在左侧基底节区,36例在右侧基底节区。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护理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比如认真监测其各项生命指标,健康宣教,指导用药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在术后早期,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适当运动,从肩肘部逐渐活动至各关节,每次持续20min左右,每日2至3次。在开始肢体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运动关节的保护工作,对运动度进行严格控制,以不疼痛为限。对于康复训练,需先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随后逐步转移至床下,同时注意控制每天运动的量,并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与支持,提高其康复信心。
(2)早期语言康复护理。可采取定时向患者播放音乐的形式,来刺激其听觉及语言系统。护理人员在用语言指导患者的同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手势,并通过不间断地强化刺激患者,促进其开口说话,声音可从从小到大。在此期间,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鼓励,将其说话的兴致充分激发出来。
(3)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吞咽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进食与吞咽。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维持其口腔的清洁与卫生。当患者术后病情比较稳定,且出血量比较少时,则可指导其展开空吞咽动作以及眼部刺激等训练,并将吞咽力度逐步增强;而如果患者出血量比较多,则需在其病情趋于稳定状态以后,再采取上述吞咽训练。待患者吞咽变得有力以后,可展开进食练习,也即向患者口腔置入5ml的全流质食物,让其自行吞咽,随后将食物的量逐渐增加,如果出现呛咳的情况,则需进行实施吞咽练习。
(4)并发症预防护理。①压疮:保持床铺的干净与平整,确保没有碎屑,还可将气圈垫在患者骨突部位或应用防压疮气垫,每隔1h翻一次身,防止动作过大而将皮肤擦破,并指导家属采用温水帮助患者擦浴,并对受压部位及骨突出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还应加强患者营养的补充,在提高其抵抗力的同时,减少压疮的发生。②坠积性肺炎及肺部感染:患者术后需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因而容易积聚痰液,支气管纤毛的运动也会变得迟缓,无法有效排除分泌物及痰液,进而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护理人员应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定时帮助患者拍背、翻身等,如有必要,还需对其展开雾化吸入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ESS(神经功能缺损)、MBI(改良Barthel指数)以及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术后压疮、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与(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相关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ESS、MBI及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结论
近些年来,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及饮食习惯不断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对其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2]。当前,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一项重要措施即为颅内血肿清除术,并辅以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实验结果显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ESS、MBI、GCS等生活能力评分改善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在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了语言及运动等方面的刺激,同时辅以一定的心理护理,充分提高了患者中枢神经感觉信息输入,这对神经通路的修复与重建是非常有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大脑神经突触的联系,将大脑神经代偿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此外,通过在术后早期给予患者被动及主动康复训练,可确保患者早日掌握各项生活行为的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对其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秀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1):122-123.
[2]王凤芹.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9):91-92.
[3]刘长玉.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8):241-242.
论文作者:闫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肿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颅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