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课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方式,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催生了微课程与小组合作的整合。
一、微课程的重要特性
微课程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
1.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微课程并不是指为“微型学习”而开发的微型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让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延伸到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或兼而有之,使得学习成为连续的全景化学习观。
2.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单元。微课程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视频。目前出现的微课程概念大多是由一个视频文件组成,以讲授一个“知识点”(包括概念、知识、问题等)为主体,它与学习对象相比较更加强调“视频”这一媒体的应用。它不仅限于对“知识点”的讲授、问答、演示、练习、反馈等教学环节的加入,并且将覆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包含着教学(学习)目标、内容、资源、活动和评价等必要的课程要素,并以整合课堂教学或在线教育应用为基础。因此,微课程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工具和资源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单元而存在。
3.微课程是一种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结构表征。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挖掘(Knowledge Excavation)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教学特点是:允许学生超越微课程预定的知识结构表征,通过补充概念、实例、命题等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认识到复杂概念的学习完全不是预定的,方能考察复杂概念意义的多样性。因此,微课程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结构表征,需要与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二、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三、微课程与小组合作的整合
1.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要。小学数学“找规律”一课,可通过录制微视频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主,在课前自学与本课有关的视频,学生在配套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下在家自学了原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如果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仔细揣摩直到理解。这相当于把教师带回了家——与视频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上有所有要预习知识的要点和教师给孩子的学习指导、建议。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开展预习活动,这样的预习也更有深度、更有成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第二天的数学课就能在基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展开。
2.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前一天预习作业的情况进行有意识的分组:预习作业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分别重组。课内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他们先是自主地对预习作业的反馈进行纠正并分析错误原因。探究时,大家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研究,在研究中争辩,在争辩中提升。这样的分组更注重学生的差异和共享,有利于课堂分层教学,让每名学生各有所得。
3.课堂教学时间得到重新分配。微课程核心是减少教师的讲授,留给学生更多自学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了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
4.短小视频为教学所用。微课程视频短小精悍,一般为几分钟。每个视频都针对一特定的问题,查找也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
5.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两阶段组成:其一是“信息传递”,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实现;其二是“吸收内化”,是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微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困难和疑惑,并给予有效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6.明确的教学信息传递。微课程教学视频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手,在不断书写数学符号,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精心设计配合着微视频,明确了教学信息的传递。
论文作者:段俊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小组论文; 视频论文; 教师论文; 内化论文; 是一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