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特征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永恒课题。作为规划与设计的“原点”,其对规划与设计后续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这些飞速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使更新中出现了一些雷同倾向,城市、乡村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规划设计正在失去地域的、传统的、文化的、多样化的特色,正在失去个性,正在失去灵魂。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原则;规划设计
1景观地域性的研究意义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景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这些飞速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使更新中出现了一些浮夸的雷同倾向,城市,乡村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规划设计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正在失去个性,正在失去灵魂。任何一种场所,空间,环境都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在其中不断发现带来生命力的特征根源是设计师们长期以来的追求。
2场所自然特征的产生
2.1 地形地貌西尔万?佛里波教授的设计理念:对一个区域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其加以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要提供有意义的设计,建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新的平衡。所以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应当尊重原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这种关系并非被动地适应和保存原有景观,而是将景观创造性地融入环境之中,形成更加完美的景观效果。
2.2 气候天气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园林地域风格的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往往连成一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交通和防御台风袭击。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充沛的阳光、温暖的气候、晴朗的天空使室外生活极为适宜。所以以托马斯?丘奇为代表的加州学派就加利福尼亚的地中海特征气候发展出了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加州小花园”,就非常适合当地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
2.3 植物特征植物在绝大多数场所中都对景观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由于植物的不同足以使得景观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与地域特点紧密结合。首先由于河湖、土壤、地形地势、气候等环境的变化,植物自然分布规律有很大差异。我国北方的针叶树较多,常阔叶树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东北地区,自然形成漫山遍野的各种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这种景观在南方则少见;而南方那幽草蔽日、万玉森森的高大毛竹林,或疏林萧萧、露凝清影的小竹林,在北方则难以见到。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地区群众的习俗也是地方风格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2.4 用材特征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点不同,在土石,植物,矿产上形成各自的资源特点,这些特征几乎成为“地域基因”,从根本上影响建筑,景观用材及构筑技术的使用,并因此形成景观特点。传统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环境建设通常是大量性的,经济性要求较高的建设类型,因此会尽量地使用地方性材料资源,这是降低造价、节约经费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就使不同地区的建筑更具个性,风格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反映出地域特色。对土的利用是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它是价格最为低廉的建筑材料,而且具有隔热、防寒效果。石材是山区最廉价的材料,可就地取材,而且石材有耐压、耐磨、防潮、防渗等特点。木材是应用较广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盛产木材的林区。竹材在南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后现代主义的哪个流派,无论它们的风格样式呈现出何种面貌,但实质上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自然环境与社会现实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都有极其深刻的科学技术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在此背景下,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某种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而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手法上,也是十分多样而有效的。
3.1 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3.2 人文符号因子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3 民俗风情因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概念规划中,应该重点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和在景观环境中表达。
3.4 社会特征因子当今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
4结语
地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景观设计的途径,挖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景观特色。尊重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的真实和完整,不拘泥于传统,不强求历史遗产为适应现代生活做出牺牲;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适应设计,在尽量不改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设施,提高环境和居住质量,将是每一个建设者和规划设计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郭明卓.如何理解地方特色[J].建筑学报,2004,1.
论文作者:杨连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地域论文; 景观论文; 特征论文; 气候论文; 因子论文; 环境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