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不能跟着“感觉”走——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读”与“想”论文_王苗苗

解决问题,不能跟着“感觉”走——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读”与“想”论文_王苗苗

山东省济南市小辛庄小学 250117

摘 要:根据题目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训练孩子尝试“三遍读题法”。要求孩子们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题目背下来。这里的背诵当然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诵,但是必须把关键条件和字词复述出来。把这些应用题都去掉情境,抽象成文字题,回归到计算意义本身。这样就形成了一幅记录思考过程的路线图,根据这幅思考的路线图,便可以理清数量关系,明确解题的步骤和层次,把握运算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三遍读题 有感情地朗读 计算意义 数量关系 思维树状图

能正确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所着力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在面对数学问题,尤其是数量关系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如何有效读题、怎样有序思考,是孩子们需要建立并巩固强化的重要技能。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有序地进行读题、思考,从而避免出错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粗浅地来谈一谈几点认识。

首先来说一说“读”。

在中低年级的时候,一般题目的数量关系不是很复杂,其中一年级以直观图为主,纯文字描述的题目并不多。二年级开始出现以文字描述为主的题目,但基本上是一步应用题,比如:小明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数量是小明的6倍,小红有几支铅笔?到了三四年级,因为学习了四则运算,开始大量出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比如:某商店原有300千克大米,上午卖出170千克,下午又运进210千克,现有大米多少千克?

在读这些题目时,根据题目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训练孩子尝试“三遍读题法”,就是一道题读三遍,但每一遍承载的任务不同。

1.读第一遍时,让孩子感受题目情境,弄清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

2.读第二遍时,让孩子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刚开始时也可以让孩子把条件和问题直接在题目上划出来;

3.读第三遍时,让孩子边读边想解题思路,注意,这里是去思考怎样解题,而不是怎样列算式。

说完了“读”,我们再来说说“想”。

在低年级,孩子接触的应用题大部分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如“一共有16个苹果,吃掉一些,还有9个,那么吃掉了几个”;又比如“小明有15张明信片,是小华的3倍,小华有几张?”诸如此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阶段,我认为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把这些应用题都去掉情境,抽象成文字题,回归到计算意义本身。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第一个抽象成文字题之后,是“从16里面去掉9是多少”,第二个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这样训练的好处,就是把握了题目的本质运算意义。加减乘除,说到底,运算意义分别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起来”、“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求几个几是多少”,除法相对复杂一点,运算意义细化的话有两个:“把一个数平均分给若干份,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均分”和“包含除”。现在有些孩子不太重视运算意义的表达训练,总觉得这题我会列式、会计算,而且能算对,就足够了,其实不然。

我做过一次测试,在四年级的班里,出了一道题——“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要行210千米需要几小时?”学生都笑,觉得简单:210÷70=3(小时),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列式?结果,45个人的班里,举手的不超过半数。接下来我改了题目:小李每分钟行0.3千米,要走6千米,需要几分钟?我说不用计算,列个算式就成。您猜怎么着?学生大眼瞪小眼,都不说话。可是仔细看看不难发现,这两道题如果回归到计算意义本身完全相同,都是求“一个数里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只不过是把车换成了人,把整数换成了小数和分数。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孩子们只会列式,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列式。这道题回归到计算意义就是一个“包含除”的问题,可是很多孩子不明确,所以,一旦换成他们不熟悉的小数和分数,就不会也不敢列式了。

当然,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就是有的孩子一步应用题几乎无敌,但到了中高年级,遇到两步或两步以上应用题就“突然转不过弯儿”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问题是不会有序思考,所以分析不清条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量关系”。

针对这种问题,我建议用“思维树状图”法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其实就形成了一幅记录思考过程的路线图,根据这幅思考的路线图,他便可以理清数量关系,明确解题的步骤和层次,把握运算的本质意义,当这些都清楚的时候,列算式还叫个事儿吗?所以,拿到题目后思维混乱无序的孩子,一定多用这种方法去训练,千万别着急列算式,一定坚持像这样去思考、去训练、去表达,久而久之,他的思维的有序性就建立起来了,步骤再多,他也有了应对之法。

以上是我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训练孩子的读题、思考能力,让孩子更加有效有序地解决问题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建议。希望孩子们都能做到会读题、会思考,喜欢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与成就感,然后在数学这条路上,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论文作者:王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解决问题,不能跟着“感觉”走——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读”与“想”论文_王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