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中国商学院需要树立信心和品牌意识_张新民论文

张新民:中国商学院需要树立信心和品牌意识_张新民论文

张新民:中国商学院需要树立信心和群体品牌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学院论文,中国论文,群体论文,信心论文,品牌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MBA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正呈现出"秩序逐渐规范,质量稳步提高"的态势。为了顺应中国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最近几年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EMBA教育在传统MBA教育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MBA教育需要胸怀,更需要信心"、"国有大学内部管理机制将决定国有商学院命运"、"洋教师授课不等于国际化、本土教师授课不等于非国际化"等关于中国MBA教育的观点,引起了MBA教育界广泛的关注和共鸣。而上述观点,皆出自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

《企业家信息》:在国际和国内,商学院间业已形成品牌竞争格局。在品牌树立方面,不是单单某一个学校的品牌树立,而是中国商学院整体的品牌树立,张院长觉得应该如何树立我们中国商学院的群体品牌,如何评价国内商学院品牌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是如何提高自身品牌竞争力的?

张新民: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国有大学商学院品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国内众商学院应该有中国商学院品牌群体意识,或者叫群体品牌意识。中国商学院必须有自己的信心,也就是中国商学院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完全有能力办好MBA,我们同样有很好的各方面优势资源:政府政策资源、社会需求资源以及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国内商学院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把群体品牌树立起来。树立强势各有特色的MBA教育品牌,才是中国MBA教育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大陆的商学院里,我觉得非常高兴和自豪的是,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以自己的高质量树立了自己的商学院品牌。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大学商学院的品牌更多的是以原来的大学品牌为基础形成的。在中国现在的国有大学管理体制下,不足以形成以商学院品牌促进学校品牌树立的环境和形式。但是这并非否定国有商学院的内在质量。可以说优秀大学的商学院未必像它的大学那么优秀,但是优秀大学的商学院并不差,而且有一些质量是很高的。

《企业家信息》:张院长在多处提到,中国的MBA教育缺乏信心。但众所周知,MBA是舶来品,中国要发展MBA首先就是要向外国学习,但又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您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这一现状?

张新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从最初的单向学习转向双向的互动学习,但信心依然不足。正如中国人说外语,很多人指责其发音不行,语调不对等,其实他自己的发音在外国人看来也不对,而常常是中国人说英语时不愿意中国人在旁边,因为他怕中国人嘲笑自己,中国人说英语的信心从哪里来,在于同外国人的交流中树立。同样的道理,中国MBA教育的信心如何树立,在于同外国商学院的交流与碰撞中树立。有没有胆量和勇气同外国人同台交流,这是我们树立信心的关键。

尽管现代管理学的发源地是美国,但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并不只属于美国。现在我们所谈的管理教育或MBA教育,是一种驾驭资源的智慧教育,而这种智慧应该和环境密切结合。在美国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必然是符合美国商业运作规律的,而我们要引进的应该是他们的框架、思维方式等。目前中国相当多的管理教育是人才需求导向型的教育,这种需求导向既有国际化的需求导向,也有本土化的需求,甚至是区域性的人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允许MBA教育分层次,这也是必然的。只需一些顶级的商学院要承担国际化教育的重任,剩下的相当一部分商学院应该培养的是适应本地区的人才。真正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让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有信心的教育。

《企业家信息》:MBA教育强调案例教学,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还不能产生高质量的案例,在缺少高质量案例的情况下,怎样保证中国MBA教育的质量?国际商学院是如何开展案例教学的,学院是否也参与一些案例的创作?

张新民:高质量的案例教学确实对MBA教育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当多老师的案例教学并不成功,或者并不是让人期望地那么成功。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缺乏高质量的案例,相当多的商学院用的案例是哈佛商学院的,在法制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单纯地从国外搬来案例进行简单的教学,对中国大多数老师来讲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对案例的背景了解不清楚,就很难讲清楚,学员更听不清楚。那么这种直接从国外搬案例教学,实际上对老师和学生都有相当高的要求;第二、老师没有充分的能力把握案例,有些老师在做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因果关系阐述地不清楚。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能力,结果使案例教学相当多的流于形势和热闹的场景;第三、高质量的案例从哪里来。对于本土的案例教学,我觉得到目前为止,MBA是洋味十足的感觉,我们国内的商学院一直借鉴欧美的发展经验,以西方的管理为范本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但是我们中国有古老的管理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吸收中国的本土智慧融入到教学中,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教育。谈战略管理,我们有很古老的《孙子兵法》,很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跟组织行为等都联系在一起,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的管理教育如果在世界管理教育里能享有一席之地的话,在理论上必须有所贡献。这就是我们的商学院要想处于领先地位的历史使命,就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最大限度的挖掘中国本土的一些东西,为全世界的管理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对于我们学院的案例教学状况,我认为我自己在案例教学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我们得弄清中国教学案例的构成情况?押案例教学是国外的,是舶来品,主要是来自美国,像哈佛大学商学院。中国案例的来源主要是四个方面:(1)、美国原版教材,拿过来直接用;(2)、翻译过来的,问题是翻译的水平值得怀疑,关键是汉语水平,很难翻译出原汁原味的作品;(3)、模仿美国的案例,再造中国的案例;(4)、中国人自己采集的中国本土案例。另外案例必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心思想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比如经营问题,财务问题,信息造假问题等。

中国本土案例的采集不在于案例的形式,不在于案例是否特别像美国的,神似尤为重要,即案例本身的魂,魂应该是在案例创作之前就产生的,要看中国教师是否有能力将其提炼出来,现在中国本土案例的魂的问题是制约中国高质量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于老师内在的基本功,是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案例背后必须有相当高的理论基础。中国教师应该有一种使命感,有一种推动中国本土案例教学的使命感。此外,在案例的教学实施方面,教师的背景、能力也影响案例的采集和教学,要求教师将案例讲清楚,在于老师的内在主导性,有能够引导学员去分析的能力,恰恰中国有相当多的老师还缺乏理论铺垫和感悟实践的能力。

《企业家信息》:您很少谈及贵学院的管理风格、教学特色等,这好像与其他相当多的商学院院长一有机会就宣传其特色不太相同。请问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张新民:查看近两年的材料,可以发现我很少谈我们学院自己的特色,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希望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谈中国的MBA教育。我可以非常自信和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学院MBA和EMBA的教育质量在国内商学院中是相当不错的。从对外经贸大学的情况来看,它相对来讲是财经方面或者工商管理教育方面比较专的。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说:第一、充分发挥我们国际化的优势,过去20年的积累,国际化的积累是相当不错的。我们现在跟许多国外知名商学院有合作关系,希望在国际化平台上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除了国际化以外,我们有另外一个心得:对MBA教育规律的把握特别得当和恰当,这种规律把握就是在一个组织系统里面谈某一个职能教育。而我们培养研究生,恰恰是在这种系统化能力里面,系统化思考,站在一个系统里面决策训练。

最能体现我们教育质量的是,我们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四次获得国内冠军、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在最近的第五届欧莱雅全球商业策略竞赛中我们代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是代表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界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教育成就与教育实力。对MBA教育而言其真正的成功,在于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层次;对EMBA教育而言其真正的成功,在于能够凝聚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认为各个商学院关注其自身发展固然重要,但关注中国MBA教育整体的发展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没有了中国MBA和EMBA教育的整体发展,就没有各个高校自身MBA和EMBA教育的发展。

《企业家信息》:商学院院长本身的品牌或者他本身是不是学术带头人以及他的素质对商学院发展的影响重大,请谈谈商学院的院长的个人素质跟商学院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张新民: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中国的商学院院长在教授里面是管教师的,所以应该是学术带头人。首先,商学院院长应该是教学和科研等某一个方面的带头人,不是一般的懂,而是相当强。商学院院长的教学能力也应该相当强,科研也是这样。第二、商学院的院长应该对工商管理教育的规律或者对工商管理教育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并能代表学院对外展示这个学院的形象,这个也很重要。此外,研究商学院的MBA教育变化,掌握市场变化规律以及整个教育发展方向的变化。第三、商学院院长应该有相当强的管理能力,所教学的是管理学或者管理学科里某一方面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学院院长和其他院长之间很大的管理差别就是管理和经营的关系问题,商学院院长在管理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经营,捕捉市场的变化,捕捉市场对商学院教育的需求,应该有快速的反映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否则就会被淘汰。

《企业家信息》:国际商学院与企业之间合作紧密,连续多年与海尔集团的合作是否已成为校企结合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些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新民:与国外商学院合作是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合作项目的平台,但不能解决本土实践的问题。与海尔商学院合作是为了搭建另外一个平台,海尔作为中国的名牌企业,有许多自己管理的东西,海尔的案例本身已到哈佛商学院讲过。我们希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能迅速地把我们中国已经有的管理实践理论挖掘出来,通过这样一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依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的教育优势和海尔的实践优势,让学员到海尔去实习、参观,学院提供理论基础,海尔提供实践平台,将学校的科研机构、科研力量与海尔丰富的管理经验及案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MBA教育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平台,建立一个资源互补、互动学习交流的平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EMBA教育服务。商学院本身的出路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培养职业经理人,对中国企业有所贡献的管理人才,我们希望同更多的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能够更多的挖掘中国本土的案例。

标签:;  ;  ;  ;  ;  ;  ;  

张新民:中国商学院需要树立信心和品牌意识_张新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