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摘 要】在医学教育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标准化病人是指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训练而能逼真地对正常人和病人进行临床上的模拟。应用标准化病人可以对医院的医学生进行诊断技能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初级阶段之中获得系统性较强的诊断内容与诊断技巧的训练,增强了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可以帮助医学生在初期建立起以患者为诊治中心的临床思维模式,并可以帮助医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并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本文对标准化病人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诊断教学;临床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90-01
在1991年Paula L Stillman将这项技术引至到中国,并在1993年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进而标准化病人开始应用于我国的临床诊断教学中,并在诊断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迁移,人们早已经习惯利用法律来对各个社会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近几年实习生、患者以及医院方面之间的纷争增加,拉远他们之间的距离,给医院、学校以及带教老师带来了许多精神上与心理上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局限性[1]。因此,在实习之前,学生应当通过标准化病人的临床诊断训练,让学生们在实习前就掌握好准医生所具备的素质,不但可以增强实习质量,还可以顺利地将医院临床诊断教学工作进行下去。本文主要对标准化病人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具体综述如下:
1.以往诊断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
1.1以往诊断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诊断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的首要步骤,是每一位医学生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往的诊断教学中,对病史的采集一般只是简单地进行介绍,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完全是书本知识,所要掌握的都是抽象性概念,直到真正去临床实习甚至去参加工作才可以真正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因此医学生们对怎样进行临床诊断一知半解[2]。而现阶段,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大多数患者只肯接受值得信赖的医疗人员进行诊治,不愿接受医学生的实习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医学生临床诊治工作无法真正地提高[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日益扩张的高等医学教育规模对以往教学的冲击
现阶段,我国医学院本科、专科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即使国家加大投入医学教育,但附属医院的床位数量、病种数以及合格带教老师的数量明显的不足。可是这些却是足以决定医院临床实践教学水平主要的条件。因此,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并不能保证医学生诊断能力的提高。
2.标准化病人的作用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病人的指导者或是模拟病人,他们并非是从事于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是病人。经过一系列综合性较强的培训,这些标准化病人可以同时扮演教学指导者、病人甚至可以充当评估者。现如今很多国家都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问诊之中。在美国与加拿大,已经大约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医学院都应用了标准化病人,甚至还应用于医学生毕业后的教育。
3.标准化病人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3.1初期开创系统性强的诊断教学训练
在以往医学教学模式,学生要在第五个学期才开始学习诊断学这一课程,直到临床实习才可以进行相关训练[4]。为了更好地应用标准化病人,学生们应当较早地开始临床诊断内容的学习以及相关训练。除此之外,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等待一个患者的到来才可以进行临床诊断的训练。但将标准化病人应用到诊断模式中,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带教老师可以依据需要创造的情景,随时可以进行训练学习。
临床诊断是医疗人员通过对患者或是相关人员对其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而作出的一系列诊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在现实状况中对患者的疾症进行准确的诊治。在诊断阶段中,如果可以采用良好的技巧与准确的方式,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医疗人员所带来的温暖,进而更有信心去和医疗人员进行合作,可以帮助医疗人员诊治患者的疾病[5]。
在临床诊断教学中,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情景去自行模拟,然后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在这样的临床诊断教学中,可以帮助医学生们在进行现实的诊断中更得心应手,也可以掌握更多诊断所需主要内容与技巧,特别是可以培养医学生们交流的技巧。例如在临床诊断教学中,可以让医学生们掌握如何去准确、细致地获得患者的病史资料、如何去安慰患者,并可以理解患者的患病感受,将来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
3.2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态度
以往教学虽然十分重视所传授的医德知识,但单单在课堂上传授是不够的。良好的职业态度不只是需要学习多种的知识,并要在实践中进行反复训练。应用标准化病人后,标准化病人既有病人的作用还具有教师与评估者的作用,使得学生们与标准化病人间相互尊重、共同去学习,这种相对融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帮助医学生们更好地培养其职业态度[6]。
4.小结
在临床诊断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诊断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可以让学生们在初期就可以掌握基本诊断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态度。本文主要对标准化病人在临床诊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肇凯,黄献平,简维雄,等. 关于中医诊断学"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若干思考[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7):100-103.
[2] 宋麦芬,薛茜,王曼,等. 标准化病人在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留学生诊断学教学中的研究探讨[J]. 中医教育,2016,35(6):75-77.
[3] 王欣萍,王丽华,孙尧,等. 基于.NET技术的虚拟病人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39(9):173-175,186.
[4] 王位琼,张洪,许振华,等. 护理本科阶段护理诊断教学实践探讨[J]. 护理研究,2014,28(1):114-115.
[5] 黄明宜,刘宾,孙翠,等. 留学生检体诊断教学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65-66.
[6] 赵平,王玲珠,薛芝琴,等. 标准化病人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69-171.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标号:13JG-1670665159
作者简介:阿赛古丽(1972.10-),女,维吾尔族,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医学技能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诊断学、医学伦理学。
论文作者:阿赛古丽,贺猛,窦春江,寇炜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病人论文; 患者论文; 医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学生们论文; 以往论文; 可以帮助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