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建筑本身也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绿色建筑即是指在建筑过程之中,将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进行有效应用,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根本目的。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并在当地传统建筑之中有着明确的体现。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之中,应该注意对于地域性特征的有效融入和表达,从而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质量。本文以绿色建筑理论的总体概述入手,深入的论述了绿色建筑的理论体系和绿色建筑与地域性特征的结合方式,从而使建筑本身能够与自然环境和地域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个体,使施工企业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地域性;绿色建筑;浅谈
一、绿色建筑理论的总体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也成为了世界性问题。绿色建筑理念是在这种大背景和环境下提出的建筑理论,要求在建筑设计能够以可持性发展的战略理念为基础,充分调研建筑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全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建筑理论的提出,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大变革,也是环境保护之中的重大突破,在绿色建筑体系之中,要求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居住需求与使用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保证不会破坏后代人的需求与发展。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本身要能够满足建筑自身的属性和功能设计,同时,要能够以现阶段的发展为根本,防止由于建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扰动,减少建筑建设对于自然系统的破坏[1]。
现如今,绿色建筑体系俨然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沟通桥梁,支撑了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实际进程。绿色建筑技术从技术来讲,并非独立于传统建筑体系之外的全新技术,而是通过绿色建筑理念与建筑技术的完美融合,以绿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技术,从而使环境工程与建筑设计工程产生有效的交叉和关联,是能够符合我国当前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全新技术。绿色建筑理论是一种建筑与发展相互合作和沟通的技术,能够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使建筑物符合节能降耗的根本需求[2]。
二、绿色建筑的理论体系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其理论体系的提出和建立还是依靠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理论,将可持续性发展的总体思想与传统建筑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使绿色建筑能够得到系统表现。绿色建筑体系主要是是通过人工建筑环境以及自然生态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于协调进而产生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环境体系,从而将建筑文本身参与到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之中,进而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够形成一个协调而统一的个体。绿色建筑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由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建筑活动和社会经济系统三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自然生态环境是对于建筑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形条件进行充分的调研,从而使建筑物的建设能够在建设之中就与建设地点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和谐性;人类建筑活动是指对于营建程序、法律法规以及人工环境的调研分析,从而使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之中,能够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与施工工艺流程,从而提升建筑的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社会经济系统主要是指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形成的经济条件、社会水平以及文化环境,对于社会经济系统的调研能够提升建筑本身为施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三、绿色建筑与地域技术的结合方式
人们对于建筑技术的认可主要是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而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之中的应用,主要的应用目的在于使用户能够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绿色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能够做出有效性的地域层次性,使各个地区的人能够对绿色建筑理论进行认同就成为了绿色建筑理念发展与推广的关键所在。建筑本身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一般传统建筑在发展过程之中,都会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特色建筑,而在建筑文脉体系之中,也强调这种传承观念。然而在全球化的建筑局势影响之下,建筑本身的趋同性日益严重,对于地域层次性角度的把控不够明显。因此,在绿色建筑与地域性技术的结合过程之中,应该在建筑设计的形式之中注入文化与特色,保持建筑本身应该具有的地域性特征,从而达到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在建筑设计过程之中,同时要鼓励公众参与设计,从当地居民的设计之中汲取灵感,从而能够确保绿色的建筑形式能够带有强烈的地域性风格。
这里要注意的是,作为绿色建筑,其本身并非一定要使用高新技术而建设,主要的设计理念在于对于现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提升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而这种建筑风格和技术应用,在与地域性结合过程之中,能够促进项目建设地点的地域性特征的表达,对于地方材料的运用,要能够与项目建设地点的气候进行呼应,从而降低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之中的经济消耗,提升绿色建筑本身的效能。同时,在地域性特征的表达之中,应该从建筑工艺流程,建筑材料出发,找到当前地层建造的有效方式,同时对于建筑地点之中地域性的环境以及气候进行深入的调研,从而使现代化的建筑形式能够表现出文化张力和地域特色,达到现代材料和传统建筑元素的有机结合。对于绿色建筑与地域性的结合,要从合适的角度出发考虑,使多种建筑元素的结合不会显得突兀和不伦不类,同时要提升建筑物本身的是影响,使其能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全面的体现出绿色建筑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和主张[4]。
绿色建筑的理念在我国引入的时间较晚,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然而,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光辉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建筑行业本身拥有着较为璀璨和辉煌的时代。而纵观我国古代的建筑,无不是将地域性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底蕴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建筑物能够成为一种文化语言,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因此,在绿色建筑理念的推行过程之中,建筑设计师应该认真考虑绿色建筑与地域性特征之间的契合程度,并从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项目建设地点的人口情况、人口需求、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地方特色,从而提升绿色建筑项目设计的设计质量,提升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在未来,绿色建筑应该立足于本土,从本土文化之中不断的吸收鲜活的养分,并注重地区文化的表达与城市精神风貌的彰显,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达到人与建筑物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存,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促进当地地区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入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开始融于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绿色建筑理念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之中,考虑到节能降耗、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等等因素,从而达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作为拥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中国,地域性与绿色建筑的完美结合,能够全面提升建筑物自身的建筑内涵和文化底蕴,彰显建筑使用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操。在实际设计之中,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到各个地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差异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将地域性特征能够在绿色建筑之中进行完美表达,提升绿色建筑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促进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焕宇.浅谈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J].山西建筑,2008,34(10):34-35.
[2]邹红梅.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相结合运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7):18-18,19.
[3]杨晓慧,刘春雁,唐锂.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有效综合[J].科技尚品,2015,(11):4-5.
[4]李东昱,王伟.论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论文作者:李高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建筑论文; 地域性论文; 技术论文; 理念论文; 持续性论文; 建筑物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