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几点思考
文/吴 英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关系,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信心切实做好工作。
一、准确理解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内涵
建言资政意在为党委和政府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凝聚共识则是为了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二者的出发点与努力方向是一致的,但方法各不相同。前者以“异”的形态展现,后者以“同”为目标追求。为此,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建言资政机制。将政协协商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的程序,健全协商成果采纳、反馈和跟踪制度,做实协商于决策之前、决策之中;强化协商中的询问和讨论互动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就问题、建议进行深度协商,提高协商质量;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人民政协离自己很近。另一方面,强化凝聚共识机制。将建设学习型人民政协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将人民政协理论工作同党委理论工作统筹部署、协同推进,使党的理论、主张第一时间得到贯彻、深化和传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使委员能够多做宣讲理论、宣介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更好地凝聚委员所属界别和所联系群体的共识。
二、深刻认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辩证关系
要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必须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在共识引导下才能不断提高建言质量。只有人心齐了、方向准了,一致性才有保障,多样性才会彰显,建言资政才能正确有效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体现价值、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广大委员的积极建言,才能更有效地凝聚共识。在理性有度的前提下,广大委员越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越有利于党委和政府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一个高质量的建言资政成果的重要标志就是达成共识。各党派各族各界人士接受党的主张是凝聚共识,党采纳了大家的建言,也是凝聚共识。同时,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彰显了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都是人民政协职能和作用的集中体现。历史的经验证明,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两个方面相得益彰,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既要下功夫做好发动大家建言资政的工作,把提质增效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更要下功夫做好政治上影响、引领大家的工作,在坚持做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的同时,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重要职能。
三、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要成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既是对凝聚共识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指明了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能的实现路径。一是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二是做好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凝聚共识工作,把凝聚共识融入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履职活动中,在建言成果、思想收获上一体设计、一体落实。三是面向社会传播共识,通过政协协商履职,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各界群众中传播共识,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强调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并不是离开人民政协现有的履职活动另搞一套,而是要把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有机统一起来,具体落实到履职实践活动之中。今年以来,省政协社法委围绕《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河北省燃气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管理办法(草案)》等8件地方法规条例,开展调查研究、立法协商,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了政协委员参与地方立法协商发表意见、增进共识。与此同时,还针对协商议政不同阶段,认真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围绕“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社会”等议题进行了协商议政。在协商议政前,把围绕协商议题开展学习列入协商活动议程,通过学习加深理解、准确把握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协商议政、接受教育、统一思想的有机融合;协商议政中,鼓励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中凝聚共识;协商议政后,公开报道严格把关,确保舆论导向正确,以协商报告的形式向党委报送协商成果,有力促进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双向发力。
标签:凝聚共识论文; 人民政协理论论文; 几点思考论文; 黑龙江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