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语言,激思维浪花,润素养春苗论文_黄壮丽

品读语言,激思维浪花,润素养春苗论文_黄壮丽

黄壮丽 安徽省安庆市集贤路小学 246001

【摘要】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写作方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矛盾对比的描写中品读语言、感悟、思辨,创设与课文题材、主题、语言、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语言实践,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目。

【关键词】品读语言 感悟思辨 掌握方法 鉴赏形象 引领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201-02

引言: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感悟、思辨,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目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现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课文为例谈一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以“金钱”为标题,有三篇讲读课文组成。《一枚金币》讲了一对夫妻在教育孩子对待金钱问题上观念的不同,肯定了父亲的理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散落的钞票》讲述了人们面对突然出现的钞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蕴含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

《毽子里的铜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于质朴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厚的感情,显示了人性之美。

一.《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过程——俯首嗅薯香,仰手触心灵

(一)在语言文字中找矛盾,明喜悲,知良善。

1.投石激浪

文章中的老人对金钱是不是斤斤计较呢?自读课文,划出相应语句。

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产生:

第一种观点是:老人对我“慷慨大方”。

根据:

第二自然段:

老人二话不说,快快乐乐地给我一个小小的烤山薯。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烧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第七自然段:

当我急忙把毽子里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第二种观点是:老人对二婶“吝啬小气”。

根据:

第四自然段:

隔壁的二婶耍赖少给老人一个铜板,老人的神态—“老人愣愣望着她家那扇门”,“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2.引思辨

为什么老人在金钱问题上,对我和对二婶的态度如此不同?

3.明事理,懂人情

对二婶,是两个大人间的买卖,要公平;第一次给我山薯,是长辈对小孩的疼爱,而第二次给我山薯,则是更加喜爱我这个善良懂事的孩子了。

如果直接把这个原因告诉学生就流于口头说教了。怎么办?还是抓住基础,从品析语言文字入手。

(1)提出问题:

第二自然段,作者闻到香味,想吃,没有钱,为什么“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 作者家境富裕,烤山薯并不是什么难得的美味佳肴,为什么“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2)联系生活感悟

通过诵读并伴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马上明白生活中要公平买卖的道理,“我”珍惜的是老人的一片友善之心。

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品析第一自然段对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学生就不难理第四自然段的语句“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明白了老人对金钱看似矛盾的行为后面的生活道理,买卖要公平,不要占小便宜,以及老人与小孩之间纯真善良的情义,他们身上体现的人性之美。

(二)迁移知识与方法,熟读深思生自知

理解我和老师的对话应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为什么应当?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为了什么难过呢 ? 这份心是什么心呢?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引导学生对买卖中的人、事、理,有了自己的判断。此时,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个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知外貌,竖形象

文中老人,可以说是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外表普通,但谦和善良。怎样引导学生鉴赏这一审美对象呢?

让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读一读,背一背,再让学生用自己想到的词语评价老人的品质,使学生领悟丑与美,平凡与伟大的真义,最后让学生用“虽然一—但是一一”句式对老人说几句心里话。至此,不仅老人手上散发的薯香而且老人友善的心灵也深深温暖了学生。

二.《一枚金币》教学过程——真假金币用心鉴,人生之路出泥沼

(一)找出矛盾,引发思考。

课文三次写父亲将儿子送到手上的一枚金币扔到火炉里,最后一次儿子的反应与前两次不同。

1.填表

父亲语言父亲行为儿子语言儿子行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为什么儿子反应,第三次与前两次截然不同?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二)引导想象,激发深度思考。

l.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一个花钱如流水而且很懒惰的儿子。”这是从哪两个角度评价儿子?

2.读完课文,你觉得儿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3.父亲会把全部财产给他吗?

(三)明辨正误,引领生活。

你觉得文中的爸爸妈妈爱儿子吗?你更欣赏哪一种?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呢?

写几句话,给文中的父母和儿子,也可以写给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教学设计立足于语言的感知,评析,运用,引导学生思维,想象,从而知对错,辨美丑,力争知行合一。

三.《散落的钞票》教学过程——描写之中蕴含对比,对比之中彰显美丑

(一)场面对比,彰显散落之意外。

开始,节日的地铁站里非常热闹。后来,站台上乱起来了,人们追逐着飘落的钱。

(二)行为对比,凸显人格之高下。

有人捡钱交还失主,有人装傻想昧下钱。

(三)得失对比,显现心情之起伏。

钱的意外散落与失而复得,钱的主人心情犹如过山车,既衬托了主人的惊喜,又赞扬了人们拾金不昧的精神。

与前两篇课文的教学一样,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 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潜心体会而自己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要达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语文素养之目的,要求教师对课文理解到位,对其主题和写作方法了然于胸,力求戒除填鸭式道德说教,立足于语言的感悟,将阅读与思考、与对生话道理的理解相结合,引领学生品读思考看似矛盾的语言背后事情的真相,人物的本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中,力求将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融会贯通,就像春天的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论文作者:黄壮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品读语言,激思维浪花,润素养春苗论文_黄壮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