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庆 北碚区 400700)
【摘要】 目的:研究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与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选取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急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常规护理;护理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91-02
在急诊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最常见的急性发作疾病之一,且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相较于其他急性疾病而言具有更高的死亡率[1]。当遇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除了给予有效的救治外,恰当的护理措施也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选取时间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为常规护理,后者为急救护理。在对照组(30例)中,分出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38岁,平均年龄为(62±3.5)岁。其中有7例患者为前壁梗死,有8例患者为下壁梗死,有5例患者为后下壁梗死,有4例患者为侧壁梗死,有4例患者为前壁合并下壁梗死,有2例患者为前壁合并侧壁梗死。在实验组(30例)中,分出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7岁,年龄最小的为39岁,平均年龄为(63±3.6)岁。其中有8例患者为前壁梗死,有9例患者为下壁梗死,有3例患者为后下壁梗死,有5例患者为侧壁梗死,有3例患者为前壁合并下壁梗死,有2例患者为前壁合并侧壁梗死。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里没有出现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在接收患者后,应当配合医生进行护理,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能够及时进行用药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应当在患者舌下放置硝酸甘油,缓解患者心脏部位疼痛感,避免心肌梗死面积不断扩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给予常规护心药物。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脉搏等。
1.2.2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方法:首先应当完成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然后增加以下护理内容。第一,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在接收患者后,为了避免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应当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护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控制患者的吸氧流量,通常吸氧流量应当在2~8L/min。第二,建立足够的静脉通道。静脉通道是患者用药的重要途径。在急救护理当中,需要建立至少三条静脉通道确保后续治疗。两条是为了能够及时给患者用药及采血而设立的静脉通道,另外一条是为了能够给予患者静脉泵入药物而设立的通道。第三,镇痛护理措施。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后,应当给予患者平卧位姿势接受治疗,且保持患者头部偏向左侧。除了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缓解心脏疼痛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吗啡或者哌替啶缓解疼痛[2]。
1.3 护理效果评判
护理效果显效标准为:当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且心肌梗死症状痊愈,呼吸、血压以及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护理效果有效标准为:当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心肌梗死症状有显著改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护理效果一般有效标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有所好转,心肌梗死面积缩小[3]。护理效果无效标准:患者心绞痛加重,心肌梗死面积未缩小或增加。最终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显效率+护理有效率+护理一般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分析与研究,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结果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照组(30例)患者当中,护理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例,护理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护理效果为一般有效的患者有9例,护理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13例,最终护理总有效率为56.7%;在实验组(30例)中,护理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8例,护理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10例,护理效果为一般有效的患者有9例,护理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最终护理总有效率为90%。根据护理总有效率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发病急、病亡率高等特点,当患者发病后,必须及时获得救治与有效护理。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最全面的护理内容,其中包括常规护理、吸氧护理、疼痛护理等。因此,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时,应当优先给予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病亡率。
【参考文献】
[1]张学萍,魏素芳,沈莹,马小燕,王维维,魏传菊,赵清石.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12(18):1102-1104.
[2]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6(22):13-15.
[3]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3(26):15-16.
论文作者:罗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实验组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侧壁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