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一切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际出发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问题进一步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这对统一全国人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政治思想凝聚力,实现我国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本国情与立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所谓国情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国家的自然地理因素,诸如土地、人口、资源、历史等。我们通常所说,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等。正确地具体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无疑是制定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国情的第二种含义是社会的发展进程。对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分析和划分。例如,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分析和划分,人类社会迄今已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今天则进入电子时代。从产业结构的发展来分析和划分,人类社会迄今已经历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今天则是所谓“后工业社会”,或称作信息社会。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否认这些分析和划分的合理性与科学价值,但认为主要应从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将区分为“三大历史区间”: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又经历了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对把握社会发展进程的性质和特点,具有首要的决定意义。尤其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们来讲,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发展阶段,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其重要意义就在于:

第一,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最重要的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第二,这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立足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这里所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抽象的探索和回答,而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和回答。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就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天上落到地上”,也就是报告中所说: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

第三,这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解疑释惑”的钥匙。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依据。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33页)由于确认中国的旧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以此为出发点,才正确地解决了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路线,保证了革命的胜利。我国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出发点和依据。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强烈激荡,尤其人们受过去超越历史阶段的习惯的影响,往往对现阶段的方针政策提出种种疑惑。如何解决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特点来作说明。正如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对沉痛历史代价的反思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是主要倾向,这种思想理论上的倾向造成路线方针的“左”的错误,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划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阶段。至于社会主义的阶段的划分,马克思并未涉及,当时尚未提出这样的历史任务。在列宁的著作中,曾经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过种种提法,但这些提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严格划分,而是论述其他问题时涉及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一些设想。

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倾向起自斯大林。他在苏共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苏联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正向共产主义前进”。他认为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只需要10-15年。赫鲁晓夫急于过渡的思想也是非常突出的。他在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的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理论,宣布苏联“进入了一个新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时期”,后来提出从1960-1980年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纲领”,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勃列日涅夫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否定了赫鲁晓夫的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观点,认为苏联只是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安德罗波夫又进一步向下降调,认为发达社会主义本身要分为若干发展时期,苏联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理论,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再到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理论,可以看出,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的认识,是逐步趋向接近实际的。但是这一问题在苏联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超越历史阶段,急于过渡的思想仍占主要地位。

我们党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主义不划分历史阶段,统称为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二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虽然毛泽东同志在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读书笔记中提出过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但这一观点从未成为他本人和全党的主导思想。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提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在这种“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极左口号下,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提出: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里强调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显然是为了论证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并未指出生产力不发达这个根本特征。后来以此论点为基础,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由于超越历史阶段,导致政策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其直接表现是,离开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追求和实行“理想”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大搞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革命”,使生产关系越大越公越高越纯越好。这样,生产关系越大越公越高越纯,生产力水平就越落后,人民生活就越贫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越难以发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不断革命”的社会主义,必然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含义深刻的重要历史结论。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

我国近2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确认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适合于初级阶段的政策,同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初步提出是在70年代末。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认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建国后虽然经济建设有伟大成绩,但是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农民多,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国情的基本估计,成为我们判断所处阶段的依据。半年之后,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确概念,但尚未展开论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展开论述是在党的十三大前后。十三大前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作了系统论述,并规范化地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后,邓小平称赞十三大“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上,第258页)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而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从十三大的五条扩展为九条,包括现代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差别状况、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对比等方面内容。这些方面既反映当前我国的现实状况,又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作正在发展中的动态过程,从而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是以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参照系的。如果单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接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驾齐驱,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要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创造充分的物质生产条件。这当然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十五大报告作了进一步阐述。报告重申“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根本任务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指导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报告强调“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次大会首次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概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纲领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一,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具体体现和在经济政策文化各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第二,基本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体的基本原理。第三,基本纲领从新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以上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注意防止的几种倾向

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上,应该注意防止和克服几种思想倾向。

首先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倾向。由于人们受旧的传统模式的影响,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传统的观点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纯而又纯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不能有力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甚至产生种种疑惑,有碍工作的开展。

其次是否认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倾向。有的人认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在中国只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先发展资本主义,再发展社会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搞错了,搞早了,从根本上否认了我们党的革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一种右的错误倾向。

再一种思想倾向是误解和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积极意义,为工作上的失职和低标准要求作理论辩解。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筐”论的思想。认为“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认为在初级阶段工作要求不能“太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可以原谅”的。这样的人工作上不思进取,不高标准要求,对问题不积极想办法解决,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这是一种消极悲观思想倾向。

标签:;  ;  ;  ;  

一切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