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球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环境保护论文,格局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摘 在分析全球环境恶化几个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多重因素,认为把全球环境恶化归结于发展中国家是不恰当的。并且指出,应该采取协调发展的方针。最后,提出了全球环境问题上应该采取的若干对策,如强化政府对环境的管理职能,开展环境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性环境保护的仲裁机构等。
关键词 建立,协调发展,环境恶化。
在20世纪全球经济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环境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社会背景不同、经济地位不同、对发展的倾向性不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干预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全球各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协作、协调性行动方面至今进展不大。因此,有必要推进国际上环境问题的协商与对话,促使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采取一致性行动,以加快全球在经济、社会、环境诸方面协调发展的进程。
1 全球性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
据统计,目前全球55亿人口每天造成的环境影响是:6400万t 的表土损失,约100km[2]的土地变成沙漠,向空气排放1750万t的CO[,2],4.7 万ha的森林遭到破坏,100~300个生物物种遭到灭绝……(1)。 气候异常、灾害频繁、作物减产、疾病肆疟都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既然人类一直生活在环境的摇篮之中,而现在又深受环境恶化之害,因而,保护环境其实是保护人类的同义语。
全球性环境恶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人类潜能与环境阻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这里的人类潜能是从生物潜能概念演化而来的,系指人类繁衍生息的能力,而环境阻力是指外界环境对生物种群成长的自然约束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环境阻力除了来自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外,还通过食物链表现出一个生物种群对另一个生物种群的限制作用。自工业化以后,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等作用的影响,致使人口在图形上表现为剧烈升高的J型曲线状, 而自然生态环境在工业化进程中并未因技术进步而作倍数型地改善,反而有所下降。由于处在生态金字塔的最顶端,人口激增在加剧对地球生态系统物质能量需求的同时,也客观上加大了环境的阻力,从而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1.2 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缩小与人工生态环境的不断扩大
在人类的智慧越来越被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追求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人工生态环境的范围被大大地扩展了,而这种扩展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为前提的。伴随着耕地扩大、森林采伐、道路延伸、矿山开采的是调节着全球气候的森林林线在主要区域大幅度地后退。据统计,在过去45年间,约占全球植被面积11%,即约12亿ha的土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经历了中等和严重的土地退化(1)。
1.3
生态环境的恶化带有机械破坏和化学污染两症并发的特征
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以殖民地身份出现,一直向工业国出口原料,而原料的开采必然伴随着对环境的机械破坏。目前,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仍占相当地位,这也说明了这种破坏迄今并未停歇。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过工业企业的大规模扩张和燃料的广泛使用造成对环境的化学污染,虽然目前对这两种破坏的作用孰轻孰重尚缺乏确切的数量估计,但对这两种破坏的防治却应予以同等重视。
1.4 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为隐性的负值经济收益的扩大
环境的恶化往往是以提前支取未来的经济效益为代价的。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经济效益之所以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乃因一定程度上前一个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所致。正因为环境对经济的破坏后果往往滞后显现而且带有隐蔽性,因而更应予以充分估价。曾有报告指出:“因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衰竭而进行调整后,墨西哥的国民生产净值降低了几乎7%,如考虑到因环境衰退, 尤其是空气和水的污染及土壤侵蚀的代价而进一步调整,国民生产还要下降7%。 ”另一项关于印度尼西亚的研究说明,如果对石油衰竭、土壤侵蚀和滥伐森林等因素进行估价,那么该国在1971~1984年的经济增长率就非原来报道的7%, 而实际只有4%(1)。
2 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影响因素
2.1.1 重视经济增长甚于重视经济发展
所谓增长一般只指经济总量上的扩张,而发展通常不仅包容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福利的进步、环境的改善和教育文化道德水准的提高等。然而在许多场合下,发展的标准被错误地理解为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这就导致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高于包括增长在内的由多重目标集合而组成的发展目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资源配置的方向强烈地趋向于增长,在制度和政策的评判规则发生变更之前,这类以增长取代发展的短期化行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环境投资在经济投资中只占很小的比重,环境恶化的数值被有意无意地低估。例如,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环境污染在近年得到了很大控制,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许多环境指标显现与之相反的变动趋势。事实上,在一个以煤作主要燃料,煤炭生产规模随着整个工业规模的扩大日益扩大而环保投资却相对不足的国家里,环境污染扩大和加重的说法似乎更合乎情理。
2.1.2 在环境问题上划地为牢, 采取不越雷池一步的各管各的态度
许多国家和地区只关心自己领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而不关心其他区域或其他国家的环境整治。其结果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缓和的同时,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这是因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境治理上来。例如,工业国减少污染的同一性质的支出在70年代为2%~2.5%,这一数值在德国和日本已提高到5%, 在美国提高到4%。 但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由于更重视生存和增长的需要而在环境上投资不多(1), 加之这些国家处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段,从而易于使生态环境恶化。这样,全球和地区性的环境问题与矛盾也就往往通过发达和不发达区域显示出来。
2.1.3 人口剧增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在发展中国家,为满足人口剧增导致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增加,往往需要增加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强度。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便成为必然的选择,这又进一步引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就产生了在生产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两个方面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除此而外,在环境上的各种体制因素和政策因素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基本原因,如产权关系不明确也会导致对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以大气为例,大气尽管具有资源的许多属性,但大气作为可更新资源可以理解为供给无限的产品;另外,大气又不象一般财产那样具有可分割性,因而其产权难以界定。这两种特性使大气易于象许多公共物品那样遭到破坏,公河、公海遭污染也可以由此说明。另外,环境产品的低价乃至无价也是其被粗放利用乃至遭到破坏的重要因素。
2.2在环境问题上除了体制上的不协调外, 也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协调
有人把世界环境问题完全推到发展中国家身上,认为世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体制和政策所致。一个典型的说法是,发展中国家既是环境恶化的责任者,又是环境恶化的受害者。这种看法是很不恰当的。
2.2.1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之所以演化到今天, 是与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不无关系的
环境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长期破坏的结果,而这种破坏是与旧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相联系的。资本主义世界400 年的繁荣在相当大程度上建立在掠夺、殖民和利用先进技术开采欧洲之外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从地理上看,这种繁荣不是自给的,而是依赖于开采全世界的资源为一部分人的利益服务的,正是由于非再生性资源和可耗尽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系统不断和不可逆转地改变。
2.2.2
工业国对地球资源的大量消耗通过贸易链条引发了不发达国家的环境恶化
统计表明,占世界人口总数1/4 的北方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3/4,木材占85%,钢材占72%, 人均消耗的原材料北方为南方的9~12倍。另有统计,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而其每年利用世界资源总产量的30%,也就是说,每个美国人消耗的资源差不多是世界其它地区平均数的8倍(3)。
2.2.3 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环境与经济基础截然不同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处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生产力又十分低下的地带,与欧美国家的地理基础截然不同。在同等努力条件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发达国家,而环境所提供的生产能力又不如发达国家。以至于出现这样结局:1975~1977年间,发达国家耗费4.93亿t 粮食喂牲畜,而有更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才消费5.88亿t粮食(2)。如果我们从“天赋人权”的角度来看,不同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基础是明显不同的。既然贫富之间,环境的好坏之间带有某种与生俱来的不公平,以此类推,要发展中国家因环境问题而承担主要责任自然也是不公平的。
当然,在全球环境问题上抱有长远的、全局的观点,重要的问题不是探寻谁是谁非,而应着眼于现有的格局该怎么办的问题。
3 建立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途径
据研究,从1990~2030年间,世界人口将增加37亿,届时世界将有100亿左右的人口,而对食品的需求也将会翻一番(1),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改善环境的机遇并从现在做起的话,就会对子孙后代造成难以弥补的环境致命伤。改善全球性生态环境的关键是协调,这种协调是包容着广泛因子联系的大范围的多角协调。其中包括协调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实现增长的同时不致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降低环境阻力;协调当代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局面,而不出现大的波动;协调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全球生态系统逐步回归良性循环局面。在这种协调中,其核心在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共识。
当前的协调应着手于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强化政府对环境的管理职能
在市场经济与自由企业制度背景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本能的初始选择,自然环境保护往往是市场作用失灵的区位之一,在此条件下,修复市场缺陷的任务通常由政府承担。政府负有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和制裁环境破坏者的使命,这也应成为衡量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社会舆论和其它监督手段亦应成为规范和矫正政府和企业经济行为的工具。总而言之,加强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应成为各国共同遵从的原则。
3.2 开展环境问题上的南北对话和东西协商制度
我们共享同一个地球,任何一个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都会对全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不发达国家在改善环境时遭遇到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障碍时,发达国家基于历史和未来考虑的基础上应给予大力帮助。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治理基点的不同,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投资的边际收益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可见,从全球来看,环境保护和投资的重点应放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应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的各种努力。
3.3 建立全球性环境保护的仲裁机构, 作为解决国际环境问题与矛盾的权威部门
这个机构类似于国际法庭的性质,有自己独立的宪章、原则和标准,对各成员国的环境问题提出咨询、进行调查或发出预警,协调各成员国在环境问题上的步调和相互关系,处理各种围绕环境的国际争端,并有权力针对成员国的环境问题与治理状况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
3.4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Build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coordinatedevelopment
Zhou Minlia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Sciences,Beijing 100836Abstract—The author analyse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this result.Hebelieves it is inadequate to lay all the blame on the developingcountries; then he puts out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adopt theprinciple of coordinate development.Last, the author puts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uchas to enforce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on environment,to develop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build the world arbitrationdepartment,etc.Key words:building, coordinat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
收稿日期:1994-01-20
标签:全球环境问题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破坏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经济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