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黑龙江省地区人口就业结构分析
艾慕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 1941年的伪满地区人口及其就业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特征体现了伪满洲国时期的就业趋势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分别体现在性别差别、地域差别、民族差别三个方面。
【关键词】 近代;黑龙江;人口分布;就业结构
国内方面,针对于伪满时期的研究已相当成熟,涵盖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但针对其人口分布就业结构分析的社会史相关研究却存在一定真空。日本方面有《北满鄂伦春族人口》(千叶德尔编著),此外伪满洲弘报协会主编的《伪满洲国的现住民族》也有涉及到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众所周知,日本为了侵占东北在战争之前乃至整个战争期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当时的东北地区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编纂工作,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就是其中一支非常有名的调查力量,其领导之下的北满经济调查所也主编了《伪满洲的人口问题》。相关的资料类还包括《伪满洲事情案内所报告:第35 部分——黑龙江,附:乌苏里江》,也有社会学角度的《伪满洲国的缘族复合状态》,书中也包含了伪满洲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统计,包括朝鲜族、日本族以及白俄罗斯人的人口分布概况,对不同种族的居住地域、几年间的人口增加都有涉及。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可以直观的反应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状况,处于沦陷时期的黑龙江地区,虽在14年间人口有了极大的增长,而真实情况却远非于此。本文对于日本长期存在强调“建设”东北、粉饰其侵略的行为,可以成为反驳以上种种说法的有力依据,亦可以作为东北区域社会史的一部分加以补充。
一、近代黑龙江地区行政划分沿革概略
黑吉辽三省加之今内蒙地区在行政划分上,无论是伪满时期还是推至今日都有极大变化。1911年清时期,属黑龙江省管辖的共有 3 道、7 府、6 厅、1 州和 7 县,而当时吉林省管辖内今属于黑龙江的又有7 府、1 州、3 厅和7 县。1930年民国时期,黑龙江省共辖42 县和11 个设治局,当时的吉林省所辖范围内,今属黑龙江的又有22 个县。1932年后黑龙江省共辖理37 个县和9 个设治局。1934年随着《地方行政改革制度》的颁布,再次将东北三省重新划分为14 个省、2 个特别市(新京特别市、哈尔滨特别市)和1 个特别区(北满特别区)。1937年再次新设通化和牡丹江两个省份,1939年又新设北安省和东安省。解放战争初期(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省境内共建立了包括黑龙江、嫩江、合江、松江和绥宁省在内的5个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实行省、市(地)、县3 级体制。
⑤探水班长应如实填写探水钻探班报表,详细记录好涌水出水点的位置并及时通知有关技术人员测定渗涌水水量和水压。
二、黑龙江省主要市县伪满洲时期分布概况
至1945年前夕,今黑龙江省地区主要包括当时的黑河省(黑龙江地区北部)、三江省(黑龙江地区东北部)、龙江省(黑龙江西南部)、滨江省(黑龙江省南部)、牡丹江省(黑龙江省东南部)、北安省(黑龙江地区中部)、东安省(黑龙江地区东南部)。具体为6 个省,5 个市,74 个县和3 个旗。其中有一些市县在1949年后的行政划分中被并入了其他省份,比如伪满时期原属龙江省的镇东县(现镇赉县)、安广县、大赉县、白城县、洮南县、开通县、瞻榆县现隶属于吉林省,李泉县(后更名为突泉县)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辖县之一。
三、职业分类
下文所以及的行业分类具体细化如下,农牧林业主要有四类:从事农耕者、养蚕业者、从事畜牧业者和从事林业者。渔业即以从事捕鱼或销售鱼类为主要生计的从业者。工业从业者主要分类包括:土石加工者、金属工业、机械器具制造、搬运用具制造者、精巧工业者、化学工业者、纤维工业者、衣服及装饰品制造者、纸业及印刷工业者、皮革骨类及羽毛等物品制造者、木竹草蔓等品制造者、食品类制造者、土木建筑者、电气瓦斯及水道业者、其他工业从事者。商业从业者主要有:从事商业者、金融及保险业者、待客业者。矿业从业者主要指三类:从事金属矿业者、非金属矿业者、从事勘探者。公务及自由业者主要指九类:官吏及公吏雇佣员、陆海军现役军人、从事法务者、从事教育者、从事宗教者、从事医疗者、从事书记的职业者、从事文艺或艺术者、其他自由业者。交通业者主要两类:通讯业者和运输业者。需要指出的是无业者中也有一部分依赖收益营生者。从上文近代东北的行业类别来看已经非常丰富,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也略见雏形,但近代东北的经济结构转型受诸多条件限制,尤其处于沦陷时期,更加置了很多禁锢和障碍,所以虽然就业结构上看上去层次更加丰富甚至多元化,但实际上整个黑龙江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依然以农耕结构为主的就业环境并未因此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四、各地区职业人口分布概况
1.性别分别
就“性别差异”方面,整个黑龙江地区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九一八后,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总数从22 万人,再到32年后的32 万余人。包括“武装移民”、“农业移民”、“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满洲建设勤劳奉仕队”、“开拓女塾”等多种移民形式,都是为了践行日本的“百万户国策移民计划”。打着所谓“援助”、“服务”的幌子,武装移民、强征土地。而这其中的主要劳力均为青少年、青壮年劳动力。女性无法作为主要劳力输出,自然在移民中的比重较低。此外沦陷时期为了加速针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和资源的掠夺,在发动百万移民政策的基础之上,日本政府同时还或强制或引诱吸收了大批“闯关东”的男性青年劳动力,这些人中虽也有携带亲眷者,但依然以未婚者居多。另外从两个特别市的数据可以看出,类似于新京特别市、哈尔滨这种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为女性就业者提供更多更为丰富的的就业机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女性的就业率确实较整个伪满地区有10%左右的提高。因此也可知,整个伪满地区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都决定了女性就业率极低的结果。而仅针对黑龙江地区而言,在籍者男女比例还未达到严重失衡,但整体上,男性还是要多于女性。从整体数据分析,失业者中女性依然占到了70%以上,这是因为伪满时期黑龙江地区从业者最主要从事的行业还是农牧林业等重体力劳作,女性显然不具有生理优势。
再从新京特别市的数据来看,1941年其记录在户籍的总人口(包括日本人和朝鲜人)为490253 人,男性为297718 人,占比60.7%。女性为192535 人,占比39.3%。无业人数为206007 人,其中男性为65029 人,占比31.6%,女性为140978 人,占比68.4%。另一个哈尔滨特别市的数据,时年哈尔滨地区总人口为558829 人,男性为348973 人,女性为209856 人。其中无业人员总数为197101 人,男性为70736 人,女性为126365 人,分别占比35.9%,64.1%。从黑龙江地区的三个重要省份来看,龙江省: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女性是563680 人,占比51.5%,男性531766 人,占比48.5%人。无业者占总人口的58.3%,女性占总失业人口的75.5%,男性则为24.5%。北安省男性占总人口的55.8%,女性44.2%,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4.3%,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29.6%,女性占70.4%。滨江省总人口4003233人,男性占比55.2%,男女比例基本与北安所差无多,另外失业人口方面共计1777296 人,男性占总失业人口的27.6%,女性为72.4%。
电子阅览室在高校图书馆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高校必须要给予电子阅览室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与服务,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便捷化的服务,使电子阅览室真正成为高校的辅助教学工具和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再次,要将道德上有力量的人选用在中层管理岗位上。从一定程度上说,道德的力量往往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对知识分子“集结”的大学来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7]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时的女性就业人数明显偏低,男性占整体从业者的81.4%,而女性从业者仅占18.6%。男性从业者占男性总人口的75.9%,而女性同样不高,仅有21%。从两个方面的占比都可以看出当时黑龙江地区女性就业率很低,这与近代黑龙江地区的主要经济结构、就业需求、当时历史时期女性观都有直接关系。
2.黑龙江地区职业分布
1941年整个黑龙江地区记录在籍的有业人员是20949225 人,农牧林业占比73.6%,渔业占比约0.2%,铁业占比约1.3%,工业占比约5.8%,商业占比约6.7%,交通业约占比约0.7%,公务及自由业者占比约5%,家事使用者占比约2%,其他有业者占比约4%。黑龙江地区(今行政划分)主要省份的就业大致情况是(注:龙江省已除去镇东县、安广县、大赉县、白城县、洮南县、开通县、瞻榆县、醴泉县,此些县现已归吉林省管辖,此后不再特殊说明):龙江省总人口约为1095446 人,此处也均指记录在户籍的,无记录人员无法实际考证。农牧林业333174 人,渔业1488人,矿业 365 人,工业 23369 人,商业 41707 人,交通业5678 人,公务及自由业27648 人,家政佣人/雇工6137人,其他有业者17596 人,无业者638284 人。北安省总人口数2194763 人,农牧林业828801 人,渔业513 人,矿业924 人,工业 29268 人,商业 57079 人,交通业 4032 人,公务及自由业32324 人,家政佣人/雇工16084 人,其他有业者33477 人,无业者1192261 人。三江省(部分数据缺损)仅知农牧林业533755 人,渔业3380 人,矿业10465 人,工业78956 人,商业52299 人,交通业6520 人,公务及自由业44868 人,家政佣人/雇工20289 人,其他有业者28367人。东安省总人口数376275 人,农牧林业90523 人,渔业524 人,矿业 9236 人,工业 24076 人,商业 14125 人,交通业2499 人,公务及自由业14462 人,家政佣人/雇工2135人,其他有业者6582 人,无业者212113 人。牡丹江省总人口数590297 人,农牧林业259497 人,渔业 1044 人,矿业5943 人,工业 45436 人,商业 43914 人,交通业 8379 人,公务及自由业者39532 人,家政佣人/雇工16570 人,其他有业者18112 人,无业者151870 人。滨江省总人口数4003233 人,农牧林业1456351 人,渔业3095 人,矿业3516 人,工业 159925 人,商业 176622 人,交通业 13893人,公务及自由业157315 人,家政佣人/雇工77840 人,其他有业者177380 人,无业者1777296 人。黑河省总人口暂缺,农牧林业 32836 人,渔业 399 人,矿业 7162 人,工业10259 人,商业8936 人,交通业1732 人,公务及自由业10614 人,家政佣人/雇工4825 人,其他有业者5472 人,无业者数据暂缺。另:黑河省三江省两省总人口为1142396人,总实业人口为531356 人。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当时黑龙江地区人口多寡顺序排列为:滨江省、北安省、龙江省、牡丹江省、东安省。当时占比最多、最重要的职业是农牧林业,黑龙江地区也不例外。其二,龙江、北安、滨江三省商业从业者要多于工业从业者,另外四个省份即黑河省、牡丹江省、东安省以及三江省工业从业者要多于商业从业者。另外从业者较多的两个行业分类为:公务员及自由业者还有其他行业者。黑龙江地区的渔业者很少,受到当时运输和保存等限制,很多人仅靠渔业自给自足。其次,交通从业者也极为有限,交通业的不发达,也限制了黑龙江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和整个东北地区失业率高一样,黑龙江地区的失业率也是极高的,如:龙江省失业率为58.3%,北安省为54.3%,东安省为56.4%,牡丹江省为25.7%,滨江省为44.4%,对比整个东北地区的失业率49%,黑龙江地区也有大部分地区的就业率仍然在整体的平均数位之下,而就业率低对社会稳定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
3.黑龙江地区的“外籍者”
由于几次颇有规模的移民活动,黑龙江地区也聚集了很多外籍移民者。根据1941年的数据显示,当时几个重要省份:北安省,有日本人30296 人、朝鲜人22092 人、其他外国人112 人。东安省:日本22499 人、朝鲜25662 人、其他外国常住人口有309 人。牡丹江省:日本60996 人、朝鲜105212 人、其他外国常住人口4099 人。滨江省:日本65663 人、朝鲜56086 人、其他外国常住人口36624 人。黑龙江地区的日本人主要集中在牡丹江和滨江两地区,由此也可以看出黑龙江地区的“其他外国人”主要集中在滨江地区,这里的其他外国人主要是俄罗斯人。而哈尔滨特别市当时“其他外国人”的数目为32694 人。当时的俄罗斯人依然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地区。从数据可以知道,“满洲人”从事农牧林业者占总从业人数的75.2%,从事公务及自由业职业者仅仅占了整体从业者的4.5%。这里的满洲人包括汉族和满族、蒙古族以及其他当地少量的少数民族。在满的朝鲜人要远远多于日本人约有131 万人,从事农牧林业者也占到了其从业人员总数的73.3%,官吏或公吏雇佣人员仅占其总从业人员的1.9%。而在1941年记录在册的日本人在整个东北地区的有业者总数46 万人,官吏或公吏雇佣人员就有6.5 万人,当时东北汉族和满族、蒙古族以及其他当地少量的少数民族的总从业人员约为1968 万人,从事官吏或公吏雇佣人员仅有23 万人,差距一目了然。日本在东北从业人员占比最大的三个职业依次为公务及自由业职业者23.9%,工业20.3%,商业17.4%。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在东北的主要职业结构与其他群体也是差距极大的。此处黑龙江地区的数据也符合整体数据,以牡丹江省为例,牡丹江地区的日本人无业者居多,有业人员中以公务员最多。又以哈尔滨为例,1941年哈尔滨地区的日本人共计有51650 人,无业者11029 人,有业者从事公务员及自由业者共14365 人,其中从事官吏者12014 人。
五、结论
近代黑龙江地区其行政划分经历了多次沿革,本文主要以现黑龙江省的行政管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文对于数据简单的梳理可以清晰的看到1941年期间黑龙江地区就业结构的基本概况,其就业结构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少数发达城市也逐渐兴起二、三产业。个别地区男女比例稍显不均,某些地区男性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居多)要远远多于女性人口。加之,整个东北地区失业率偏高,失业率高于50%的地区也占多数。在就业水平上黑龙江地区有优于整体的地区,也有略差于整体的地区。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之下,黑龙江地区的女性失业率也是极高的,少数地区可高达70%以上。可以看出女性就业率的上升对东北近代化的进程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在中日本人的职业主要以公务人员为主,继而是工业从业者和商业从业者,日本人在东北的主要职业结构与包括朝鲜人在内的其他群体,尤其是东北人的职业结构差异甚远,所谓“五族协和”之说不攻自破。
[参 考 文 献]
[1]千葉徳爾.北滿オロチョン族の人口[M].京都:人文地理学会出版,1951.
[2]満州弘報協会.満洲国の現住民族[M].満州弘報協会出版,1936.
[3]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北満経済調査所.満鉄調査研究資料(第1 編)[M].南満洲鉄道出版,1939.
[4]満洲事情案内所.黒竜江:附·烏蘇里江[M].満洲事情案内所出版,1936.
[5]宮川善造.満洲国の縁族複合状態[M].満洲事情案内所出版,1941.
[6]朱殿英.黑龙江省 240年旱涝史(1746—1985年)[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伪满总务厅统计处治安部警务司.满洲帝国现住人口统计(职业别人口统计编)[M].日本新京国风印刷所出版,1942.1.
【中图分类号】 C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6-0183-03
【作者简介】 艾慕晨(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社会史研究。
□编 辑/张玉龙
标签:近代论文; 黑龙江论文; 人口分布论文; 就业结构论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