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论视角看拉美的“美元化”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视角论文,前景论文,美元论文,博弈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1999年以来,美元化问题不断被拉美国家提上议事日程。1999年年初,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宣布,政府将认真考虑实行经济美元化。此后不久,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先后于2000年和2001年实施了完全美元化。2001年,阿根廷的货币危机直接导致货币局体系的彻底崩溃,从而引发人们对阿根廷乃至整个拉美未来货币安排问题的探讨。
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一般从货币替代的角度解释美元化的成因和结果①。后来的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替代的研究视角很难得出统一的结论,且这一研究视角对完全美元化难以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有些经济学家注意到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汇率制度出现了重大调整,实行“角点”汇率制即采用严格钉住汇率制或完全浮动汇率制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实行中间汇率制的国家越来越少。这些研究引导人们从汇率制选择的角度重新审视拉美的完全美元化现象,把美元化看作是一种极端的固定汇率制。此外,弗雷登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在实施美元化过程中拉美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内不同利益集团所获得的预期收益和支付成本,发现这些收益和成本将决定它们对实施美元化所持的态度②。
近年来,博弈论(interactive decision theory)广泛运用于经济学中。而在中国国内,很少有经济学家运用博弈论对美元化问题进行分析。博弈论是研究经济主体之间交互决策的理论,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之一,在于揭示经济主体之间决策的相互依赖性③。由于下列原因,美元化可以在博弈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美元化属于一国汇率政策的范畴,而一国汇率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而对他国的经济福利会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国的不良汇率政策诱导的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对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广泛的传染效应,在开放的资本市场条件下,由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信心危机会诱发国际资本的突然中止(sudden stop),从而扩大并加重传染效应的范围和程度。因此,一国实行美元化不仅会对其自身福利产生影响,还会对他国的经济福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这些国家汇率政策的制定。可见,实行美元化的国家同其他国家的汇率政策具有相互依存性。因此,在博弈论的框架内对拉美的美元化前景进行分析是十分恰当的。
二 静态博弈与美元化
静态博弈的基本要素包括:博弈者(players),策略组合(strategies)以及在各种策略组合下的收益(payoffs)。在简单的二者博弈中,博弈的结构可以用一个博弈矩阵加以体现。(表1)
表1 静态博弈的基本结构
A国 B国 策略1
策略2
策略1
(R,R) (S,T)
策略2
(T,S) (P,P)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博弈者A国与B国具有某种对称性,因此,当两者选择同种策略时,各自的收益是相同的:如果同时选择“策略1”,两者都得到R的收益;如果同时选择“策略2”,两者都将得到P的收益。在国际货币合作的宏观背景下,A国与B国分别代表准备参与国际货币合作的两国;“策略1”代表合作,合作可以采取形成或加入一个货币联盟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一同实行美元化的形式;“策略2”代表不合作,表示两国对于形成货币联盟或一同实行美元化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从而维持原来的汇率制度。
上述博弈结构存在5种可能的结果:
1.如果R>T,S>P,则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④:(R,R);
2.如果T>R,P>S,则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P,P);
3.如果R>T,P>S,则存在两个纳什均衡:(R,R)与(P,P);
4.如果T>R,S>P,则存在两个对称的纳什均衡:(S,T)与(T,S);
5.在其他情况下,不存在任何纳什均衡⑤。
在理论上有两点值得注意。(1)在第三种情形下,不能确定博弈者会选择哪个纳什均衡,特别是,如果R>P,从社会最优的角度讲,则(R,R)优于(P,P),但若S远远小于P,一旦对方选择“策略2”,博弈者选择“策略1”的损失是很大的,因此,“策略2”将是博弈者的合理选择。由于存在对称性,(P,P)将是博弈的最终结果。因此,如果博弈者的行为存在着不确定性,博弈的结果可能并不是社会最优的,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博弈双方之间的交流(communication)得到解决。(2)在第二种情况下,(P,P)是唯一的纳什均衡,也是博弈结果的合理预期,但如果R远远大于P,则从社会的角度讲,博弈双方都选择“策略1”才是社会最优的。这是著名的“囚徒困境”⑥ 问题,如何突破“囚徒困境”,如何实现社会最优,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基本假设
1.博弈者为A国和B国,两者在经济结构、开放度、通货膨胀史以及政府公信度等方面是相似的,因此,博弈的结构具有对称性;
2.两者在博弈中缺乏交流;
3.博弈的形式为一次性的静态博弈;
4.博弈双方的策略集合为“美元化(合作),维持原有汇率(不合作)”;
5.在各种策略组合下,双方的收益支付建立在初始的经济福利基础之上。
假设两国在博弈之前的经济福利分别为(P,P),因此,在策略组合“不合作,不合作”下,博弈的收益支付为(P,P)。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美元化既给一国带来收益,也给一国带来相应的成本。收益主要包括由于汇率风险的消除而产生的贸易和投资收益;而成本主要包括由于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导致的经济成本和铸币税损失。假设美元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收益为T,由于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导致的经济成本为M,铸币税的损失为N,由此得出下列美元化的静态博弈矩阵。
表2 美元化的静态博弈
A国 B国 合作 不合作
合作
(P+T-M-N,P+T-M-N) (P+t-m-n,P)
不合作
(P,P+t-m-n)(P,P)
(二)基本结论
显然,两国的行为预期有赖于各种参数的比较。一是需要比较T与M+N,及t与m+n之间的关系,即美元化给一国带来的净收益是否大于零(此处的T、M和N分别表示两国合作时,一国获得的贸易和投资收益、丧失独立货币政策的成本以及铸币税损失;t、m和n分别表示对方不合作时,一国单独实行美元化而得到的贸易和投资收益、丧失独立货币政策的成本以及铸币税损失)。二是需要比较T-M-N与t-m-n之间的关系,前者表示双方合作时一国得到的净收益,后者表示一方不合作时另一方得到的净收益。
结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如果不论对方是否合作,一国实行美元化的净收益都大于零,则两国美元化博弈的合理预期是一同实行美元化,“合作,合作”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
2.如果当对方合作时,一国实行美元化的净收益大于零,而当对方不合作时一国实行美元化的净收益小于零,即P+T-M-N>P+t-m-n,则存在两个纳什均衡:(P+T-M-N,P+T-M-N),(P,P)。且从社会角度而言,(P+T-M-N,P+T-M-N)严格优于(P,P)。如果T-M-N略大于零,而t-m-n远远小于零,则从社会角度讲,虽然(P+T-M-N,P+T-M-N)优于(P,P),但美元化博弈双方合理的策略选择为(P,P)。
3.不存在“囚徒困境”问题:如果(P,P)是唯一的纳什均衡,则(P,P)一定优于(P+T-M-N,P+T-M-N),此时,从社会最优的角度讲,两国都不实行美元化是最优的策略选择,也是博弈结果的合理预期。
(三)最优货币区标准与美元化
1961年,蒙代尔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概念。随后,麦金农(1963年)和凯南(1969年)对其进行了扩展。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一个地区是否应该进行货币合作,组建货币联盟(或一同实行美元化),主要取决于以下4个条件:区域内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各国面临经济冲击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跨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是否建立,区域之间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的程度。本文主要从前3个条件考察拉美国家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
区域内的贸易联系一般以一国面向区域内的进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来衡量,这又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该国的贸易开放度,以该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二是该国对区域内贸易的依赖度,以该国面向区域内的进出口额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衡量。显然,区域内各国的贸易开放度越大,对区域内贸易的依赖度越深,则区域间的贸易联系越密切,区域内各国形成货币联盟或一同实行美元化所取得的贸易和投资收益就越大,从而T就越大。区域内各国一同实行美元化给一国带来的贸易收益显然比一国单独实行美元化得到的贸易收益要大,因此,T>t。
各国面临的经济冲击和经济周期越同步,对独立性货币政策的需求就越小,因此,一同实行美元化给各国带来的经济成本M就越小。各国之间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取决于各国经济结构的相似性,下面将谈到,一国的经济结构是内生的,因此,一国加入货币联盟或与他国一同实行美元化,能使区域内各国的经济结构具有趋同的倾向。区域内的劳动力流动性越大,对独立性货币政策的需求就越小,因此,M就越小。此外,如果同欧盟一样,区域内各国能组建一种财政支付体系,则可部分替代独立性货币政策的功能,因此,M也就越小。
结合上面美元化的博弈论分析,可将最优货币区理论重新表述为:如果区域内各国的贸易联系越密切,经济冲击和经济周期越同步,劳动力流动性越大,而且建立了一种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则一国的T-M-N就越大。只要T-M-N大于零,从社会最优的角度讲,该地区就应实行美元化。这里又分两种情况:如果T-M-N大于零,且t-m-n大于零,则区域内各国之间博弈的结果就是一同实行美元化;如果T-M-N大于零,但t-m-n小于零,即一国单边美元化的净收益小于零,则各国之间美元化博弈的结果可能是都不实行美元化,虽然此时社会最优的结果是区域内各国一同实行美元化。为了实现社会最优,需要各国之间建立一种协调、沟通和合作的机制。
1.拉丁美洲与最优货币区标准
(1)贸易的开放性
按照麦金农关于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贸易的开放性可以增加美元化的收益,降低丧失汇率政策工具的成本。表3揭示了2000年拉美4个地区贸易开放度的情况,并列出欧元区的数据作为比较。这里的贸易开放度可定义为一国的进出口总额除以两倍的GDP。从中可以发现,拉美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贸易开放度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几乎所有中美洲国家都很开放,平均的开放比率超过45%,该比率甚至高于欧元区;厄瓜多尔、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十分开放;但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却很封闭,其贸易开放比率最多达到10%;虽然巴拉圭也比较开放,但阿根廷和巴西的极端封闭和乌拉圭的相对封闭导致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其开放指数很低。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秘鲁的相对封闭直接导致安第斯集团的开放度只达到中等水平。
表3 2000年拉美地区贸易开放度(占GDP的比重)
地区及国别
安第斯集团 玻利维亚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秘鲁
委内瑞拉
比率 20.1 16.7
15.2
35.2
13.2
20.2
贸易开放度
中等 低低高低中等
地区及国别
中美洲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巴拿马 哥斯达黎加
比率 45.5 28.8
26.9
77.1
55.9
21.7
38.7
贸易开放度
很高 高高
很高
很高
中等
很高
地区及国别 南方共同市场 阿根廷
巴西
巴拉圭
乌拉圭
比率 14.5 9.1
9.4
25.1
14.4
贸易开放度
低 很低
很低
高低
地区及国别
NAFTA
加拿大
墨西哥
美国
比率 25.3 36.1
29.7
10.2
贸易开放度
高 很高
高
很低
资料来源:根据IMF《2001年贸易统计年报》整理。
因此,在拉丁美洲,只有中美洲在贸易开放度方面比较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如果中美洲各国一同实行美元化,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和投资收益T;与之相比,在贸易开放度方面,南方共同市场各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2)相互的贸易开放度
评判一组国家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关键并不在于总的贸易开放度,而在于相互的贸易开放度。在这方面,相互贸易开放度可以定义为一国面向区域内的进出口额占其两倍GDP的比重。相互贸易开放度越高,一国对区域内贸易的依赖性越强,稳定区域内各国间的汇率就越有意义,各国一同实行美元化的经济价值就越大。表4揭示了拉美地区各国面向各地区的贸易额占其GDP的比重,并列出了欧元区国家的数据作为对照,欧元区的数据对应于欧盟成立之前的1998年。
表4 2000年相互贸易开放度(进出口总额除以两倍的GDP)
与下列地区之间的贸易额占GDP的比重
区域内的其他国家
美国
NAFTA总计 欧盟 美国与区域内其他国家之和
安第斯集团
3.1
9.3
10.3
3.5 12.4
玻利维亚
2.7
3.8
4.1
2.9
6.5
哥伦比亚
2.3
6.4
7.1
2.7
8.7
厄瓜多尔
5.5 12.3
13.6
6.4 17.8
秘鲁1.2
3.8
4.4
2.8
5.0
委内瑞拉
1.2
9.4
10.0
1.6 10.6
中美洲
5.8 20.3
22.5
4.5 26.1
哥斯达黎加
3.7 19.1
21.3
9.4 22.8
萨尔瓦多
5.7 14.1
15.6
3.1 19.8
危地马拉
3.9 12.0
14.3
2.3 15.8
洪都拉斯
5.7 48.7
51.2
4.6 54.4
尼加拉瓜
14.1 20.0
23.7
5.0 34.1
巴拿马
1.8
7.7
8.7
2.4
9.5
南方共同市场 6.1
2.0
2.3
2.6
8.1
阿根廷
2.8
1.4
1.6
1.9
4.2
巴西1.3
2.2
2.6
2.4
3.5
巴拉圭
14.0
3.1
3.2
3.4 17.1
乌拉圭
6.3
1.3
1.8
2.5
7.7
NAFTA
18.7
-
18.7
2.2
加拿大
28.4 27.7
28.4
2.6 28.4
墨西哥
24.6 24.0
24.6
1.9 24.6
美国3.3
0.0
3.3
2.0
3.3
智利4.3
4.6
6.1
5.3
8.8
欧元区的平均值19.5
资料来源:IMF《2001年贸易统计年报》。
从表4可以看出,除NAFTA外,拉美地区其他次区域的相互贸易开放度比欧元区的水平要低得多。下面重点考察南方共同市场和中美洲共同市场两个次区域的情况。
平均而言,2000年,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之间的贸易额只占其总GDP的6%,原因在于多数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的相对封闭性。南方共同市场区域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为36%,同安第斯集团和中美洲共同市场相比,南方共同市场要高得多,但与NAFTA的65%、欧盟的55%相比,这一比重是很低的。在南方共同市场内部,各国的相互贸易开放度又有很大差别:一方面,巴拉圭相当开放,且与南方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有很密切的贸易联系,从而其面向南方共同市场区域内的贸易占其GDP的比重接近欧盟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最大的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巴西,不仅相对封闭,且其面向南方共同市场区域内的贸易额只占贸易总额的14%。但自从1991年成立以来,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之间的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区域内贸易关税和壁垒的逐渐消除,这一比重还会不断上升。
中美洲共同市场的区域内贸易也不显著。2000年,该区域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14%,区域内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只有6%,中美洲共同市场主要与NAFTA成员国开展贸易(占贸易总额的50%)。区域内较弱的贸易联系可能源于20多年中美洲内部冲突的负面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中美洲区域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20%以上,但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之间的政治冲突,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的内战,严重干扰了区域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军事冲突的中止以及1991年旨在恢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特古西加尔巴协议”的签订,使区域内贸易有所恢复。
因此,虽然拉美各区域的贸易开放度较高,但由于区域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低,总体而言,除了NAFTA之外,各区域内贸易占两倍GDP的比重都低于欧盟的水平。所以,拉美各区域或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共同货币区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收益T十分有限;T值越小,形成货币区后的净收益T-M-N就越有可能小于零,从而使拉丁美洲越不可能形成货币联盟或一同实行美元化。在这一点上,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言,拉丁美洲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要看到,拉美各区域的贸易依存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中美洲政治冲突的中止,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拉美各区域宏观经济趋同政策的制定,拉美区域内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形成共同货币区的贸易和投资收益T将不断增大。
(3)经济周期和经济冲击的相关性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不对称冲击的发生使丧失汇率政策工具的成本是很高的。在上述博弈论框架中,经济冲击的不对称对美元化博弈双方净收益的影响体现为M的增加,经济冲击越不对称,M越大,净收益T-M-N越小,越有可能小于零,因此,博弈双方选择一同实行美元化的可能性就越小。计量分析研究表明,美洲地区的供给与需求冲击是不对称的,并且规模巨大,因此,经济冲击的相关性标准并没有为拉美地区的货币一体化提供足够的支持。
1994年,巴尤米和艾肯格林通过分析总需求与供给冲击的相关性对世界不同地区组建共同货币区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1969~1989年,美洲地区的任何国家组合都没有体现较强的经济冲击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南方共同市场各国和NAFTA内部,各国的经济冲击没有体现较强的相似性。除了经济冲击的不对称性之外,巴尤米和艾肯格林还发现美洲地区的经济冲击规模巨大,使美洲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或各次区域考虑货币联盟不具备可行性。⑦ 不过,巴尤米和艾肯格林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样本的时间跨度仅仅到1989年,即在NAFTA和南方共同市场创建的前几年。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观察到的,两个贸易集团创立之后,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的一体化以及南方共同市场区域内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得到深化,这会减少区域内不对称冲击的可能性。
对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集团的计量分析表明,无论在经济冲击还是在经济周期方面,区域内各国都具有较弱的相关性。1998年,利坎特罗·费兰多发现,同欧盟各国相比,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之间的经济冲击更为不对称。2002年,费尔南德斯·瓦尔多维诺斯则发现,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以及玻利维亚和智利之间的经济周期的协同性较低。与此同时,皮内达也发现,安第斯集团各国的经济周期具有较低的相关性。
在把1975~1989年与1990~1997年两个阶段作比较后,1998年利坎特罗·费兰多发现,阿根廷和巴西产出冲击的相关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加强,这意味着南方共同市场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可以导致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之间的经济冲击更具对称性。卡雷拉等人(1998年)及阿乌马达和马蒂雷纳-曼特尔(2001年)发现,20世纪90年代,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之间产出周期的相关性在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计量研究证明,拉美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冲击存在着较弱的相关性,因此,在上述美元化博弈框架中,M较大,博弈双方一同实行美元化的净收益T-M-N较小,它们实行美元化的可能性也就较小。但应该看到,随着区域内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各国之间经济冲击的相关性也随之加强,M随之减少。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在初始状态下,博弈双方一同实行美元化的净收益T-M-N小于零,从而不宜实行美元化,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T-M-N开始大于零,从而适合实行美元化。正如1996年弗兰克尔和罗斯所言,美元化的标准是内生的。
(4)跨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另一个标准是存在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这种机制可以缓和区域内不对称冲击的影响,从而减少放弃汇率调节机制的成本M。这种财政转移支付的联邦体系被认为是美国联邦货币体系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拉丁美洲,没有一个次区域已经形成类似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事实上,所有的次区域都还没有建立一种共同的预算。因此,在跨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方面,拉美没有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欧盟也没完全满足这条标准。欧盟尚未建立一种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以缓和区域间不对称冲击的影响,虽然它已经建立了所谓的结构基金(农业、区域和社会基金)及协同基金(cohesion funds),但整个集团的预算规模仍然很小(占GDP的比重不到2%),还不足以为区域间的不对称冲击提供一个缓冲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经济学家建议,将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特别是失业保险基金转移到欧盟预算中,以提高其缓和区域间不对称冲击的能力。
2.最优货币区标准的缺陷
从传统的最优货币区标准来看,拉美地区似乎不宜实行美元化,但应看到,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有缺陷的。
(1)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最优货币区理论没有考虑到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可调整钉住汇率制的不可持续性对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游资对欧洲货币体系的冲击,使其成员国间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加速了欧盟核心成员国的货币一体化进程。
(2)债务美元化对一国的汇率政策选择也具有重要影响。若一经济体的债务美元化程度较高,则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将是不可持续的;汇率的变动将给经济带来较高的成本。因此,在债务美元化条件下,美元化能给一国带来汇率稳定的额外收益。
(3)最优货币区理论没有考虑到新兴市场经济体所面临的经济政策的公信度问题。若一国政府缺乏公信度,则其宏观经济政策很可能是无效的,因此,与一个具有公信度的大国结成货币联盟,可以收到“进口”公信度的额外收益。在欧盟,德国是一个核心大国,德意志银行具有较强的公信度;但在拉丁美洲,没有一个国家和一个机构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因此,建立类似欧盟的货币联盟不能为拉美国家提供公信度收益,但若其一同实行美元化,却可以从美国“进口”公信度收益。
(4)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内生的。在加入货币区之前,一国可能并不符合传统的最优货币区标准;但一旦加入货币区,其宏观经济结构就会向货币区的核心成员国收敛(convergence),从而“事后”(ex-post)具备最优货币区标准。
(5)如果拉美国家一同实行美元化,则关于相互贸易开放度的分析不应局限于拉美,而应扩展至整个美元区。事实上,某些拉美地区对美元区的贸易依赖性是很高的,因此,适宜进行美元化。
(四)支持美元化的其他因素
1.总体金融开放性
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不稳定通过传染效应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由一国的不良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选择引起的国际游资冲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品性质,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在美元化博弈论的框架中,这对博弈双方的收益结构和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假设一国单方实行美元化对另一国产生的正的外部性为e:这种美元化降低了该国由于游资冲击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而使另一国被其危机传染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一国的美元化决定可使另一国获得一个正的收益。当然,如果一国已经实行美元化,另一国的美元化决定也会使其获得一个正的外部性收益E,而且E要比e大。原因在于,另一国的美元化会扩大美元区的范围,增加汇率稳定的可信度,如果美元区外的其他国家遭遇金融危机,美元化各国则更不易被其传染。因此,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一国的美元化决定对他国产生了正的外部性,从而导致美元化博弈双方的收益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表5)
表5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美元化的静态博弈
A国 B国 合作
不合作
合作 (P+T-M-N+E,P+T-M-N+E) (P+t-m-n,P+e)
不合作
(P+e,P+t-m-n) (P,P)
实证研究表明,拉美总体的金融开放度是相当高的。20世纪90年代初,若干计量研究评估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程度。2000年,利维·叶亚蒂和斯特策内格尔对拉美的情况作了总结。他们发现,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国际金融一体化水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提高,到90年代初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鉴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及流向拉美地区的外国资本不断增加,拉美的金融开放度还会不断增加。
2.实际美元化程度
传统最优货币区标准没有考虑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没有考虑到拉美国家较高的实际美元化程度。实际美元化、特别是债务美元化使新兴市场经济体不能有效地使用汇率政策工具对经济冲击进行调整,因此,实际美元化降低了一国由于官方美元化而丧失汇率政策工具的成本。在上述美元化博弈的框架中,实际美元化使博弈双方选择美元化战略的成本M和m大大减少,美元化的净收益大大增加,因此,即使根据传统最优货币区标准,唯一的纳什均衡为(不合作,不合作),引入实际美元化后,(合作,合作)也可能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
关于美元化的文献强调,如果一国具有较高的实际美元化程度,其拥有浮动汇率的优势将大大减少。原因如下:首先,较高的实际美元化程度将导致较高的债务美元化程度,即银行资产组合和大部分公共债务将以美元标价。在债务美元化条件下,货币贬值会对一国银行部门造成严重损害,2002年阿根廷的金融危机证明了这一点。况且,即使银行的外汇头寸已被套期保值,国内货币的急剧贬值会使许多国内企业无法偿付以美元标价的银行债务,从而使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破产的可能性增大。此外,由于许多公共债务以美元标价,货币贬值会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从而导致财政绩效的显著恶化。其次,如果一国经济高度美元化,由于国内工资、价格和汇率较高的指数化程度(国内的许多合同以美元标价),名义汇率的贬值会迅速导致通货膨胀。此时,名义汇率的贬值只会导致真实汇率的微小变化,而不能对一国的贸易收支产生明显影响。但名义汇率贬值却会导致国内价格的急剧上涨,从而使经济进入一个通货膨胀-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
许多拉美国家具有较高的、甚至不断增长的实际美元化程度。1999年,由巴利诺等人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1995年,拉美5国(阿根廷、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秘鲁和乌拉圭)实际上已经高度美元化,其国内银行的外国货币存款占广义货币M2的比重已超过30%。近期的数据也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和21世纪初之间,许多拉美国家的美元化比重在不断增长,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在美元化程度较高的南美国家尤为明显。在乌拉圭和玻利维亚,2003年年底,美元存款分别占广义货币的80%~90%;在秘鲁和阿根廷,这一比重接近60%。2000年,卡塔奥和特罗内斯指出,在这些国家,美元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同样很高,美元被普遍用作耐用商品的记账单位,有时还被用作支付手段。2001年,阿马斯也指出,如在秘鲁,2001年,ATM自动提款机上提取的现金约30%是美元,使用信用卡交易总额的35%是以美元标价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洲的美元化比重也在显著提高。根据中美洲货币委员会(CAMC)的数据,不包括危地马拉和巴拿马,中美洲国家以美元标价的准货币占M2的比重,平均由1995年的27%上升到2001年的55%。此外,一些中美洲国家公共债务的存量也已高度美元化。
3.公信度问题
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组成共同货币区的主要收益在于,由于汇率风险降低而增加了贸易和投资收益T,而未考虑这样的事实:在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在拉美国家,由于长期的通货膨胀历史和糟糕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普遍缺乏反通货膨胀的公信度,使致力于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长期无效。因此,进口另一国的公信度可以成为一国实施美元化的另一动因,所以,除了贸易和投资收益T之外,一国的美元化可以使其获得一种额外的公信度收益C。
一国因美元化而获得的公信度收益C,对其战略选择的影响相当于贸易和投资收益T的增加对其战略选择的影响:在前面的讨论中,不论对方合作与否,一国实行美元化而获得的贸易和投资收益T越大,(合作,合作)就更易成为博弈双方的占优策略,美元化博弈双方一同实行美元化的概率也就越大。即使根据传统最优货币区标准,一国实施美元化的贸易和投资收益T较小而不足以使其采取合作的战略,而公信度收益C的引入相当于增加了贸易和投资收益T,使博弈双方一同实行美元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即使拉美地区在贸易依赖度方面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由美元化而获得公信度收益将使拉美地区一同实行美元化的前景大为改观。
德意志银行进口公信度成为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最终加入欧盟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拉美地区,除了NAFTA外,没有一个次区域具有一个拥有良好的货币稳定历史,从而可以从其进口公信度的大国,这是拉美与欧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拉美不可能建立类似欧盟的货币联盟。在美洲大陆,对拉美国家而言,唯一真正可从其进口反通胀公信度的国家是美国,因此,与美国建立货币联盟或进行单边美元化成为拉美国家的最后选择。
4.重新考察相互贸易开放度
以上分析已经表明,拉丁美洲作为一个整体,其面向区域的相互贸易开放度是较低的,因此,似乎并不十分符合传统最优货币区标准。但考察拉美的美元化问题,在理论上应将拉美国家面向美元区的相互贸易开放度作为分析的重点。如果拉丁美洲面向美元区的相互贸易开放度较大,则其进行美元化的贸易和投资收益仍将是很大的,(合作,合作)仍然可能成为博弈双方的占优策略。
中美洲国家的区域内贸易额只占贸易总额的14%,从而不足以为其货币联合提供理论支持,但中美洲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却高达46%,因此,如果它们一同实行美元化,中美洲国家与美国将形成一个新的区域,中美洲国家对此区域的贸易额将占所有中美洲各国贸易总额的60%。此外,由于中美洲国家十分开放,其对新区域的贸易额将占其GDP总额的26%,这一比重较之欧盟的比重还要大。如果将厄瓜多尔及其他使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列入新区域(美元区),这一比重还将有所升高。如果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形成货币联盟(或单边美元化),或中美洲各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得以持续恢复,这一比重还将显著升高。在此情况下,中美洲国家一同实行美元化的收益将是很大的。
安第斯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与美国有着较密切的贸易联系(与美国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37%),然而,与中美洲国家相比,由于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较小,相互之间的贸易联系较弱,开放度较低,安第斯集团与新区域(安第斯集团加上美国)的贸易额仅占其GDP的12%。尽管如此,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厄瓜多尔的官方美元化、玻利维亚和秘鲁非常高的实际美元化程度,以及该地区建立货币政策公信度的普遍需要,为该地区一同实行美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南方共同市场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只占贸易总额的15%。与多数其他拉美国家相比,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与欧盟的贸易联系较之其与美国的联系更为显著。由于大多数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相对封闭,其与新区域之间的贸易额只占其GDP的8%;但是,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实际美元化程度很高,且阿根廷存在严重的公信度问题,因此,有人支持南方共同市场各国一同实行官方美元化。
三 动态博弈与美元化
在美元化博弈框架中,引入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美元化正的外部性之后,如果美元化战略的净收益不够大,则美元化博弈双方可能陷入“囚徒困境”:对博弈者而言,(不合作,不合作)成为占优策略,但从社会角度讲,(合作,合作)却是社会最优的。如何解决博弈双方的“囚徒困境”问题,实现社会最优,一直是博弈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种途径是在博弈双方之间建立一种交流机制,消除双方行为的不确定性;或建立一种惩罚机制,如果一方不合作,则对其进行惩罚,从而改变博弈的收益结构,使(合作,合作)成为博弈的占优策略。在美元化博弈框架中,由于博弈者是各个主权国家,类似的惩罚机制在法律上并非总是有效的,任何一国都会以维护国家的至高利益为由,选择不合作的战略,因此,交流本身并未解决美元化博弈的“囚徒困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弈双方选择不合作战略的激励始终没有消除。
在理论上,静态博弈的“囚徒困境”问题可通过博弈的动态化加以解决。在上述博弈框架中,动态化的引入产生了一种可能:从静态看,美元化博弈双方的占优策略为(不合作,不合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博弈的不断重复,博弈的收益结构会发生变化,在某个时点之后,双方的占优策略将变成(合作,合作)。为了获得未来双方合作带来的较高收益,即使在博弈之初,双方的静态占优策略为(不合作,不合作),它们也会选择合作,以使博弈得以不断重复和延续。这对拉美的美元化前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从初始条件来看,即使拉美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并不适合美元化,但美元化博弈的动态化可能使拉美国家为了未来的长远利益而一同选择美元化。
研究表明,最优货币区标准实际上是内生的,完全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并非建立单一货币区的必要条件。1996年,弗兰克尔和罗斯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并根据欧盟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一国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不能仅仅根据该国的历史数据来衡量,因为一国加入货币区之后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因此,从“事后”(ex-post)来看,该国很可能是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的。他们认为,基于历史数据,一些国家可能是欧洲货币体系较差的候选者,但无论如何,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本身为贸易扩张提供了足够的激励,从而导致欧洲货币体系内各国商业周期更高的相关性,因此,一国更可能是“事后”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而非“事前”。
在以下分析中,笔者吸收了弗兰克尔和罗斯关于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性的思想,把美元化博弈的分析框架动态化,为拉美的美元化提供理论支持。
基本假设:
1.静态博弈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把博弈动态化主要为了解决美元化博弈的“囚徒困境”问题,因此,假设在初期,T>R>P>S。
2.美元化博弈无限重复,在第一期,合作表示实行美元化,不合作表示不实行美元化,维持原有的汇率制;第二期以后,合作表示维持美元化,不合作表示退出美元化。
3.博弈的收益结构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由于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随着博弈的重复,双方的贸易联系逐渐加强,经济周期逐渐同步,因此,博弈双方在“事后”逐渐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选择合作战略的收益越来越大,从而R(t)成为时间的增函数。在某个时点之后,R>T,从而(合作,合作)成为博弈双方的占优策略。
4.如果一方在动态博弈中选择不合作,另一方将在下一期之后的所有博弈中选择不合作,从而动态博弈在下一期以(不合作,不合作)的战略终止。美元化动态博弈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基本结论:
1.由于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美元化博弈双方选择合作战略的收益R越来越大,因此,合作的激励越来越强,即使T>R[,0]>P>S,在某个时点t[*]之后,R[,t]*>T>P>S,合作将成为博弈双方的占优策略。
2.在第一期,即使静态博弈具有“囚徒困境”的特征,(不合作,不合作)是唯一的纳什均衡,但引入时间因素之后,为了得到由合作带来的未来长远收益,双方开始具有一起合作的巨大激励,从而有利于社会最优的实现。
3.如图2所示,当t<t[*]时,美元化静态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为(不合作,不合作),此时,博弈一方仍面临另一方不合作的风险,因为尚未确定另一方是否重视合作的长远利益,而放弃不合作的短期利益。因此,当t<t[*]时,博弈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美元化动态博弈的前景,但是,博弈双方的交流和某种制度的建立可以增加博弈者行为的公信度,从而有利于美元化动态博弈安全渡过这段危险期。当t>t[*]时,(合作,合作)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此时,美元化进程得以自我持续,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四 结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拉丁美洲并不十分符合传统的最优货币区标准,因此,在美元化的静态博弈中,(不合作,不合作)可能成为双方的占优策略,但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国的美元化对他国产生了正的外部性,从而改变了静态博弈的收益结构;考虑到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存在的实际美元化问题,由于美元化而丧失独立货币政策的损失很小,一国还能从美元化中获得货币政策“公信度”的收益,因此,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在美元化的静态博弈中,(合作,合作)很可能成为双方的占优策略,从而为拉美的美元化描绘了美好的前景。此外,由于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美元化博弈的动态化更为拉美地区的美元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在动态化框架中,适当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拉美地区正在这方面不断地前进。
至于拉美地区美元化的具体路径,可能的前景是:某个具备条件的次区域(如中美洲)率先实行美元化,然后,其他地区逐渐跟进。
注释:
①Bufman G.and L.Leiderman," Currency Substitution under Nonexpected Utility: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y,Credit & Banking,Vol.25,1993; Melvin.M.and B.Peiers," Dollar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ational Remedy or Domestic Dilemma"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Vol.14,1996.
②Frieden J.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ollarization: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in Dollarization:Debates and Policy Alternatives,edited by Eduardo Levy-Yeyati and Federico Sturzenegger,Cambridge,MIT Press,2003.
③Aumann.R.J.,Game Theory 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Edited by John Eatwell,Murray Milgate and Peter Newman,The Macmillan Press Limited,1987.
④在一个博弈中,纳什均衡指博弈各方的一个战略组合。这个组合具有这样一种特征:如果其他所有人都按照组合中的战略行事,则在没有任何外部干预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偏离自己在组合中的战略。
⑤这里仅考虑纯策略纳什均衡,对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由于经济含义的局限,在此不作考虑。
⑥“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甲乙是同案犯,被隔离审讯。如果两人都不招供,因为证据不充分,两人都只能判刑1年。如果只有一方招供,属立功表现,功罪相抵,无罪释放;而另一方则属抗拒从严,判刑10年。但如果两人都招供,则各判5年。在这个案例中,虽然两人都不招供是对双方最好的战略组合,但博弈的结果却是双方都招供了。
⑦Bayoumi T.and B.Eichengreen," One Money or Many? Analyzing the Prospects for Monetary Unification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No.76,Princeton,New Jersey,University of Princeton,September,1994.
标签:南方共同市场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合作博弈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中美洲地区论文; 经济学论文; 欧盟论文; 中美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