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陶瓷洁具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论文_周玖萍,张存钊,高建明

周玖萍 张存钊 高建明

(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255100)

【摘 要】目的:对某陶瓷洁具生产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现状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粉尘检测显示球浆、注浆、施釉和球釉CTWA分别为1.5、1.2、1.3、1.1mg/m3,不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其危害等级均为I级。噪声检测显示球浆、施釉和球釉的LEX.8h分别为87.5、88.0、92.0dB(A),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危害等级分别为I级、I级、II级。球浆、注浆、施釉及球釉作业岗位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论:该项目属职业危害严重项目,且需要整改。

【关键词】陶瓷洁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为加强工作场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要求,作者于2014年8月3-5日对某陶瓷洁具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类容与方法

1.1 评价类容 以该项目为调查对象,选择其原料车间、成型车间、施釉车间、烧成车间、分检车间为调查点,球浆、注浆、验坯、修坯、施釉、球釉、干燥窑出入口、烧成窑出入口、分级包装等作业岗位为关键调查点,收集归纳、整理与职业病危害相关资料

1.2 评价方法 根据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1.2.1 现场调查 调查该项目的一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材料、产品、作业环境、识别并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情况,了解其一般职业卫生状况、卫生防护设施、综合防尘、防毒及防噪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与使用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卫生资料的建档与管理、职业健康检查等情况。

1.2.2 现场检测 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采样[2],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第1分部分:总粉尘浓度》、《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分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第7部分:高温》、《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第8部分:噪声》、《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等进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或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检测(1-7)。

1.2.3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有《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人:噪声》等(8-14)

1.2.4 评价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健康监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职业卫生管理等。

1.3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有关要求,制定详细的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案。采用相关标准或规范,并使用经计量检测合格的检测仪器监测采集,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职业卫生学调查 调查显示该企业生产陶瓷卫浴产品,年产量为120万件,现有生产员工270人,其中男性员工为210人,女性员工为60人。公司实行生产岗位责任制,每日8h工作制,每周为5个工作日。生产车间有5个,分别为原料车间、成型车间、施釉车间、烧成车间、分检车间。建立了较好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配备有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预案等均较完善,能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应急救援设施配置到位,警示标志醒目。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良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粘土、长石、黑泥等,窑炉燃料主要采用天然气。主要工艺流程:模具设计→母模制作→生产模制作→注浆成型→修坯→半成品检验→施釉→烧成→分级检验→包装。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陶瓷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等。部分作业点同时存在粉尘、噪声和毒物。见表1

表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2.1 粉尘 对主要作业岗位空气中粉尘浓度及防尘措施控制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选择球浆、注浆、验坯、修坯、施釉、干燥窑、烧成窑、分级包装等9个作业岗位的空气粉尘(总尘)浓度连续3d进行采样、检测,取最大值,结果见表2。同时对原料车间、成型车间采集积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别为29%、35%。

积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显示原料车间和成型车间积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大于10%,按矽尘容许浓度进行评价,球浆、注浆、施釉及球釉作业岗位的总尘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计算其危害等级,G=WM×WB×WL,式中:G为分级指数,WM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B为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为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其中总尘超标作业岗位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0%-50%之间,职业接触比值为1~2之间,体力劳动强度定为II级,结果显示球浆、注浆、施釉和球釉作业岗位总尘危害均为I级,见表3。

表3 各作业岗位空气中总尘危害分级情况

 2.2.2 噪声 对球浆、注浆、验坯、修坯、施釉、球釉、窑炉、分级包装等生产噪声的作业岗位进行等效声级的测定并换算成8h等效声级(LEX,8h ),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作业岗位噪声强度检测结果(dB/A)

注:各作业岗位劳动者日接触噪声时间每周5d,每天8h。

生产车间噪声以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主,检测显示球浆、施釉和球釉作业岗位的LEX,8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最高点达92.0dB(A)。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规定,球釉作业岗位噪声危害等级为II级(中度危害),球浆、施釉作业岗位噪声危害均为I级(轻度危害)。由于目前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特点的限制,不可能完全隔离噪声。必须加强噪声作业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降低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2.2.3 其他有害因素 对干燥窑、烧成窑出口、入口4个作业岗位进行WBGT指数测量,共检测12个高温作业点次,WBGT指数范围为24.5-32.0℃,根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和接触时间率进行评价,WBGT指数均符合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干燥窑和烧成窑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因此主要有害物质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干燥窑、烧成窑出口、入口设4点,进行STEL检测,结果显示:一氧化碳的STEL在1.3~7.5mg/m3,二氧化碳的STEL在900~1500 mg/m3,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2.2.4 关键控制点 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卫生检测结果,认为球浆、注浆、施釉、及球釉作业岗位为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

2.3 通风抽排情况 该项目排气口均设置在车间底部,顶棚有轴流风机。选用8347A手持式风速仪,参照《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15],测量各车间排气口风速,检测显示排气口平均风速均达应满足风速,见表5。

表5 各车间排气口风速情况

注:以8次/h的换气次数计算工作场所排风口应满足的风量(16)

2.4 个人防护用品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配备有工作服、棉纱口罩、防毒口罩及橡胶手套等个体防护用品。经调查,有接尘作业人员佩戴棉纱口罩,不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

2.5 卫生辅助用室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该项目卫生特征等级为3级,按相应要求设置了更衣室、淋浴室、盥洗室等相应卫生辅助用室。

2.6 职业卫生管理 调查发现该项目配有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工作场所未设置中文警示标识及公告栏。

2.7 职业健康监护 定期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开展在岗位期间体检,无职业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职业禁忌证患者。对全部工人就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展开调查,内容涉及: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患者权力保障、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关于粉尘、噪声和毒物防护等共20条。计算总知晓率:总知晓率(y)=各条目知晓的人数之和/(总条目数×总人数),各条目知晓的人数之和为3240,总和知晓率(y)=3240/(20×270)=60%(17,18).

3.讨论

3.1 评价 调查显示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生产性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经检测球浆、注浆、施釉及球釉作业岗位总尘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球浆、施釉、球釉的LEX,8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且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相关规定,结合该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等综合分析,认为该项目应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3.2 建议 陶瓷原料粉碎时采用湿式作业,在设计储藏室、混料车间时,应当减少这些原料的搬动,减少扬尘现象。混料时可采用机械联动作业,避免人工操作,减少接触粉尘机会;球浆、注浆、施釉及球釉作业岗位加装移动式抽排气装置,保持作业环境有效通风抽排;根据现场风速检测情况,建议换气次数增加至12次/h;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标的岗位或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吸声、减振等降噪措施,缩短噪声接触时间;高温窑炉与劳动者有效隔离,保持作业环境有效通风,保证劳动者电解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供给,采用轮换工作,避免发生职业性中暑,并在烧成窑出入口安装CO、CO2气体报警装置。

用人单位应给作业人员配发有效的防尘口罩、防噪耳塞,加强个体防护。安排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健全相关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并根据现状评价提出的建议加以整改,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2.1 -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2.4- 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89.8 -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第8部分:噪声(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6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89.7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第7部分:高温(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周玖萍,张存钊,高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某陶瓷洁具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论文_周玖萍,张存钊,高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