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论文_陈云

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论文_陈云

陈云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为做好建筑的抗震设计,应对建筑设计和基础结构设计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抗震设计更加合理,使建筑物真正起到抗震作用。为此,本文探讨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影响

目前来说,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质量。抗震是建筑物应具有的基本性能,为此,应切实做好建筑抗震设计。然而,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以良好的建筑设计为基础。为此,有必要分析探讨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从而使建筑抗震设计能够更加合理,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浅析

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应对建筑进行设计,设计是施工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周边的环境条件、区位优势、气候天气状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只有做好设计方案,才能为后续施工建设提供有力的指导,从而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为实现抗震设计,应在建设设计的各个环节融入抗震理念,从思想观念上加强抗震设计方面的重视,这样才能使建筑物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支,而建筑设计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前提保障。为切实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应注重建筑设计和建筑抗震设计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物真正实现良好的抗震效果。通常来说,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切实融入抗震理念,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因为方案一经确定,如果要进行大范围改动会非常麻烦,也会耽误后期的施工建设,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全。只有做出科学的设计方案,才能在施工中做好构件安排及材料设置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利于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断提升。

二、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抗震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抗震设计。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注意遵循相应的原则[2]。首先,应切实遵循国家对于抗震设计方面的规定,在设计时一定要按照相应规范,力求实现抗震技术的合理应用。在设计之前,应加强对当地的考察,对当地情况具有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抗震设计更符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做好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双方存在的关系,切实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保障,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建筑抗震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于现有的技术较为落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相关要求,因而不利于建筑物的安全,难以保障建筑物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另一重要问题是难以做到建筑设计与抗震设计的有机结合。目前来说,很多抗震方面的理念都由外国引入,而外国的理念在实际过程中,难以符合目前国内建筑的实际情况,难以在现有基础上做到创新,因而难以保障建设抗震设计的顺利进行。目前来说,在抗震设计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因而无论是理论还是抗震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为此,在日后抗震设计过程中,应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注重抗震理念和技术的学习,逐渐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抗震设计路线。

三、隔震性能设计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包含的部分较多,涉及到工程组成的各个部分。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砌体房屋设计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拉及受扭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结构隔震基本知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结构的材料、砌体结构构件计算、钢结构的连接、钢结构构件计算、钢屋盖、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砌体材料及其主要力学性能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设计对于工程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本文中,主要将隔震设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良好的隔震性能设计对提升隔震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行隔震性能设计便是以下分析的重点。

(一)基础隔震性能设计

在建筑抗震技术中,得到较高认同的就是基础隔震。经过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根据多次强震实践发现,基础隔震能用非常少的成本投入得到极高的安全系数。而且,基础滑动隔震效果还不会因为地面运动频率的变化而受到较大影响,更不会有共振情况出现。

在基础隔震中,主要是加入隔震层,该隔震层设计不需要很高的要求,但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可靠性,其位置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计原理主要是对地面运动结构进行控制,当有地震发生的时候,隔震层可以吸收能量,降低构件发生的地震反应,从而有效提升建筑物安全性能,使其内部结构不会因为地震而造成较大破坏,同时也保证了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其不会感到强烈震感。而且,基础隔震还能够有效避免建筑物结构内部发生次生灾害,避免了主震后避震疏散。

在基础隔震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场地宽裕。一般对于隔震层的设计需要大基础一圈,这就需要宽裕的场地保证。二是需要在隔震层四周有土墙的设计,并且上部还要设计墙外狭道,这样可以避免地震时由于上部结构移动出现的不良后果。三是基础隔震设计要能方便检查,并且要保证隔震装置更换的便捷性。四是为了确保管线能够满足隔震层位移需要,一般选择柔性连接设计或者是球型接点设计,同时还需要注意安放装置,预留出足够的检修空间。五是在联系通道设计上,要注意的是既要确保畅通无阻,还要保证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变形。

(二)中间层隔震性能设计

就中间楼层而言,同普通建筑物一样,一般下部结构都是接触地基的,所以墙体数量问题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对于处在隔震层以下的楼层,一定的抗震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较为狭窄的市区场地,一般可在地面以上进行隔震层的设计,利用空中变形不仅能够达到对用地的有效节约,还能够降低地基的挖土量。

在中间层隔震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到防水、隔音等,还需要保证立面的协调性,有较高的美观度。而且,对于中间层的建筑外墙,一般要设计水平缝。其次在设计中考虑到防火问题,注意对防火区间的科学划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如电梯井、设备管线等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贯穿隔震层问题。最后在选择隔震装置以及布置隔震装置上,注意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隔震层刚度适中原则。以水平刚度来讲,一般受到强风侵袭,隔震层的初始刚度必须充足,当遇到较大地震时,为了降低水平地震的影响,隔震层需要有一定的柔性变形。二是满足隔震装置的基本要求。为了应对大地震,更好的发挥隔震功能,对于隔震装置的竖向承载力是有着较高要求的,而且,还需要隔震装置具备充足的水平变形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对建筑物的良好支撑,不会在地震中产生失稳破坏。不仅如此,对于隔震装置的要求,还需要其具备稳定的自动复位能力,即使发生大地震,也能够完成初始位置的复位,这样隔震装置就能在余震发生的情况下,继续发挥隔震作用。

四、结语

本文浅要分析探讨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相对来说,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实现建筑物良好的抗震效果,应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抗震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满足人们对抗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小云.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4,(13):377-377.

[2]严朝宗.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4,(30):40-40.

[3]肖茹丹.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95-295.

论文作者:陈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论文_陈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