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地勘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变局与趋势对地勘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2013年一201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7.7%、7.3%、6.9%?。矿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似的规律性周期,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由于增速放缓,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业的投资热情也锐减,根据国家矿产资源报告显示,2015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3万亿元,较上年下降8.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008亿元,下降14.4%;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3425亿元,下降5.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366亿元,下降17.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588亿元,下降2 3%旧1。
(二)国家各种政策的变化对地勘经济的影响
地勘行为是处于经济发展前端的先行性产业,也是处于矿业开发产业链前端的基础性产业,因此受国家宏观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及投资政策的影响明显。一是国家财政政策的变化对地勘经济的影响。财政资金必须坚决退出商业性地质工作,将全部集中于基础性,公益性性地质,资金投资规模大幅缩减,利润大幅减少。二是国家税制改革对地勘经济的影响。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6号),规定矿业权流转必须按照自然资料类无形资产的财产权缴纳营业税,无论通过招投标,还是委托等方式取得的财政出资的项目,都要缴纳营业税,同时营业税改增税对钻探及整个地质勘查行业税收也产生影响。税改将进一步增加地勘单位的项目成本,地勘成本攀升,利润相当程度的减少。
(三)深化改革措施对地勘经济的影响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此方案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对地勘工作影响巨大的双刃剑。由此地质工作必将向市场和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绿色发展迈进,已从单一的以服务找矿转向多目标服务进行。
二、有效的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认清当前形势,顺势而为,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常中央全面把握国际经济发展格局,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所做到重大科学判断。"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实现整体跃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只有树立新常态的思维,用新常态思维来研判面临的地勘经济形势和环境,才能正确的谋化下一步的工作和未来,全面推进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地勘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大地质"思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更加有力有效地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地质工作提供支撑",力求科技创新,从科技创新中发现新的机遇,发挥地质工作的独特功能,从传统的地质找矿,向城市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调查及公园申报、优质矿泉水和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水土重金属污染调查与防治、地下水监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工程勘查、应急水源地勘查、海岸带地质调查方面发展。加大环境评估力度,对一些加大环境质量的项目我们要主动参与作为,对一些不符合环境质量的项目我们要坚决制止."大地质"的范围与民生息息,发展空间巨大,如: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调查,为城市地铁,地下综合管线规划的线路走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土壤地质调查成分可为农业地质提供研究的方向,通过地球化学调查,掌握土壤元素物质组成,优先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开展土壤地质化学评估,划分土地地球化学等级,优先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适宜生产区。它们隐含着巨大商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亚地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世界级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而且我国有与中亚五国有多条区域跨境的成矿带,主要包括阿勒泰、准格尔成矿带、中亚天山成矿带、卡拉姆一塔里木成矿带和兴都库什一帕米尔一西昆仑成矿带,找矿潜力巨大。且这些地区勘探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向增速发展的过渡阶段。"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这地质工勘、水文地质等地质行业带来各种商机。地勘单位在立足本省的同时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向省外、境外市场拓展。
(三)创新完善发展机制,是确保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找准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根据从已完分类改革的地勘单位情况分析,公益类的地勘单位约为92%,其中公益一类约为30%,公益二益约为62%。国家对公益类的单位定位很明确,公益一类是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由政府确立业务定位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公益二类是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支持保障,这类事业单位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而从地勘业发展的长远来看,解决资源问题的地质工作,主要是依靠市场,需求主要也来源自市场,财政投入比例将会越来越小,但是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地质工作需求,正在迅速扩大,其中大部分属于公益性质。因此地勘单位要找准自已的定位,明确公益性地勘工作职能,确定提供政府购买性服务为主的发展方向。
2.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竞争优势
目前地勘单位同质化现象严重,资质规模大同小异,同业竞争日趋惨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良好的品牌和口碑是立足之本。如何树立品牌,一是修练内功很重要,要有过硬的技术的水平,良好的服务,才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二是是要重视单位资质建设,针对产业发展做好资质申报,争取过硬的资质。三是要引入市场经营机制,确立市场意识,工作的重点、服务内容和经营决策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四是对项目进行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对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资金实现全程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项目的效益。五是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各专业经营实体竞争力,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地勘单位通过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单位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主动融入,提高服务品质,抢占市场分额
地勘行业长期发展下来已形成了"百局千队"的局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地勘单位尤其是公益二类地勘单位,属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范围,应从原有被动承接项目到主动融人,只有很好的融入地方经济,才能求得生存。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渠道,保持信息通畅,提高队伍的服务质量及水平,增加客户的认知度,形成客户对地勘单位的技术依赖性。地勘单位应从自己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领政府的需求,推行订单式服务,稳固市场,提升顾客满意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优化人才结构,建立精锐的人才队伍
随着地勘单位服务功能不断向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治理、生态地质等"大地质"方向拓展,原有的人才结构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技术、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是新经济形态下地勘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工作,着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地勘队伍人员老化严重结构、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层,缺乏中间力量,比例不合理,能独立承担项目的人相对较少,缺乏开拓性和创新型人才等人才队伍现状,要做好人才的中长期的规划工作。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分配制度,奖惩制度进行优化创新,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经济发展新常态给地质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传统地勘工作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一定会开创地勘经济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才新.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 发展研究, 2017(7):93-96.
[2]林敬东. 新常态下地勘经济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林敬东[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5):75-76.
[3]毛成栋, 王志刚, 张靳. 供给侧理念下的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发展探析[J]. 中国矿业, 2016, 25(11):6-10.
论文作者:179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地质论文; 经济论文; 单位论文; 常态论文; 市场论文; 成矿论文; 工作论文; 《科技尚品》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