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级团委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基层共青团改革研究论文

基于县级团委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基层共青团改革研究

谭 毅

(四川省团校,四川 成都 610100)

[摘 要] 共青团改革的议程已经延伸到基层团组织一级。评价共青团改革成败得失十分重要的观察点在基层团组织。研究表明,县级共青团改革的策略包括:用改革要求统揽团的工作,完成某一战线的改革任务,以改革为契机谋求发展支持,等待上级组织的统一部署。县级共青团改革既存在改革表态较多,改革思路不畅,改革举措不足等直观性问题,又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基层共青团改革需要强化基层共青团工作县域统筹;进一步明确县级团委的主要功能;落实县域共青团工作的政治保障和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在改革中的积极性;补短板与抓亮点相结合;合理利用网络助力改革工作。

[关键词] 共青团改革;基层共青团;改革策略;深层次问题

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中,群团改革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青团的改革更因其与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关系而备受关注。其重要的改革思路是“减上补下”,夯实基层基础,解决共青团工作力量的“倒金字塔”问题。团中央领导同志也曾强调,“基层薄弱是这次共青团改革需要破解的重大难题,加强基层是改革的方向,是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的重要任务”[1]。共青团改革是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次契机,同时,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改革的必然要求。研究基层团组织的改革认知与行为也有利于破解共青团改革研究不深入、重形式轻落实等问题[2]。县级团组织则是基层共青团改革的最重要推动力量,所以本文选取县级团委这一视角来研究基层共青团改革的相关问题。

法律中,防卫过当是指:“防卫人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施防卫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苔丝虽一直深受亚力克的迫害,但在杀人案件中,亚力克并没有对苔丝实施行为上的迫害,更达不到威胁苔丝生命的程度。无威胁生命的行为,也不存在自卫。所以苔丝杀人并非法律上的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而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引导以理性的、文明的、正当的途径来解决法律纠纷,而不是采取非理性的、古老的、野蛮的方式解决。且不论任何理由,主动采取行为对他人进行伤害,其行为本身就是犯罪。

一、已有研究回顾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国外对共青团组织的相关研究较少,很难找到直接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推荐理由:本书将文字、地图、图表、图片有机结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国家版图、中国版图、地图上中国版图表达、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地图法规等内容,集科普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对进一步普及国家版图知识,提升全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国家版图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和利益的氛围将起到积极作用。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入选“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国内有一些关于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专项研究,主要从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展示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依据这些研究,共青团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层组织有效覆盖不足;组织设置模式缺乏创新;基层组织不活跃,吸引力凝聚力不足;团干部能力和作风存在问题;外界对于基层共青团的支持不足,工作资源匮乏;能力缺乏问题,缺乏整合资源的能力,缺乏服务青年的能力等。[3][4]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强党建带团建、主动融入公民社会、加强基层共青团组织自身管理、基层团组织参与式管理、建立网络团组织等。[5][6]应该说这些研究成果有相当的价值,对于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剖析也很到位,较有启发性。但这些研究也存在同质化倾向,方法和视野较为单一、理论深度存在不足,也没有将其纳入共青团改革的大局中进行审视。但评价共青团改革成效,基层导向和基层视角是一个核心标准[7]。因此,需要在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基层团组织运行对改革的反应及行为。

藜麦是什么?超市里看实物,远看像小米,近看却差得远;再查植物的全貌,远看像高粱,但姿势长相也十分不同。这种神秘的东西并非我国原产,菜市场也难觅其芳踪。但近年它成为美食博主们的最爱,素食者们更是对它青睐有加。

二、研究思路与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研究基层共青团改革,选取的研究切入单位是县级共青团组织,这主要基于县级团组织在全团组织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县域共青团要贯彻落实团中央、省级团委和地市团委的政策和工作部署,是团的政策落地的重要枢纽性环节;另一方面,县域共青团领导和指导最基层的团组织开展活动,塑造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良好形象,是基层团组织活动政策导向监控者和基层工作创新的策源者。如果单纯就基层共青团组织论基层共青团组织就会显得全局性不够,这样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研究只能局限在共青团活动研究,与共青团改革的宏观背景和艰巨任务缺乏有机联系。此外,我们可以从近两年出台的共青团改革文件和实行的改革具体举措中看出,共青团工作的县域统筹被多次强调,这正是基于共青团基层组织力量分散薄弱和县级团组织的上述地位。因此,本文以县域共青团组织为主要分析单位。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的实际需要,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收集西部某省级行政区县域共青团工作的资料,对县级团组织的共青团改革策略进行研究,也附带关注团中央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基层团组织中的落实情况,希冀发现县域内共青团改革的情况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样本抽样基于事先通过网站、工作交流、私人关系等各种渠道收集在共青团改革和共青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县级团委名单,以及其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由于经费限制,本研究没有对样本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进行技术处理,而是原原本本展示了各地的样本数量。西部某省级行政区县域共青团质性资料收集时间是2017年3月~5月,其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质性资料列表

续表表1 质性资料列表

三、县级共青团组织的改革策略及其问题分析

通过对质性资料的详细阅读,结合研究目标,本文将其中的改革表述分为改革表态、改革思路和改革举措三个方面,见表2。截至资料收集时,从共青团改革的总体布局看,共青团系统内县域共青团的改革时间表还未正式确定,加上很多全团层面的改革文件仍然在陆续出台,所以很多县域团委多改革表态,但改革思路和改革举措还在谋划之中,在文件中的体现是口号多、整体上的深入思考少,更多的策略是结合已做的特色工作搞共青团改革背景下的基层共青团工作创新。总体上看,在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的工作计划中,不少县级团组织提到了共青团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并将共青团的特色工作与共青团改革结合起来,不少县级共青团组织表示他们的工作计划要“深化共青团改革创新”,改革思路上要“找准改革方向,围绕党政中心和青年需要”,转发和传达了团中央的改革文件,“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下面具体详细分析质性资料所反映的县级共青团组织改革的策略和相关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县级共青团组织的改革策略

虽然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完整,且资料更多反映的是县级共青团在共青团改革中的问题,但从县级共青团的总结和计划中关于改革的表述,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县级共青团领导机关关于县级共青团改革的几种策略。

虽然不少县级团组织都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中提到了改革的相关议题,如改革的意义、机遇等,但没有与正在从事的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缺乏对改革和常态化运转的通盘考虑,往往只是知道全团都在谈论改革,自己不谈论就会显得落伍,但对自己该如何做又缺乏心得,只能在文字上勉强呼应一下。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本来就面临“服务大局”和“主责主业”协调或融合问题的县级团委既要服务于党政中心工作和县域内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又要开展自身常规工作,在这种多重任务下推动共青团改革需要很强的注意力管理能力。

殊相是对象的模板,这是我们关于对象的前语言理解。从此前语言理解进入对句子的分析是可取的。但是进一步的追问是,这种前语言理解的根据在何处?要回答此问题,我们需要回溯到弗雷格所提出的语境原则,“必须在句子的语境中研究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询问语词的意谓”。[注][德]弗雷格:《算术基础》,王路译,王炳文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9页。

1.用改革要求统揽团的工作

将团中央改革的文件和改革的口号套在团县(区)委现有的工作中,这又包含将改革相关内容视为现在工作的背景而前置于现有工作和将改革与工作相结合进行交叉表述两种方式,如某地团县委工作计划文件的表述是“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改革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思维模式,顺应改革,主动出击,在共青团改革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另一团县委的表述是“以共青团改革为契机,加强中学中职学校团的建设,全面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的建设,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多种方式联建共建团组织”。

2.完成某一战线的改革任务

共青团改革中不少战线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其作为对共青团整体改革中某“条”的统筹性文件,具有较清晰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许多县级团委将团中央某个领域的改革目标要求(如团青比指标)中与县级共青团直接相关的部分率先纳入到本地相关工作计划中,如某地团县委表示要“严格发展标准,规范入团程序,提升学生团员发展的质量,实现团学比例逐步达到标准,2016年,我县初中团学比例33.07%,力争3年内控制在30%以内”。

3.以改革为契机谋求发展支持

县级团委提供的质性资料反映出其在改革敏感性、思路和举措方面存在不少直观可见的问题。

新媒体和地方传统媒体分别代表了不同视角的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与人们想象的恰恰相反,它们两者之间往往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的重要作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虽然中国地方传统媒体展现出衰败的迹象,新媒体展现出一片光明的前途,但是社会在某些领域的话语权处于真空状态,为了填补这个真空需要地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努力。

4.等待上级组织的统一部署

GB 50869—201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中要求传统填埋工艺填埋作业应实行单元分层作业:①每一单元的大小应按现场条件、设备条件和作业条件而定,一般以每日1层作业量为一单元为宜,以便每日一覆盖;昼夜连续作业者可按交接班为界,每班作业量为一单元;②单元内作业应采取层层压实的方法,垃圾的压实密度应>0.6 t/m3;③每层垃圾厚度应为2.5~3 m,一次性填埋处理,垃圾层最大厚度为9 m;④每层垃圾压实后必须覆土20~30 cm。

(二)县级共青团组织改革暴露出的直观性问题

充分利用共青团改革的契机,争取本地党委和政府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制度性支持,如某地团县委在工作计划中写道,“根据共青团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恳请县政府,按在校学生人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0元的标准,将学校团队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各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

1.改革敏感性有待加强

部分县级团委在自己的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中完全没有提及改革,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改革表态都没有丝毫提及。所有县级团委论述共青团改革的内容最多不超过300 字,占总结及计划内容篇幅的比例普遍在5%以下,在文件中专辟章节论述共青团改革的县级团委可谓凤毛麟角。这反映出县级共青团组织对将改革纳入本级团组织重点工作的敏感性还十分不足。此外,甚至有县级共青团将几年前就开展而自身未完成的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作为共青团改革的亮点,2017年还在讲相关工作的完成情况。这表明该县级团委对共青团改革的时空认知是严重不敏感的。

只有极少数县级共青团就改革问题专门列出一点加以论述,相当一部分县级团委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中对改革较少提及甚至只字未提,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访谈,得到最多的答案是“还没有改到我们这一级来,只有等待”。其他回答也差不多这个意思,如“我们基层只是执行上面团委布置的任务,目前还没有说具体改什么”,此外还有一部分县级团干部刚到任,不清楚共青团改革的状况,所以也只有等着上边的指令。

2.县级团委主要领导推动改革的成本与收益权衡问题

GNAT内隐测量的效度方面,通过对四种敏感性指标d’的因子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其中三个敏感性指标(d’)共同度均大于0.6,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除此之外,四种敏感性指标(d’)的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431、0.752、0.613和0.680,其相关程度较高.表明本研究GNAT测评程序的结构效度良好.

这是第一个方面论及的对改革的敏感性不足的必然结果,因为没有对改革的敏感性就不会去仔细思考如何改革。对改革的认识浮于表面,用被动表态代替主动落实,用口号取代措施的情况较为普遍。对改革的思考少的结果就是改革思路的混乱。例如,有的地方没有领会高层面的共青团改革精神,却有自己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存在明显的牵强附会之嫌;有的地方有改革表态,甚至有改革思路,却不见具体的改革举措;改革思路与改革举措之间明显脱节,缺乏相关性。

3.改革举措尚显不足

一方面,县级共青团工作围绕地方中心成分偏大,其举措与共青团改革结合不紧密,形成本地中心工作与共青团改革“两张皮”的现象。另一方面,县级共青团普遍将常规工作的做法作为共青团改革的措施,在执行上级改革举措之外缺乏事实上的具体改革举措。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改革表态较多,改革思路不畅,改革举措不足。

前言:在射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其应用的效果,可以确保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质量,就要采取更好的应用方式,确保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县级共青团组织改革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就本研究的主题“基层共青团改革”而言,从资料所反映出来的上述直观问题和县级共青团的改革策略中,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有繁重的改革任务叠加庞杂的常规任务所造成的县级团委干部精力不足的因素,也有县级团委工作受本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影响巨大的因素,还有县级团委的整体工作力量和工作能力不足的因素等等,以下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深入思考。

1.共青团改革与既有工作有效协调问题

参照贵州省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进行分级,每个养分指标均为6级水平,分别为1级(极丰富)、2级(丰富)、3级(最适宜)、4级(适宜)、5级(缺乏)、6级(极缺乏),并简单分为上等、中等、下等3级[14],各种养分含量分级指标见表1。

2.改革思路需更加清晰

在法学论文标题中,反语、夸张等修辞格很少见到,但比拟、对照等修辞手法常常运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准确、正式是法学论文的最主要文体要求;而夸张等修辞格会影响其准确性,反语等诙谐性修辞与法学论文的庄重风格不甚符合。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上述关于共青团县级及基层组织的研究之上,此外我们还结合共青团改革和当前共青团工作的其他相关议题进行资料收集和问卷设计。与共青团相关的其他大多数课题一样,总体上说,本研究是一项旨在了解共青团改革在基层的基本情况的课题,实践导向多于理论探索,但我们也期待能从共青团改革的实践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团干部的流动性较大,这一点在县级团委领导班子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往往是还没有熟悉共青团工作就被转到其他岗位去了,团干部熟悉乃至研究共青团改革缺少足够的时间保证。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相关的制度、政策快速积累,本身就需要团干部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紧紧跟随顶层设计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改革实践,这对团干部的政策意识和政策能力要求很高,许多县级共青团的领导同志是不具备这样的政策能力的。此外,县级及以下共青团改革空间不大,共青团工作在整个县域整体工作中比较难受到重视,所以主动钻研改革的成绩未知,却要面临改革冒进和偏离政治方向等改革风险。以上几个原因综合起来表述就是:县级团委主要领导认为改革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改革的动力、时间和能力都存在相当欠缺。其结果就是:不少团县委的主要领导同志不会思考甚至主动屏蔽改革这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3.全团统一部署与基层先行先试的协调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或称“决策中的实验主义”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形势下依然有其重要功用,这种“摸”或者“实验”本身被当成顶层设计的一部分,是改革战略设计的重要内容。近几年的群团改革也不例外。在召开党中央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之后,设置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和共青团重庆市委等单位试点,为群团改革全面推进积累经验,这都是中央层面的统一部署。然而改革逐级自上而下的特征使得在省级共青团、市级共青团改革方案等基本改革文件未制定的情况下,县级及以下共青团改革缺乏先行先试的授权,也没有其他迹象表明县级团委以下有先行先试的自主权。这就使得在团中央和团省委改革如火如荼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县级以下共青团对改革持一种旁观者立场,抱有一种“等待改革到来”的心态。

4.团的整体性改革与某个战线改革的推进时序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到目前为止,团中央、省级团委和市级团委的改革方案已经依次出台,关于这三级改革的整体部署已经基本完成。而在团中央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关于某个战线的改革措施也陆续出台,到现在为止依然在不断出台。团中央出台关于某个战线的改革措施与省级团委、市级团委制定本级团组织改革整体方案是同时进行的,而层级越低的团组织其改革方案越具体,甚至直接就是关于某个领域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这在县级及以下共青团组织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低层级团委可能因担心自己先出台的改革方案与某个战线的改革举措相龃龉而抱观望态度到最后一刻,最终完成命令式的改革任务而不考虑本地实际。也就是说,团中央关于某一战线的改革措施具体,推进快,但低层级的整体性改革却只有在上级改革整体部署完成后才能开始,还必须考虑其改革与团中央具体某一战线的改革是否矛盾,这就浪费了大量的改革时间,且没有考虑本地实际的空间。

5.共青团与相关组织之间的制度化机制问题

基层共青团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与党委、政府、其他群团、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制度化机制。目前看来,共青团中央正在加紧制定和完善团内的规章制度,形成团内的治理体系,部分省级共青团也根据团中央制定的团规来制定本级行政区域内细化的团规,但其他层级的团组织在团规制定方面则要相对落后一些,使得团内的制度大部分由上级共青团提供,然而不少团规在不同层级却不是自动实行的,需要以上级制定的团规为依据去制定同级党政认可的团规。关于党团关系等共青团基本定位的内容不会有任何争议,但关键是这种关系在具体的运行中如何得以实现,特别是如何在县级及以下实现。上级团组织与党政、群团和社会组织建立的制度化机制在县级及以下团组织显得相对弱化,基层共青团运转体制环境理应作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突破。

你们这样一提醒,我便想起来了。老冬瓜把手里的烟杆举了举。我知道他跟谁有仇了。这仇有年数了。他八成是想杀咱院长。

表2 共青团改革内容在县域共青团工作总结和计划中的体现

续表表2 共青团改革内容在县域共青团工作总结和计划中的体现

四、基层共青团改革的对策建议

根据质性资料分析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基层共青团工作县域统筹

我国县乡行政体制的设立和变动因应了经济社会实际情势的变迁,而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变迁同样要考虑这一变迁的影响。此外,共青团在改革开放前的组织设置与行政体制保持了相当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虽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后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但这一共青团组织设置的主要模式依然没变,只是在局部采用驻外团工委、新领域建团等方式作为补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共青团组织参考行政体制的变革逻辑,采取与行政体制相一致或协调的组织关系模式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这在基层组织本来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尤显合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乡镇政府的职能重心偏向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而县级政府通过“乡财县管”、人事权上收和对县域内许多战线工作的垂直管理实现了县域行政职能的统筹行使。以这种县乡行政模式为参照,调整县级团委与基层团组织的关系,必然要求县级团委对共青团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当然了,共青团工作县域统筹也是基于县域内各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薄弱的现实要求。鉴于基层团组织力量薄弱、资源分散、队伍不足等问题,建议对团干部、财政列支的共青团工作经费进行“县级团委统筹管理,基层属地使用”改革;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建立县级共青团统一工作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资源互补。

(二)进一步明确县级团委的主要功能

“上下一般粗”是共青团“行政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共青团改革必须要破除的。必须充分认识到,不同层级的团组织其功能应该有所区别,或者说其实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方式和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共青团地方委员会核心工作任务》(中青发〔2017〕11 号)对地方各级共青团的职责做了一定程度的明确,其中规定“团县(市、区、旗)委机关负责各项工作的精准实施,加强资源协调,做好对各类基层团组织的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并推动基层进行首创”。建议将这一规定更进一步细化,并结合县级团委工作与上级团委和基层团委职能的界限和衔接机制的相关规定,才能使得县级团委的主要功能具备可操作性,在坚持上级团委和本级党委双重领导的前提下增强县级团委的自主性,为推动基层首创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

(三)落实县域共青团工作的政治保障和政策保障

作为我国群团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式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号)的发布为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明确提出“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强调要“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要求“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特别是关于“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的论述是共青团等群团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建议将文件规定的相关保障措施在县域落地生根的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县级及以下群团工作的政治保障落到实处。随着国家层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许多省级层面相关规划的出台,我国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政策体系建设提上日程,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时期常态共青团工作的理想抓手。青年工作的政策化为破解县域共青团工作难题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整合县域内现有青年政策,在搞好县域青年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地青年发展规划,以获取改革年代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政策保障,争取政策资源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支持。

(四)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在改革中的积极性

自上而下的改革可能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基层信息的了解不足,对基层意见的尊重不够,从而增加改革落地的难度。为此有两种解决办法:留够基层操作的余地,或者增加基层意见上达的机制。最好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目前看来,高层级共青团组织的改革方案在保证改革基本方向的前提下,留给了基层足够的余地,但一些基层需要的基本制度设计是否遗漏则需要基层反馈改革意见,且这种改革方案中需要基层团组织执行的刚性举措是否适当也需要下级反馈。由上至下的改革举措传导需要基层团组织自下而上的信息回应,只有有了这样的反馈机制,基层共青团组织的行动回应才可能有质量上的保障。

(五)补短板与抓亮点相结合

借助改革契机,及时补齐基层团组织“党建带团建”、团组织经费保障、党政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党的领导集体和主管领导个人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和研究解决共青团工作问题等方面的体制制度机制短板,全面推进基层从严治团,补齐基础团务短板。与此同时,基层团组织要在有基本组织和工作保障的前提下,继续推进“一团一品”,抓新时代的基层共青团特色工作,形成共青团改革的生动基层实践。这也要求基层团组织要处理好全团统揽性项目与本地特色项目的关系。

(六)合理利用网络助力改革工作

一方面,基层团组织要提高利用互联网的本领。互联网已经是实实在在的青年生活空间,共青团必须占领这一空间,不能只在线下隔“空”喊话。互联网可以帮助基层共青团快速高效完成基础团务、青少年思想引领、青年服务等工作。近年来网络共青团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但基层团组织使用网络开展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还是相对欠缺的。共青团基层组织要以用网为主,辅助高层级共青团组织占网引导网络舆论,协助互联网监管部门管网。另一方面,基层团组织要认识到互联网的限度。互联网不是万能的神话,不能用互联网取代线下的共青团工作。例如,共青团组织生活、基层共青团基础团务中的一些环节如缴纳团费等通过互联网进行就可能丧失其严肃性和仪式感,有悖于从严治团的基本要求,通过互联网联系团员青年也不如面对面交流所获取的信息量大。因此,基层团组织既要善加利用互联网,又要做好线下的工作,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秦宜智.抓住改革的机遇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和工作[N].中国青年报,2016-10-20(3).

[2]胡献忠.共青团改革议程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1).

[3][7]吴庆.基层共青团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全国192个县的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1).

[4]蔡宜旦.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的困境调查与路径思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

[5]李志东.共青团夯实基层基础的改革思路解读——以贵州省惠水团县委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6(11).

[6]童潇.对做好共青团基层工作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一个社会学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09(3).

[中图分类号] D2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297(2019)05-0053-08

[作者简介] 谭毅,四川省团校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政治与治理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重点课题“基于基层团组织视角的共青团改革研究”(2017A0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露萍

标签:;  ;  ;  ;  ;  

基于县级团委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基层共青团改革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