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年轻志愿者正在行动_国际志愿者组织论文

北京的年轻志愿者正在行动_国际志愿者组织论文

北京青年志愿者在行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青年志愿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年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可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水平。

作为共青团“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短短几年,就在青年中和社会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声势,谱写了当代青年的青春之歌和文明之歌。

献出一片爱心

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

1993年12月5日,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宣布成立,从此,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广泛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在北京青年中正式安家落户,有了自己的组织依托。

1994年新春伊始,首都大中学生志愿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94新春热心行动”,在北京站为回家探亲、度假的旅客提供周到的服务。他们冒着严寒为返乡的民工送上开水,他们跑前跑后帮年迈的旅客搬运行李物品,耐心地为八方旅客提供各种咨询,为晕车的旅客准备了药品。他们热情真诚的举动、做平凡小事的精神,感动了那些常年工作在外的游子,感动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外地旅客感慨地说:“在一些青年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今天,大学生能这样做很难得。”

的确,在一些人感叹人情冷淡、道德滑坡之时,青年学生的志愿之举无疑是一股清风,给人以慰籍和希望。

北京有许多为共和国的建设辛勤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简称“三老”)。主动为“三老”提供医疗护理、送菜上门、临终关怀等服务,帮助老人们安度晚年成了北京青年志愿者的一个主要服务内容。协和医院的青年志愿者定期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的博士导师骆耕漠老人进行身体检查,为了骆老方便,把心电图等多项检查都安排在骆老家中进行。宣武医院的志愿者为老人办了“蓝卡”,在看病、取药、住院等方面实行优先。著名京剧艺术家王玉荣身患绝症住进天坛医院,医院的青年志愿者经常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整理卫生,多方悉心照顾,使老人安祥地离开了人世。在北京松堂医院这家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里,常年都有志愿者帮助老人在这里度过人生的最后日子。

根应该扎在这里

青年志愿者活动一产生就为社会注入了新鲜力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1994年5月4日,北京青年志愿者在人民大会堂从乔石、丁关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志愿者大旗,走向农村、走向山区。

市卫生系统组建了青年志愿者山区医疗服务队,帮助农村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为北京市提前三年实现小康的目标贡献力量。积水潭医院和地处深山、医疗条件落后的门头沟区斋堂医院建立了固定的医疗服务关系,三天内全院报名要求服务的志愿者就有300多人,原来规定只在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中招募志愿者,结果不少五、六十岁的老医生也报了名。这些志愿者都是医院的骨干,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们都是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去服务。他们白天为群众诊治疾病,晚上讲课培训当地的医务人员;他们为当地医院送医疗器村,帮助当地医生分析病例,为当地医生提供进修学习机会。他们说:“要为山区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首都大学生志愿者多次放弃寒暑假休息,奔赴京效山区和革命老区,几十万莘莘学子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北京山区致富贡献力量,为老区的建设贡献力量。”几年来,京郊所有山区县都留下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足迹。

1994年暑假,北京建工学院的大学生放弃了打工挣钱的机会,到怀柔县小梁前村开展支教服务,为山区孩子补习英语、数学等文化课。林业大学的学生到密云、延庆等县,帮助当地开发林业资源,协助建立高效林业基地,培训林业技术员,协助指导山区绿化。农学院的志愿者结合所学专业,在平谷开展农学、果林、兽医等方面的服务。还专门有一批帮助农村妇女的志愿者,她们住在农家,为农家妇女讲实用技术。外语大学的学生还举办了农家妇女英语培训班。

今年暑期,首都大学生志愿者又在京效开展了“百校百乡结队互助奔小康”行动。通过支教扫盲、科技开发、师资培训、技术合作等方式,为提高山区人们的科技文化水平,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北京高校还组织了到延安等老区的支教扫盲志愿服务队,为老区发展做贡献,李岚清副总理出席了他们的出征仪式。“爱心献山乡,互助奔小康”已经成为首都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行动。今后五年他们将连续开展“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的行动,诉说着一个心愿,升腾了一片希望。

为了祖国的荣誉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个国际大都市和对外交往中心,许多国际大型会议和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观察中国的窗口。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北京人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北京青年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已经给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朋友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90年,北京团组织就组织了20万青年“义务服务总队”,参加亚运会的接待、交通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这是北京青年志愿者最早参与的一项重大国际活动。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有3万青年志愿者投入服务。在运动员驻地、比赛场馆、旅游景点和交通车辆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一天工作常常是十六、七个小时;残疾人运动员去长城游览,来自武警部队的志愿者硬是把60位坐着轮椅的运动员抬上长城,使运动员不仅领略到了万里长城的雄伟,更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热情好客和崇高的精神;为了做好开幕式的表演,不少人退掉了定好的探亲车票参加表演训练,有的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持训练,又有多少人无暇照顾病中的父母和妻子、儿女,有的推迟了预定的婚期,冒着七、八月的酷暑训练。在比赛场地,为各国运动员呐喊加油助威的志愿者在烈日下一坐就是一天,他们还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的语言为运动员助威,不少外国运动员激动地说:“听到啦啦队员的助威声,就如同在自己的国家一样。”

北京青年志愿者是各国运动员到中国后见到的第一批中国人,也是他们离开中国前看到的最后一批中国人,在很多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目中:这就是中国。一个志愿者说得好:“我们的言行代表着中国,那不只是自豪,同时更是责任,只能干好。”

今年9月份,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0万名北京青年志愿者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口号,担负了大会的社会宣传和社会环境服务,迎送各国代表和会场服务,交通引导和信息咨询服务,参加陪同和商品导购服务,以及资料收集和课题研究等十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在会议期间他们克服了情况复杂、工作量大等困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出色表现得到了几万名世妇会代表的首肯和赞许,保证了大会的成功,也实践了他们在誓师大会上的庄严承诺:弘扬奉献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平等发展,传播友谊和平,开展热心服务,笑迎五洲宾朋,服从组织纪律,国家利益为重,继承优良传统,再创更大光荣。增进了世界对中国和北京的了解,也使中国和北京进一步走向世界。

路远天地宽

在青年志愿者的带动下,社会行动起来了。上至六、七十岁的沧桑长者,下至十三、四岁的学生,许多人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早在今年年初就有许多人给北京志愿者协会打来电话,表达了他们希望为世界妇女大会服务的心声,他们说:“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却能汇成海洋。”各级领导多方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创造条件,他们说:“这是在为社会创造文明和希望”;有见识的企业家慷慨出资,他们说:“金钱不等于文明,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为社会文明出力。”

北京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在首都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找到了结合点,找到了它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青年志愿者们的行动在创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塑造了自身。正如一名常年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说的那样:“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在接受学习和锻炼,这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一步,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更深地感受到了一个人生存于社会的价值,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片广阔的土地,我们在这片沃土上耕耘,也品尝到丰收的喜悦。”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广大青年在精神上得到了新的升华,同时,它也把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爱心唤发出来,并把友爱与关怀播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再过五年,历史的车轮就要驰过二十世纪,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当代青年必定要托起共和国的明天,要成为跨世纪的人才,创造跨世纪的文明,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北京青年已经高举起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坚定、自信地走在了这条大道上,去跨越世纪,创造明天!

标签:;  ;  ;  ;  ;  

北京的年轻志愿者正在行动_国际志愿者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