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社区构建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文,网络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 G64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700(2007)05-0026-04
一、简介
由于网络学习的发展,网络学习社区(Networked/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逐渐引起了教育者们的重视,加之互联网在家庭和学校的普及,网络学习社区的发展非常迅速。学生们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如学校)中所形成的社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到网络学习社区中,并参与其中同自己相关的学习活动。
Fernback认为,CSCL环境中的社区概念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作为场所的社区、作为符号的社区和作为虚拟的社区[1]。作为场所的社区是指,可以将CSCL小组看成存在于Internet空间中的社区。它具有促进统一的力量,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社区包容在一起。作为符号的社区是指,CSCL包含一个符号维度,能够为参与者赋予一定的社区意义,并通过他们之间的沟通形成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从而促进社区的形成。作为虚拟的社区是指,在任何情境中,社区呈现在每一位成员的头脑中,即能够随时想到社区的存在。CSCL社区的范围可以很大,能够横跨大洲或者全球。但是对于成员来讲,社区存在的前提是他们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个体意义、相互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相互之间发生的讨论是社区存在的主要标志[2]。
在教育系统中,可以为网络社区设置日程、指导规则与协议。当分析社会交互、社区和自我意识时,所有这些内容都应考虑进去。虽然虚拟“自我”同现实中所展示的“自我”存在不同,但这种不同的可能比较小,除非参加者的任意行动超越了自身特性。因此,这些不同不能使“自我意识”同网络学习社区中学习有任何相关性[3]。
关于社区的组成要素,Selznik认为,它包括7个要素,即历史、身份、相互关系、兼职、自治、参与和集成[4]。对于网络学习社区而言,Schwier认为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三个要素,即:未来的定位、技术和学习[5]。因此,网络学习社区应该包括10个要素。这些要素对于理解和分析网络学习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Selznik注意到当社区成员之间分享历史与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提炼出一般兴趣时,社区将会更加强大。此外,对于身份理解的分享亦将在团队中得到发展,并将加强他们的共同身份。
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参加者(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具有连续性。不能积极参与到讨论过程或者同各种班级活动中,学习者将很难成为社区的一部分,而实际上这样的学习者也不会“存在”。这是看得见的实体社区同网络社区中所存在的“消极成员”的本质区别。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参加者为确保自己的“存在”而在同其他参加者沟通时必须付出一致的努力。此外,学习者还需要在结构和内容(感兴趣的讨论主题)上表现自己的“存在”。
学习社区的未来定向也体现在许多不同层次中。当某特殊群体选择了相同的课程时,我们可以说一个陌生的社区即形成了。它的目标是为了完成学习计划,并且获得学位。某学习社区可能会在学习某门短期课程时形成,它所存在的时间可能仅有几个月。但最可能发生的是学习者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研究和社会关联中形成社区。
学习的属性是非常广泛和情境化的,并且因此成为网络学习社区必须的要素。“社区由其参加者共同建立或者解散,该过程并不是依靠其组织者或者管理者”。因此,当时机成熟时,社区能够有自己的社会指导规则,选择自己的领导者,并且由他们自己承担对社区的管理和规范。对于一个成熟的社区来讲,需要实现对所有要素的集成。因此,建立信念声明机制和发展小组规范是社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此外,社区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点,即“在支持个体表达的基础上建立小组身份”。
对于网络学习社区来讲,技术支撑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是网络学习社区的依托,如互联网、计算机、软件学习环境等。没有技术就很难谈得上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当前能够用于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技术非常多,如论坛、聊天室、知识管理工具、Blogs和电子邮件等。技术是网络学习社区的重要支持手段。要实现在环境中成功和有效的学习和知识建构,必须对它们进行有效设计。
二、网络学习社区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有效学习环境对学习的支持是通过由教师和学生小组所组成的四种教育过程实现的,并且成为网络学习的基础。该四种教育过程是:
1.反应过程
其含义是对其它参与者的请求给予响应,即一种交互的反馈过程。在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学生从最初的无响应到仅响应教师,最后到响应其他学习者。
2.促进高级推理过程
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课堂中,该过程需要学生从简单依靠对所发现的问题或主题进行澄清,到依靠他们对这些问题或主题进行仔细辨别,并且能够对信念或假设进行深入辨析。当学生们进入推论阶段时,由于他们倾向于在所处的实践环境中获得某种指导,然后通过归纳、演绎或者算法实现对问题或主题的解决。通过这样的途径他们即进入到判断阶段。在该层次需要形成基于小组的决定、评估和评价,也可以对内容提出批评。最后是策略形成阶段。该过程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阅读任务中,并且能够形成独立的实践计划。
3.鼓励支持性的交互过程
该过程的发生主要表现在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反馈、对社区的效果进行反思以及提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主张。社区的参与者需要主动地形成这些社会技能,包括学生们需要一定的热身运动以了解彼此、获得明确的交流能力、彼此接受和支持以及能够建设性地解决冲突。在早期阶段应引导学生对彼此的能力进行评价,针对网络学习社区中所出现的、同先前知识、技能和技术等相关的问题提供帮助。
4.社会过程
小组凝聚力的形成使得小组成员由游离于外围状态到深入小组活动内部过程中,因为他们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相关活动,将小组成员凝聚到某个网络学习社区中,并促进小组获得成功。如果个体学生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和积极的相互依赖,他们所承担的任务将包括小组项目、工作分配、分享学习工具和信息、承担特定的角色,并且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奖励。
三、网络学习社区的影响因素
网络学习社区通过提供高度交互环境以促进协作和有意义学习,并且显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较高价值。网络学习社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交互性、协作机会、有意义的和促进动机的环境、一个持续的和可利用的学习环境。
1.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学习社区的关键变量。然而,不同于经常伴随一系列对话模式的传统班级交互,如“开始——回答——评价”[6],在线讨论为持续沟通提供了多种类型的线索[6]。这种多种交互结构能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教育功能。其目的是促进交互小组的动力,以使得网络和学习社区更加满足教育的需要。
2.协作机会
社区成员之间的协作是知识建构的本质。通过增强协作,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同社会网络相联系的协作活动中,并以此为他们提供清晰的表达、讨论、反思学习策略和自我改变的动力与机会。网络学习社区强调分布式专门知识的重要性[7],并认为它是协作学习的理想场所。不仅学习者的专门知识在这些社区中存在很大不同,而且学习者的大体人数、社区成员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也非常不同。广泛协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使得学习者利用学习实现成为21世纪的生活主宰成为可能[8]。
3.有意义的和促进动机的环境
知识总是置身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并且不能使它从学习和使用的情境中区分开来[9]。单独依靠向学习者介绍原型的或者非情境化的概念,即便它们已经得到很好的说明,也不能保证能够充分地促进学习。电子网络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全球化环境中处理真实的生活问题成为可能,并且网络社区能够为基于项目的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提供不断进步的有意义环境[10]。网络社区也创建了所谓的“听众效果”[11],并使得学习情境更加富有启发性。
4.持续的、可利用的学习环境
情境的独立性和非同步性是网络学习社区的两个与众不同的属性[12]。持续的和可利用的学习情境使得教育评价可以面向更多的参加者,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支付能力或者不能参加全日制学习的个体。对地点和时间约束的解除使得学生参与远程学习成为可能,对于身体失能者来讲更是如此。此外,在快速变化和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多数人越来越呈现出对继续学习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它需要更加灵活的教育环境。正如Negroponte所提出的,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人们“将面对越来越少的用于相处的特定地点和时间”[13]。虚拟学习社区能够在教育领域中实现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
四、网络学习社区的构建
当把学生们组织到小组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技术,并且当向他们提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任务需求之后,应开始促进每个小组参与到处理关于同某特殊阅读策略相关的先前知识的活动中,如辨别主要观点等。通常情况下,首先需要对学习策略进行模拟,即为识别主要观点而利用Web页面呈现技术,并对课本内容进行解释。然后,在所有具有明确观点的小组新成员中,需要运用恰当的策略以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们在网络学习社区中所承担角色包括四种,它们分别是:
1.提案者
某学生提出一个方案,并发布到线状讨论区中,以介绍他对在成员间利用问题作为催化剂的策略与对话动机的理解,如详细介绍在利用该策略时如何对内容进行处理等。如果因为某些成员的缺席而导致讨论滞后时,提案者也需要承担鼓励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的角色。
2.反对者
针对某位同学提出的方案,反对者扮演的是对立面,对提案者所提出的任何事情进行质疑,如提案者困惑的、不实际的和不完善的地方在哪里?反对者角色应确保小组中的任何人都能理解和接受该策略。
3.监督者
当某学生首先阅读论坛中来自其它小组的贴子,然后在自己小组发布介绍其它小组对策略的理解的帖子。监督者应协助小组理解完成目标的时间,以及小组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包括各自答案之间的关系等。
4.概括者
承担此角色的学生在周末时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概括,包括对讨论效果的评价、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等,并将结果发布到小组论坛中,以得到小组成员的确认。最后,概括者将帖子发布到公共论坛中供其它小组参考。
网络学习社区的构建可以依据“技术——社会——教育”三维理论框架。各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
1.技术层面
当前,迅速发展的无线通讯技术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关于教育模式的设计、开发和实现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限制,使建立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学习社区成为可能。对新的技术来讲,实用性和易用性是构建社区的基本需求。为了让社区成为高效的学习工具,还需要与其有关方面的支持,如只有当学生适应和掌握了技术和通讯模式,他们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因此,教育设计者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技术的透明化[14]。在技术层面上对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议如下:
(1)保证实用技术的易用性以满足社区的需要。易用性是建立交互式网络社区的基本需求。而且,应满足人们容易参与网络讨论[15]。此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网络学习社区的交互属性,并因此选择恰当的基于计算机的技术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沟通。
(2)提供足够的技术培训与支持。为了学习者掌握参与网络社区所必需的技术,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支持是必须的。对于培训的形式,面对面的培训有时可能更加需要和有效。当培训和支持需要跨越一定的地理位置时,为学习者准备同技术问题相关的书面材料将更加方便他们的使用。此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他们所关心的新技术问题,应互相交流,彼此鼓励,以促进他们从其同伴那里获得支持。
(3)为促进协作而充分使用媒体资源。面对面交流是一种理想的沟通模式,甚至成为人们识别分布式学习环境和传统社区沟通的基本形式。然而,就像Jones所指出的“面对面交互不是一定要隔断其界限。同样,将人们之间交流、社区建构或者理解作为理想的意愿同样也是不必要的”[16]。因此,为实现特定学习环境下的协作,设计者应尽最大的可能使用在线沟通。
2.社会层面
技术的独立性“既不是社区固有的,也不会导致任何对信息、意义和理解交换的需要”。实际上,它是社区成员相聚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归属感。同时,它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结构以将人们联合在一起,并成为社区建立的极为重要的方面[17]。为了形成和维持社区的凝聚力,实现学习社区之间的联合,设计者需要认识到,并且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系。对于缩短社区距离和建立社会团结,需要做到:
(1)执行交流的规则。规则通常是在学习社区的发展中形成的。规则的有效交流(如诚信问题)有利于为社区成员提供安全的讨论空间。而且,为了实现有效的交互,需要学习者积极参与在线活动并经常发布信息以分享期望。
Newby在测试基于不同计算机通讯方式的属性和能力时,在电子交流中发现了不同类型的规则[18]。设计者需要识别网络学习社区中的普遍规则,并与参与其中的学习者对这些规则进行协商,然后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规则进行修改,并在交流过程中尝试执行这些规则。
(2)在识别个体差异的同时维持小组身份。小组的显著身份能够鼓励社区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小组规则周围。因此,它对于帮助社区中的学习者将自己看成是小组组成的一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在该过程中可以分享相似的兴趣与价值。从另一方面讲,学习社区不仅基于成员的相似性,也基于他们之间的差异。学习社区强调分布式专门知识的重要性,它让不同的观点相聚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小组的多样性。这两方面所强调的内容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但是对于维持小组联合和个体差异的平衡来说,它既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例如,设计者可能设计某些活动,以突出学习者的相似性或者他们所参与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强调同质观点贡献的重要性。
(3)提供足够的协调和支持。为促进交互和社会支持的恰当结构是社区学习的需要。学习者在网络社区中实现社会化,并且形成有效的社区。交互性不仅发生在学习者本身,也必须设计完善的在线课程。Northrup认为社区所提供的交互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主要依据特定的学习成果而定。同教师利用多种技能促进面对面的课堂交流一样,在线交互的促进者应该基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结构和学习者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协调程度。例如在指导偶然的社会性讨论时可能需要较少的协调,然而对于促进复杂的协作学习活动则需要较高水平的协调[19]。
3.教育层面
教育层面对于从其它网络社区中辨别学习社区非常重要。学习社区可以有效地促进协作活动,它具有特定的教育目的和社区学习范式。在设计过程中重视教育层面能够使无线通讯媒体获得效益的最大化。在构建网络社区时,从教育层面考虑主要应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1)了解学习者。当前,教育范式的重点已经从知识传播转移到知识建构。学习者作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应该基于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背景为个体发展提供机会。设计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构建学习者当前的理解”。在难以提前获得有关学习者能力和技能信息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演示和原型的形式收集来自学习者的反馈。网络学习社区为教育者评价学习者的理解情况提供了许多交流的机会。在每次评价之后,设计者或者教师应为不同个体的学习过程提供足够的支持。设计和开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2)为鼓励协作成就而设计学习活动。“协作对于认知和社会学习而言是最有效的方式”。为确保在网络中执行和总结有效的协作活动,建议设计者在规划阶段,为目标参加点准备某种确定程度的知识。此外,还需要基本了解学习者的特征。知识能够帮助设计者的开发活动,以实现在不同情境中或者不同地点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3)灵活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社区的效果依赖于为探索、讨论和反思所选择的真实主题。因为学习社区建立在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的假设上。因此,学习内容和目标是协调的,并同学习过程结合在一起,二者不能分离。精确的学习内容应基于学习者的兴趣和小组的交互属性。在学习社区中应保证学习内容具有较高程度的灵活性。为保证所应用学习模式的效率,需要提供来自教师和其他专家的支持。例如,对于培训教育者而言,应能够重新组织由学习者所组成的从较深的教学原则、到由学习者所识别的特定领域的问题。
五、结论
网络学习社区目前已经成为网络学习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社区参与者之间具有互相帮助、互惠互利、民主平等的关系,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经验共享。它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red)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习者(Learner-Centred)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远程网络教育中,亦可以在全日制教育中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形式得到应用。网络学习在我国教育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从中小学到大学、从远程教育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网络学习的影子无处不在。但是对基于社区的网络学习而言,无论从应用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该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