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要: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简单、结构稳定、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比较常见,其本身的工程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本文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施工特点,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施工工序控制等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1.1混凝土工程
在混凝土建设工程中,有几个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和强度。第一点是对材料的把关,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过关,且使用比例合理。第二点是混凝土的搅拌,若搅拌方式不对、时间不足,则会造成不均匀的现象。第三点则是浇筑,浇筑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选择的方式,若出现失误则极其容易产生裂缝、离析、泌水等现象。第四点是混凝土的后续养护,在施工结束后,要关注混凝土表面状况,防止表面干裂而影响效果。
1.2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本身尺寸较大,所以这对浇筑方法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了,必须防止裂缝等缺陷,若是成型后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就是失败的工程。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要发展进步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先进的工艺技术。
2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水和水泥材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的配置材料一般包括水泥、水、砂石、骨料、粉煤灰等,其中水和水泥是最为关键的两种材料。混凝土配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施工单位要确保混凝土用水的洁净性,保证用水没有遭到污染且其中不含有过多杂质,并且还要考虑其中的砂石含量和水的主要成分。对于水泥的选择,首选的水泥要具有较低的水化热性能,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可以选择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等,另外还要考虑水泥的细度,细度较低的水泥,能够更好的降低水化热反应的效率。2)骨料。按照骨料的应用性能可以将骨料划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如果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应用粗骨料,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效率,进而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数量。如果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应用的是细骨料,与粗骨料的选择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需要选择中砂,可以高效避免裂缝问题,同时选择砂石的粒径不宜过大。3)粉煤灰。在水泥中填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配置材料的粘聚程度,还能适当降低混凝土结构中的水灰比例,进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流动性,除此之外,粉煤灰的添加还可以减少混凝土材料的单位用水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能。在配置水泥中添加粉煤灰可以在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泥特征导致的水化热现象。
2.2大体积混凝土搅拌
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搅拌与浇筑是其两项重要内容,它们直接关系着项目质量能否达到合同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施工中,其控制的核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物料投放量;二是搅拌时间。首先在混凝土搅拌物料投放量控制上,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现场试验所确定混凝土物料配合比例按顺序进行添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混凝土搅拌中为了确保其质量,通常按照设计要求将搅拌时间控制在3min内即可。另外,如果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的话就应当要求供应商严格依据设计要求及所签订合同确保混凝土质量。
2.3混凝土浇筑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需利用推移式的连续浇筑方式或是分层连续的浇筑方式来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同时需重点注意施工缝。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中还需重点遵守以下点几项规定:需基于振捣设备的振动深度和浇筑混凝土设备的特性来确定摊铺厚度。如果选用泵送混凝土的方法,则需要把摊铺的厚度控制在500mm之内,如果利用非泵送形式,则需要将摊铺的厚度控制在300mm以内;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技术或是推移式浇筑方法时,需尽量缩短浇筑的间隔时间,务必要在前层混凝土结构初凝前,开展下一层混凝土浇筑作业。若是层间的间隔超过上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需要利用施工缝的方法来处理。在进行连续浇筑作业时,需对浇筑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在3m之内。利用分层浇筑方法对混凝土结构浇筑时,需利用合理处理施工缝,具体阐述如下:把浇筑层面上含有的浮浆或是松动的石子,或是相对较软弱的混凝土层皆清除干净,从而使粗骨料可以均匀裸露;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之前,需利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结构表层,以免其存留杂质,另外还需要保障混凝土面的湿润度,但需防止混凝土表层残留大量积水,以免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对于非泵送方法浇筑的混凝土,特别是对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利用接浆措施。
2.4混凝土振捣
首先,应该依照混凝土坍塌度,将混凝土浇筑坡度宜设置为1:6,保证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在混凝土振捣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振捣方式,振捣点的间隔控制在500mm,对于边缘混凝土,需要将振捣点与模板的距离控制在200mm左右。若钢筋密集,则可以选择斜向振捣,避免对钢筋节点造成破坏;然后,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振捣工作,将振动棒进入下层混凝土表面下5cm左右,考虑振捣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需要保证振动棒快插慢拔,使得气泡有足够溢出的空间。另外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2.5养护控制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做好必要的养护工作来保证施工质量。为了避免里表温差过大引发的混凝土开裂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关注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及温度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养护措施。具体来讲,混凝土的养护体现在保温保湿两个方面,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裂缝的出现。针对已经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保证结构稳定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非常复杂且重要,质量是施工工程的灵魂,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新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而得以提高和改善。我们可以通过材料管理、提高技术、加强工艺管理等方面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带来更大的效益,也保障了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双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17,38(06):13-15.
[2]刘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7):91+94.
[3]张剑.浅谈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18.
[4]常久.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240.
[5]王丹.浅谈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01):733+710.
论文作者:彭海龙,李东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