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王俊惠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王俊惠

王俊惠

(西安秦华中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3)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到2013年2月选择在我院康复的中风后遗症患者5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由治疗师对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干预,干预周期为30天。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7.6%,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运动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为其康复提供服务与帮助,从而提高其干预效果。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93-02

中风是一组发展迅速,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当前中风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不过约75%的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运动功能丧失或者弱化在中风后遗症比较常见,可加重患肢的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肢运动机能的发育。在干预方法中,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都各有一定的疗效,已在临床得到用和开展[2-3]。本文具体探讨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8月到2013年2月选择在我院康复的中风后遗症患者500例,纳入标准:具有神经功能缺损、肢体障碍的临床表现;年龄在25~75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孕期妇女或者妊娠期妇女。其中男267例,女233例;平均年龄56.49±5.23岁;平均病程4.29±1.38年;病残程度:1级345例,2级100例,3级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由治疗师对患者常规康复训练,主要为肌肉力量锻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干预,取穴脾俞、阿是穴、肾俞、气海俞、秩边、环跳、腰3-5夹脊穴,诸穴得气后均采用泻法,留针30min,按照1次/日予以干预。同时根据灸法干预,患者平卧,于百会穴处施灸,感热流直入颅内约3寸,患者可感头颅温暖舒适,灸感持续30分钟后热流回缩至百会穴皮肤表面。15日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与病残程度进行判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四个级别。

运动功能评定: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选择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其是将上、下肢、手和手指运动等的功能评价综合起来的一种定量的评测方法,FMA得分越高,反映运动功能越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的两两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的两两对比采用卡方分析,P<0.05代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对比

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7.6%,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25090100 481295.2%

对照组25020 301445677.6%

P?????<0.05

2.2 运动功能评定

经过观察,干预后两组的运动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定(分,x±s)

组别例数(n)干预前?干预后

治疗组25012.32±7.6721.32±6.41

对照组25012.12±7.9717.76±7.17

P?>0.05<0.05

3.讨论

中风后遗症是指在中风急性期过后患者遗留的功能症状及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情况。其中平衡功能缺陷是导致患者肢体残疾的最常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中风后遗症患者在临床表现为患肢负重能力下降,双下肢承重的对称性受到破坏。中医康复学强调中风后遗症患者功能的恢复应着力提高运动整合水平,促进控制肌肉运动的高级神经的重建[5-6]。

针灸推拿是临床常用的中医理疗方法,其以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深受医患的青睐。针灸在改善机体内部环境,对其肝、肾功能予以调理,不仅能够加速疾病的康复,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7]。本研究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7.6%,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运动评分都明显上升,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为其康复提供服务与帮助,从而提高其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贵云,王文清,杨晓莲,等.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794-795.

[2]?蔡建丰.肌力及协调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8):629-630.

[3]?李远征,蔡鸣.早期运动再学习在脑卒中平衡功能训练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9(12):805-806.

[4]?排孜古丽·阿不都外力.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3(12):59-60.

[5]?孙秀芳,马丽,赫文清,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9(13):167-168.

[6]?Lee YJ, Kim EH, Yum MS,?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hemispheric disconnec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J].J Clin Neurol,2014,10(2):101-107.

[7]?Maqsood K, Sarwar N, Eftekhari H,?et al.?Septic coronary artery embolism treated with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Tex Heart Inst J,2014,41(4):437-439.

论文作者:王俊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_王俊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