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莲
(龙岩学院医务室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 目的:分析药物与健康教育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校慢性支气管哮喘学生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药物与健康教育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评分、哮喘控制措施评分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评分。结果:在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评分、哮喘控制措施评分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评分、哮喘控制措施评分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049-02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很高,对患者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哮喘管理的目标为:达到并维持哮喘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维持肺功能尽量接近正常水平;预防哮喘急性加重;避免药物治疗导致不良反应;预防哮喘死亡,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衡量标准为患者的哮喘控制感知力(PCA)[1]。顾名思义,哮喘控制感知力是患者对哮喘发作、加剧的认识及处理的认知力。笔者就高校康复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并取得满意的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校就读的慢性支气管哮喘学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所有选取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高校康复。实验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6±0.5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64±0.31)岁。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有心、肺、或者肾等功能不全患者,以前接受过慢性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患者,存在激素依赖患者等不纳入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据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进行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仅由医生或者护士讲解哮喘病相关知识,进行用药指导等常规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和监督,具体方法:①首先由专业的医师对患者进行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培训。a:哮喘的诊断;b:控制药与缓解药的区别;c:药物的潜在副作用;d:预防急性发作;e:哮喘加重的早期预防与对策;f:哮喘控制的监测;g:何时与如何寻求医疗帮助。②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支气管哮喘的触发因素,戒烟戒酒,控制均衡的饮食。③传授患者哮喘药物的吸入技巧以及呼气峰流量测定技巧等,并让患者学会评估宿舍卫生条件以及过敏原情况。④严格监督患者,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不断强化患者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1.3评价指标
测定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评分、哮喘控制措施(ACT)评分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PCA)评分,并进行比较。肺功能评分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评定,呼气量越大说明肺功能越好。控制情况分为控制(1周内白天无症状或症状少于2次;活动不受限;夜间无症状或者憋醒;1周内不需要使用缓解药物或次数少于2次)、部分控制(1周内出现白天症状2次以上/周;有活动受限;夜间有症状或者憋醒;1周内使用药物次数2次以上)、未控制(出现2项或者2项以上),根据患者的控制情况对哮喘控制措施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前后的FEV1、ACT、PCA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肺功能评分、哮喘控制措施评分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评分、哮喘控制措施评分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者清晨发作、加剧[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高,但我国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水平缺低。支气管哮喘患者单纯靠药物治疗,容易反复发作。有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学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感知力普遍偏低,加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监督管理,为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3]。
肺功能测试和哮喘控制措施评分测试,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哮喘控制感知力评分是指患者通过对哮喘相关知识、预防和治疗的经验中获得的对哮喘感知的能力以及对哮喘的控制能力[4]。
本次研究发现,对药物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哮喘控制措施评分以及哮喘控制感知力评分,进而能长期控制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信葵,李杰荣,邹家柳等.社区督导治疗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160-162.
[2]包志伟.大学生支气管哮喘防治措施探讨(附36例患者防治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23(11):381.
[3]马伟敏,任慧琴,成永利等.在校大学生哮喘常见病因的认识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4(6):93-94.
[4]张宏华,郝小平.大学生支气管哮喘的防治[J].中国校医,2005,19(3):235.
论文作者:王晓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实验组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