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高等教育的变革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4)05-0109-09 全世界范围内由技术引发的高等教育变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以课程为载体和基本单位的开放共享尤其引人注目。麻省理工学院自2001年以来所推出的开放课件项目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已迅速发展成为波及全球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而在当前,更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犹如“数字海啸”,再次引发了学者们关于高等教育本质和变革的讨论。 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历程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开放课件项目、开放教育资源再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三个阶段,开放的水平上已从提供静态的课程资源过渡到呈现完整的教学、学习环节,涉足的机构从麻省理工学院扩展到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所大学和科研单位。从性质上看,开放课件项目、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都是以课程为载体和基本单位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行为,开放教育资源所涉及的范围要大于开放课件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开放教育资源的最新发展,故统称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1.课程开放共享的创建: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是开放课件项目的发起者与领航者。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升温,许多国际知名大学纷纷创办远程教育及终身学习商业项目。为迎接网络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挑战,麻省理工学院也在思索“怎样利用互联网推进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为此,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教育技术委员会,并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调研。经过一年的调查和研究,他们发现:授予学位的远程教育或商业学习模式很难盈利,且不符合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心价值观。在一次项目会议上,所委托的咨询机构将几位教授建议的“只是在网上免费提供MIT的课程资源”的简单设想写进了咨询报告中,“MIT对学习的重视超过对利益的追求”的理念得到了学校管理层的肯定和校长的大力支持。此后,又经过走访众多教师和广泛的校内宣传,学校各方就此达成共识。时任校长的查尔斯·韦斯特于是在2001年4月4日正式宣布,建设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MIT OpenCourseWare,简称MIT OCW),以供全世界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免费享用。 MIT OCW有着明确的内涵与边界,即“免费开放的高质量数字化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包括教学大纲、讲义、作业、考试,它们被组织为课程。但是,OCW 一般不会提供学位、学分、认证,也不提供对教师的访问,所提供的这些材料在公开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被全世界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使用和改编”①。可见,MIT OCW不是远程教育项目的简单创新,因为它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学位或证书,其独特之处是在线发布的课程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免费共享的。只要遵守规定的知识共享协议,使用者还可对MIT在线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改编或再传播。据统计,MIT OCW49%的访问者是自学者,32%的访问者是在校学生,16%的访问者是教育者。访问者的来源也非常国际化,除美国人之外,来自东亚的访问者占到22%,西欧为15%、南亚为6%、拉丁美洲为5%、其他地区的约占13%。②目前,MIT OCW课程更新至2150门,拥有年均1.37亿课程材料使用者,年均6.75亿页面浏览量,月150万访问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298个镜像副本。③ 2.全球范围的兴起和联合: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麻省理工学院开启的开放课件项目,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学习型社会有重大的意义。故此项目启动伊始,就引起世界各地各有关组织的高度关注。2002年7月召开的“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希望共同开发出一种能够为整个人类所享有的具有广泛性特点的教育资源”的设想,同时为避免课件内涵的局限性,遂用“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代替,并给出了开放教育资源的第一个描述性定义,随着实践的推进,OER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给出的最新的定义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留存在公共领域的、或在知识产权协议下已经发布的,允许别人免费使用和再利用的教学、学习、研究的资源。开放教育资源包括完整的课程、课程材料、模块、教材、流媒体视频、测试、软件以及其他任何用以支持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和技术”④。与开放课件相比,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不仅包括开放的课程资源,还包括支持教师教学、质量保证的工具、软件和技术。 开放教育资源从一种理念迅速发展成为波及全球的开放教育资源实践。美国的哈佛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继麻省理工学院之后纷纷推出开放式课程项目;日本2005年成立了开放资源联盟,东京理工大学、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等24所大学推出了开放式课程;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17所大学分别建立了OCW网站;土耳其的安卡拉大学和中东技术大学已建立本校的OCW网站;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纷纷推出本国的OCW网站和开放式课程。为在全球范围内给希望开放教育资源的高校和相关机构提供最优秀的对接平台,将更多的机构和个人纳入到开放教育运动中来,在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成立(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简称OCWC)。 OCWC构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愿景:“我们设想这样一个世界:所有人的学习渴望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能被满足,无论他是谁,无论他在哪里,他在教育上和文化上有合适且能支付得起的机会去获得他需要的任何知识或技能”⑤。OCWC不仅构建了这个愿景,而且正不断努力将这一愿景变成事实。目前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OCWC成员一共发布了5万多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发布语言和翻译语言达到了12种,其下载和分享的方式大多采用直接链接到各大学网站的方式。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和网易公开课也加入了这个联盟。 在中国,这些开放教育资源被人们熟知为公开课,中国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都设有网络公开课视频专区。现在规模最大,影响较深的是由我国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启动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爱课程网的目标人群不仅是高校师生,同时还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所有的在线课程都可以免费观看并提供下载服务,目前推出的课程涵盖12大学科门类的286门共计2144集视频,爱课程网推出伊始,就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这种由国家财政部支持的不以商业利益和文凭授予为目的由全国知名高校参与的公开课远不同于传统的远程教育,作为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部分,高质、公开、免费、共享也是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理念和特征。爱课程网推出五天内10万人次的点击量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更多高校和学生及全民的参与,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影响将愈加显著。 3.课程模式的完整化: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2008年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龚米尔和布莱安·亚力山大最早创造了MOOC这个词汇。到2011年,来自190个国家超过16万人选修斯坦福大学索恩和彼得·诺威格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使得MOOC引起人们的关注。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MOOC是高等教育相关缩写词汇中的新成员,也可能是所有词汇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⑥在MOOC的宣传片中,指称其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课程,还是一件具有变革性的事件。一般认为MOOC是在线课程的一种,旨在通过网络实现大规模的参与和资源的自由获取。与OCW相比,MOOC包含了传统教育中选课、预习、上课及课程内外的参与和互动、课后作业及测评、期末考试完整的教学过程,只是这种授课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时间、地点、参与人数、交流、付费等限制,被称为传统教育的2.0版本。MOOC自产生以来因世界顶级高校的参与、风投及基金巨额的财政支持、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学生参与格外受人瞩目,纽约时报声称全球公众对MOOC的关注及参与,更是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堪称“破坏的一年”。 MOOC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并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模式。一个MOOC课程会提前公布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免费注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定时发布视频教学材料,布置作业和组织网上讨论;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选择时间观看特制的课程视频、参加讨论提交课程作业;作业成绩通过在线自动评分、自我评判打分、学习者互评等方式获得评估;最后,学习者可以付费参加由第三方考试机构提供的监考考试,考试成绩合格颁发相应证书,而是否授予学分则是各高校的决定。除此以外,MOOC还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点:即任何时候都能给任何有网络的想学习的人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MOOC使用的云计算设施和交互式多媒体网络使得大量的数据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保存和传输,使得它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众多学生;MOOC是通过新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过程的新兴形式,先进的分析软件通过处理海量的学生行为信息数据,可以检测不同个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软件自动化程度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教学,此外计算机检测的大数据样本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MOOC的先锋者们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把高等教育从工业时代带进数字时代。 目前,来自美国的Coursera、Udacity和edX是提供MOOC平台的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实体机构。这些机构都是由美国顶尖大学直接或联合开设的,如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的,来自11个国家的28所合作高校中QS排名世界前100位的高校占69%。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也是其合作高校。Coursera和Udacity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创办,它们都是营利性机构,Coursera合作高校和机构达到了83所,中国的香港大学、台湾大学也是其合作高校。Udacity旨在提供一种更适合现代劳动力市场的新型终身教育,它主要和企业合作,提供的课程多是技能性的,Udacity还发布免费就业匹配计划。所有这些MOOC的课程平台都是免费的,收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延伸的服务项目上,比如参加由第三方组织的有监考的考试,获得认证证书的收费,通过和就职公司合作收取工作介绍费等。虽然MOOC现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MOOC蕴含的极富价值的前景引领着开拓者们不断拓宽高等教育变革之路。 我国高校在大规模在线教育可能引发的全球高等教育深刻变革中也迈出了新的步伐。继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edX平台后,2013年6月26日中国爱课程网上公布了中国首批来自78所高校1456位教师参与的,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包含本科课程、高职高专课程和网络教育课程的共计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共享资源总数达到31985条。与爱课程网2011年推出的视频公开课相比,此次开放的大学资源共享课打破了我国没有真正MOOC的局面,它涵盖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与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⑦在全球国际开放教育形式下,我国也在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大规模在线教育中国品牌。 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理念内涵与实践特征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不仅重新定义了网络时代的课程教授和知识传播方式,而且也再次彰显了大学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上的内在追求,借由网络传播和技术的力量,大学“知识围墙”正在瓦解,知识传播途径更加便捷多样,其传播的深度、广度、速度可以为每一个有网络连接的人共享。这些变革显现的实践特征和背后蕴含理念内涵可以概括为信奉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种公益,免费开放共享。 1.面向全人类的知识共享 从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神话知识型”到古代社会“形而上学知识型”再到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型”,知识的获取和保存一直是特权的方式存在,知识的私有化和商业化不可避免的把知识局限在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中,由此带来的教育市场化又引发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公平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基都在于“知识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和质疑”⑧,后现代“文化知识型”强调知识的文化性、境遇性、批判性,这种带有主体有意义建构和内在理解过程的知识消解了“普遍的知识分子”的特权,取代的是“具体的知识分子”的人权,大学开放的是知识,知识可以为全人类共享。 任何一个社会最大的抱负就是要教育其公民,为所有人提供高质契合的高等教育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最高理想,学习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学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学无止境是人类社会回答未来的挑战。然而,人类历史上这一美好的理想主义却从未成行,因为机会的有限性,支付能力和选拔考试一度成为决定学习者是否能进入高校求知的选择性手段,然而,无论何种看似严谨的教育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公平的,合理的制度构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种种避免不公平的尝试只能是对公平的弥补和改进,却无法从根源上把选择的权力给予个体。然而求知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不应被扼杀在“条件”的框架中,学习的机会和意愿也不应由社会做出选择。“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⑨ 一直以来,商业利益总是阻碍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而麻省理工学院一直反对知识的私有化和商业化,并把开放课件运动视为一项“知识的慈善事业”,“解锁知识,启迪智慧”被彰显在MIT OCW主页上。新近兴起的MOOC的也是面向所有人免费的课程平台,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也曾公开表示网络公开课程“让全国人民共享北大”不再是梦想。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大学必须开放,让每个人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自由选择权,网络的传播和技术的发展使课程的开放共享成为可能。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成为这场运动的标志。 2.以知识为根基的大学开放 开放始终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核心价值,“真正的开放应该缘自高等教育的内在理想。开放并非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⑩。知识是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知识的传播和创造的一直是大学的基础和核心,知识的生产和传递的本质决定了大学的开放性。高等教育的内在理想是扩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而非知识的封闭和隐藏,知识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被称为“知识经济”“后工业社会”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的任务是创造知识(通过研究)和传播知识(通过教学和图书出版),那么通过资源的开放共享将知识传播出去就理所应当,这与它的任务完全契合。(11)大学的开放是建立在知识之上对共同探究知识的开放。且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是现在社会的中心,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机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和要求得到它。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者和零售者不能逃避服务”(12)。这种社会服务是扎根在文化领域的知识服务,大学的开放并不是无所不包的,而是建立在知识的秉性上的。因此这种开放,大学必须坚守“精神贵族的气质”,失去知识水准的大学开放必然也会失去大学的声望。当知识得到公开和自由分享时,并不会对知识造成损益,相反,会促进知识的更大限度的利用。MIT OCW的知识公开共享给MIT带来了巨大的赞誉,也使MIT成为这一开放领域无可非议的领军者。“没有围墙的大学”也被彰显在中国爱课程网的主页。“开放”的理念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更大程度上的合作和共享。 3.以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为媒介的知识共享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无不彰显了技术革新教育的理念。改进的线上播放平台、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以及强大的课程体验评估系统等技术使得大规模、在线、开放、互动成为可能。像edX使用的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开放源码教学平台,它不仅可以提供视频课程和论坛平台,还提供模拟实验室,使学生进行模拟实验。Coursera致力于通过开创性的方法、游戏般的体验和前沿研究来转变在线学习和校园学习。Udacity正在使用的技术不仅要改变教育获取方式和课程,同时还要改变教学。但正如edX宣称的那样“他们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人”。MOOC的这些革新者他们的意愿不仅是改进远程教育,他们更宏伟的愿景是革新教育。 “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可能的媒介形态的发展给传播过程本身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丰富了知识传播的路径和形式”(13),从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现在所经历的由移动互联媒体所掀起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知识分享的范围愈加扩大。“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启于21世纪初期,其传播途径依靠的是更加强大的Web2.0技术,它更加彰显了互联网的精神——平等、开放、共享、个性、互动以及对创造的高度尊重,互联网的本质(开放、共享、沟通)与大学的使命(知识的传播)在此高度契合,使得开放共享更为可能。 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构建 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教育是教育的危险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趋势,也是网络与高等教育联姻的真正魅力所在。基于Web2.0推动的学习模式的变革真正赋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学习者应该对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他们应该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有权决定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地点以及和谁学习”(14),这些在“开放教育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实。此外教育软件的开发适应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更加强调学习者与他人的讨论和互动。开放教育资源还带来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虚拟仿真课堂、实验室,一步步的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提供连续反馈的教程,这些反馈信息能帮助学生顺利学习下去。在此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自我构建式的,因此每个人所构建的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有技术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知道的最好的教育体验中去:个性化、参与互动”。(15)由技术引起的教育变革其理念经过了从强调过程到强调人的转变,越来越体现出以学生者为中心的理念。 课程开放共享的十多年来,虽然带来了令人振奋价值观,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比如是否能突破“创新者困境”,免费提供课程资源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克服课程较低的完成率问题,知识的共享是否会造成文化趋同,传统教育的接纳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运行模式是否出现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着课程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三、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变革趋势及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由课程开放共享掀起的这场波及全球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被认为是典型的“破坏性”技术的范例,该技术指的是某项技术革新改变了一项产品或服务,并且常常是颠覆性的改变。MIT OCW的十年成就已经实现了初创时“令人难以置信的理想主义”,技术的不断成熟,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切“正在催生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而社会也在期待大学能够承担和引导正在改变着的世界,因为“教育连接了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我们今天为其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关系到我们所希望看到和发展的未来社会”(16)。 1.网络教育逐步融入传统教育之中,成为大学长期战略的重要部分 远程教育早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就已经出现了,此前,远程教育和传统的高等教育就像是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前进,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位授予一直是独立于传统教育之外的,受教学质量和学习完成率的影响,其信誉和声誉一直无法与传统教育相媲美。21世纪初期兴起的这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虽然也采用在线学习的形式,但由于发起者是世界顶级高校,本着开放共享免费的理念开放其所有课程资源,且并不授予学位,这种开放形式和学习方式并不是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的,而是依托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基于知识而非文凭对所有人的开放。诚如远程教育专家邓·奥尔科特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说远程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或者是远程教育是成功的?我当时的答案是:当我们不再称其为‘远程教育’的时候。总之,教育就是教育,无论其何时、何地或是以何种方式开展”(17)。远程教育不再是独立于传统高等教育之外的系统,网络教育逐渐融入到传统教育之中,成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一种补充和混合,而非替代。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无疑改写了“远程教育”的传统定义,也冲击了传统高等教育提供远程教育的方式。据巴布森调查研究小组通过对美国2800多所大学和学院进行持续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网络教育(80%的课程资源在网上传输)越来越成为大学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这一赞同的比例从2002年48.8%上升到2012年的69.1%;高校提供网络课程资源的比例从2002年的71.4增长到86.6%,且越来越倾向提供整个完整的课程资源(61.1%)。绝大多数的高校(65.1%)有利用技术开发在线课程的能力。(18)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来看,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机构选择开放其优质教育资源,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并引导高等教育的变革之路。 我国在2003年4月也启动了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历经十年的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免费共享,另一方面,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基础上开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了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其十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除国家层面的推进建设外,高校也在主动迎接变革。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简称CORE)自2003年成立以来,现已有近百所大学加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成为其试点院校。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正式加盟edX平台。2013年6月3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所高校召开了“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共同探讨大规模在线教育可能引发的高等教育变革之处及应对之道。这场发生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最新变革,不单是高等教育外围的资源共享,更大的挑战在于引发高等教育内部教育功能、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刻变革。目前研究型大学以其资源优势处于课程开放的前沿,提供的课程资源主要是通识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也推出富有院校特色的技术性资源共享课,地方性高校和民办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面临着更高挑战,不同类型的高校如何应对这些变革则是题中之意。 2.教学系统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融合 传统教学由于受时空距离、教学手段的限制,一直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师传统三中心僵化、封闭的环境中。即使传授高深知识的高等院校其学习和教学方法也没能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虽然互联网在很多方面都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由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仅仅体现在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近百年来迅速发展的技术带来的教育革命也未能撼动传统教育的“正室”地位,要探讨这一问题,追本溯源,就不能回避作为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且“教育技术”的正式产生也是源于夸美纽斯提出的“直观教学”,夸美纽斯的教学观明显受到印刷术思想的影响,“知识可以印在心灵上面,和它的具体形式可以印在纸上是一样的。事实上,我们简直可以采用‘印刷术’(typography)这个术语,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叫做‘教学术’(didachography)”(19)。作为教学论的开山鼻祖,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深受印刷术传入的影响,一方面印刷术的传入打破了贵族控制知识和学术的局面,也为提供统一的教科书和成为可能,使得知识的传播方式开始扩大化。此后,由技术引起的教育变革不断扩大教育传播扩散和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扩充教育的形式和方式,技术不断尝试把教育从细枝末节中解放出来,但正如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并没有使纸质传媒和阅读消亡一样,同样传统教育的优势网络教学也无法替代,教学的未来也是走向融合和多样化。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一个重要的影响是重新引发了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对教学的重视。如清华大学正在借由加入edX平台的机会,成立了“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并进行混合式教学、学习模式的改革,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进行不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融合,把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淡化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间的界限,从而扬长避短,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此外,教育部也在呼吁各高校以“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为契机,深化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20)。一方面,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集合各个高校各个专业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这种开放共享的方式无疑让“全国人民共享北大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系统中封闭的管理方式和大学文凭象征意义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作用的发挥。为此,我国教育部也要求“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习证书等制度改革,建立适合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在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21)。这些都为改变我国封闭的教学系统和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机遇,也为协同创新模式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道路。 3.高质、低成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方式成为可能 虽然目前尚没有全球范围内开设和使用网络课程规模的准确统计数据,但据巴步森研究小组的调查,自2002年以来,至少选修一门网络课程的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从2002年的160万已经增长到了2011年的670万,且选修网络课程的人数占注册学生数的比例从2002年的9.6%增长到了32%,年增长率最低保持在9%以上。(22)中国爱课程网视频公开课总页面访问量约49亿次,课程总访问量已经达到4768万次,课程评论63396条。(23)在网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保证上,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学术领导人都认为网络学习的效果要等于甚至优于面对面的学习,这一比例从2003年的57.2%增长到了77.0%。(24)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的质量评估和认证更为严格、公开、透明,诚如约翰·丹尼尔所说“远程教育不应该害怕质量保证,因为远程教育的质量比传统教学方式的质量容易展示和呈现。因为远程教育中的所有的一切,包括课程、学生支持和行政管理,都是明确的、公开的和可监督的”(25)。 传统面对面的教学质量保证就像一个稳固的铁三角,如果想要伸展这个三角形,来获取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这是不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进入教室学习,但这样会降低课程质量,相应的教学成本也会提高;用更好的学习资源来提升学习质量,但这样会增加成本;如果尝试减少成本,但这样会限制规模以及降低学习质量。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铁三角阻碍了教育的扩展,也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校扩招导致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陷入恶性循环。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学生参与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成为可能,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可以使原来的铁三角变成一个灵活的三角形,使得高质量、低成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方式成为可能。 传统教育一直受到时间、空间、授课者、选拔性考试等条件的制约和束缚,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最深刻的影响就是把教育从诸多条件限制中解放出来成为可能,使得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学习愿望都有更为便利的机会和条件去实现,把学习和选择的权力真正的给予学习者。然而教育指向人的,对人本身的教育是网络教育和技术所无法替代的,像大浪淘沙一样,那些真正无法被技术取代的东西蕴含着教育的真谛。比如校园环境的氤氲,师生面对面的研讨,同辈群体的交流等,人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最初和最终的关怀,把教育还给教育,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成就“人对人类的信仰”,教师“造就一个人,不是撰写一本书”,学习者“成为一个人,而不为什么别的什么目的”。当高校开发网络教育不再是基于商业利润的考量,而是源自社会责任的担当和高校的内在使命,当高校深深扎根在文化领域并致力于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当高校的技术开发不被异化成技术的奴隶而成关注人的教化,高等教育将会给自己,给每个个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①MIT OpenCourseWare(MIT OCW),"MIT OpenCourseWare Celebrates 10th Anniversary," http://ocw.mit.edu/about/media-coverage/press-releases/tenth-anniversary/,2013-04-11/2013-04-11. ②MIT OpenCourseWare(MIT OCW),"2005 Program Evaluation Findings Report," http://ocw.mit.edu/ans7870/global/05_Prog_Eval_Report_Final.pdf,2006-07-06/2013-01-18. ③MIT OpenCourseWare(MIT OCW),"OCW by the Numbers," http://ocw.mit.edu/support/,2013-01-12. ④The William and Hewlett Foundation,"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http://www.hewlett.org/programs/education-program/open-educational-resources,2013-01-12. ⑤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About the OCW Consortium," http://www.ocwconsortium.org/zh/aboutus/about-theocwc,2013-01-07. ⑥Mike Boxall,"MOOCs:A Massive Opportunity for Higher Education,or Digital Hype?" http://www.guardian.co.uk/higher-education-network/blog/2012/aug/08/mooc-coursera-higher-education-investment,2012-08-08/2013-01-17. ⑦爱课程网.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亮相[EB/OL].http://www.icourses.cn/gjjpkc/sy/yw/20130614/t_10016.html,2013-06-25/2013-06-27. ⑧应建庆.教育中的知识合法性[D].上海:复旦大学,2011.2. ⑨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4. ⑩李培根.论开放式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7,(9):6. (11)"An Open Mind," http://article.yeeyan.org/bilingual/105647,2010-05-16/2013-1-6. (12)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高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5. (13)戴长征.传受冲动的偶合?——网络公开课的传播反思[J].现代视听,2011,(6):14. (14)周光礼.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N].学习时报,2012-04-23(6). (15)"An Open Mind," http://article.yeeyan.org/bilingual/105647,2010-05-16/2013-01-06. (16)乔治·帕帕多普洛斯.面向21世纪的学习[A].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2. (17)魏奇,魏志慧.跨境远程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访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首席执行官邓·奥尔科特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09,(4):4. (18)I.Elaine Allen,"Changing Course:Ten Years of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www.onlinelearningsurvey.com/reports/changingcourse.pdf. (1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2. (20)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EB/OL].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4/2013/20130605095021423650319/20130605095021423650319_.Html,2013-06-05/2013-07-01. (21)同上. (22)I.Elaine Allen,"Changing Course:Ten Years of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www.onlinelearningsurvey.com/reports/changingcourse.pdf. (23)任敏.不上名校也能听名课,120门高校专业课全国共享[EB/OL].http://www.icourses.cn/gjjpkc/sy/yw/20130628/t_10052.Html,2013-06-28/2013-07-01. (24)I.Elaine Allen,"Changing Course:Ten Years of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www.onlinelearningsurvey.com/reports/changingcourse.pdf. (25)约翰·丹尼尔.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新动向[J].开放教育研究,2010,(3):31.标签:远程教育论文; 开放课程论文; 网络远程教育论文; 网络大学论文; 麻省理工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大学论文; 清华大学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课件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