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李宇

基于BIM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李宇

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工程的相关信息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该模型的建立,可借助数字信息仿真对真实建筑的信息进行模拟,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同时也从根本上避免了建筑盲目设计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BIM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BIM技术;民用建筑;设计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建筑物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舒适和安全,同时也包括美观性、艺术性等等,如此也对建筑设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通过BIM技术的实践应用,不仅可有效避免设计中容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可满足现代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可实现建筑合计效果的最优化,促进建筑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BIM技术概述

该技术改变了以往通过图纸表达建筑的设计方式,而是通过三维模型对建筑进行动态化展示,不管是庞大的高层建筑,还是微小的管网螺丝钉,均可借助BIM技术实现虚拟化展示,与真实景物的相似度较高。此外,在建筑设计的初级阶段一直到最后,均可通过该技术进行妥善保存,从而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现阶段,BIM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仅局限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同时也包括桥梁、道路的修建,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该技术的实践应用,还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如可通过虚拟模型的构建对降水进行模拟,从而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提供价值参考[1]。

二、BIM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和问题

(一)应用优势

在以往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经常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难免会对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进行忽视,且业主、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很少有机会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则可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虚拟模型的构建,自动化生成建筑图表、建筑图纸或建筑文档等等。与此同时,通过该模型,还强化,了设计人员与其他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其他先进技术的辅助,可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为施工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提升建筑设计图纸的精准度,最大限度减少了返工率[2]。

(二)应用问题

将BIM技术应用于现代化的民用建筑设计中,虽然可大幅度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缺陷和弊端。实践中,由于其缺乏完善的技术监管制度,因此,极易触发一些法律问题。通过BIM技术建立的虚拟模型也不能很好的与之前建立的模型进行区分,如此便会产生产权模糊的问题。此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对该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之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有限,从而也抑制了该技术优势性能的充分发挥,对建筑设计质量也产生了直接影响[3]。

三、BIM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方案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设计方案是工程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其可为各项施工活动提供重要指导,在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方面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民用建设的初期设计阶段,首先便是借助BIM技术进行建模,方案成型也就意味着工程建模工程完成了大半。此时便需要对工程的剖面、平面等进行详细观察,结合项目的相关参数,对初始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BIM技术的实践应用,可实现三维虚拟模型和建筑缩略图的有效融合,从而使建筑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能够相互配套,之后通过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将民用建筑设计模式和理念精准无误的传达给设计人员,同时也为设计人员与其他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属于一种现代化先进的民用建筑设计模式。此外,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应用BIM技术,还可通过三维空间建模的方式,对剖面图、平面图和立面图等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动态化更新,从而大幅度提升设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出BIM技术在初期设计阶段的重要价值。

以天津市某民用建筑为例,该建筑总面积约4865㎡。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期阶段,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核心平台,集成了建筑材料力学参数、物理特征、设计属性等信息,同时还对建筑的能耗、日照、空气质量以及噪声等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上述一系列操作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此外,还应用了BIM分析工具,对建筑的降温和供暖等进行分析,可在明确日光照射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整体的设计效果十分显著[4]。

(二)技术设计阶段

在民用建筑的技术设计阶段,也可实现BIM技术与设计工作的有效结合,确保二维图纸到三维建模之间的流畅转换,同时也实现了立体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无缝对接。将BIM技术作为基础,可更加便捷高效的添加相关的建筑构建对象,如楼梯、门、窗户等等,同时还可结合建筑的实际需求和属性进行添加,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观察到构建之后的建筑效果。总之,通过BIM技术在技术设计阶段的实践应用,可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设计档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图纸绘制阶段

在完成建筑方案的设计工作之后,便可进入建筑图纸绘制阶段,而这也是民用建筑设计中最后一个环节。实践过程中,首先便是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在施工图纸上标注好构件的实际尺寸。另外,通过BIM技术的实践应用,还可在三维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材质,从而可使审核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对建筑整体风格进行把握。通过对各阶段民用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可在第一时间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升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其与当前的节能环保理念相互适应,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5]。

(四)工程材料用量计算阶段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工程材料量的计算工作也是关键性的内容之一,在原有的工作模式下,通常只能从建筑面积入手对材料用量进行计算。但在BIM技术的引导之下,设计人员可从建筑立体上计算出建筑的材料用量,同时还可对单独建筑环节的材料用量进行计算,具体包括砌砖用量、钢筋用量、混凝土用量等等,此外,还可对人工用量进行计算。总之,通过BIM技术的实践,可精准的计算出各个建造环节材料的实际用量算,从而可最大限度提升计算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有效弥补了以往人工计算的缺陷和不足,节约了的工作时间和成本,避免了由于计算不精准而对建造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建筑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于以往的二维CAD绘图,基于BIM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模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且可对所有的建筑信息进行集成,具体如建筑材料的物理特征、性质等等。此外,还可将相关的分析软件导入模型中,帮助设计人员获取精准的分析报告,不仅可大幅度提升设计工作效率,同时也为设计方案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良好保障,从长远角度看,更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振宇,周严,王凯巍,等. 基于BIM技术的民用建筑群的风环境分析研究[J]. 四川建材,2017,43(7):46-447.

[2]张家宝,冯平. 基于BIM的大型医院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7):851-853.

[3]张海华,刘宏刚,甘一鸣. 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可视化施工应用研究[J]. 公路,2016(9):155-161.

[4]刘慧,邱路. 基于BIM技术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工作方式研究[J]. 中外建筑,2017(5):55-58.

[5]马杰.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数字化的应用及其发展研究[J]. 数字化用户,2017,124:457-236.

论文作者:李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基于BIM技术的民用建筑设计研究论文_李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