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想社会主义
张璇颢 /延安大学
摘 要: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于十六世纪初原始积累时期的欧洲,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诸多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尖锐批判、对未来社会制度进行了美好的设想,反映出了无产阶级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和对建立新制度的迫切愿望,他们的设想和主张成为了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各阶段特点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特征中的科学因素和消极成分,在充分肯定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探寻其进步意义,进而凝炼出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所提供的理论价值及现实启示。
关键词: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理想社会
“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美好社会理想,是一门伴随着实践运动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思想学说,是一项值得后人深入思考以实现认识的飞跃的永恒课题。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端,是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确含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科学因素和进步意义对社会主义的后期发展影响甚大,如今仍具有极为深刻的研究意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
十六至十七世纪的家庭手工业简单协作时期,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对古希腊柏拉图思想、基督教平等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莫尔的《乌托邦》[1]、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都是通过游记来呈现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缺乏理论论证;阶级意识淡薄,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思想,全盘否定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度;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纪元。
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末的手工工场时期,平均空想社会主义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征[2];温斯坦莱的《自由法》、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均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更具体地描绘了未来社会;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推崇自然法学和理性论,增强了科学性和现实感。
十九世纪的机器生产时期,批判的社会主义继承和改造了启蒙学说;以社会历史观为理论基础,含有一系列唯物主义因素;圣西门的《论实业制度》、傅里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的《新道德世界书》等都以机器大生产为基本前提,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时期的三大空想主义者在生前都形成了个人学派,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社会主义思想的最高成就。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空想社会主义者逐渐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将资本主义社会定义为历史进程中“中间的和过渡的体系”[3]。他们认为在革命胜利之后还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主张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推行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消除城乡对立和阶级差别。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注意到了无政府状态的危害,强调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缩短工时,由最初的“劳动改造”发展为后期的“劳动光荣”,从“按需分配”到“平均分配”,再到“按比例分配”和“按劳分配”,以新型分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实现公平。
该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以乌伦古河流域6期(分别为1989、1998、2002、2006、2011和2015年)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成果为数据源,运用像元二分法模型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定量分析研究区1989—2015年植被覆盖面积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如下:
三、历史局限性
茅盾(1935)[8]曾指出,忠于原文是指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追求本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不该有所拓展,而这也是直译的精髓所在。
诚然,空想社会主义在其他各方面也都存在着意义非凡的科学因素,比如:主张实行和平外交政策;进行人口发展规划,维持人口平衡,以防止出现人口过剩问题[4];傅里叶明确、全面地阐述了妇女解放的思想,认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5];提倡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
式中:Z为无功补偿设备总投资成本;C为单位容量补偿电容器的价格;Qi为第i个无功补偿总容量;n为系统总的无功补偿节点数。
首先,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并未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上,没有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出发,过于理性的唯心史观导致头脑中设想的具体内容越细致反而越难实现。其次,盲目崇拜天才论和偶然性,单纯期待个别资本家或统治者进行英雄变革,没能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并使其成为变革的依靠力量、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6]。最后,未能探索到实现未来社会的正确途径,公开倡导的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7]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利于社会发展,摒弃了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积极作用。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对其全盘否定。“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8],因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新的社会冲突刚产生的时候只能通过头脑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空想社会主义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先行者,代表着激进的时代精神,预示了历史前进的总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唯物主义历史观,辨证地看待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四、现实启示
宏观来看,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资料,为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宝贵经验,为未来社会和人类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端,它尖锐、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真实面目,启发了工人的觉悟,开启了无产阶级的斗争道路。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家”[9],提出了大量的积极结论和天才猜测,这些未来设想和改革主张都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蓬勃发展时期,更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分析空想社会主义。一方面,以史为戒:谨记空想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现实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避免重犯思想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错误、产生新的空想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先驱们的优秀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乌托邦》: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4.
[3]《圣西门选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52.
[4]欧文.《欧文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3.
[7]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5.
作者简介: 张璇颢(199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延安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