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索研究的情景,通过师生双方的的自主合作与互动,开展一种对课程的研读、发现与探究活动,强调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的学科探究活动,强调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亲历与实践,突破教材与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进而获取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面向实践、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建构开放式的研究课堂,是一种强调个人亲历与发现的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体验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在师生在愉悦的探究活动中共同完成对知识系列的建构。
关键词:情境创设 主题探究 实施过程 教学评价
研究性学习主要通过课题的建构及目的意义的确定来开展一种综合性探究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数学课程改革中应用性、创新性,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要求,研究性学习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课题的建构为主线,加强各学科知识的运用与整合,在建构课题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可行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全面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学习活动,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创设情境学生才能够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完成对主题的探究。主题探究活动包括情境的创设、主题的确定、探究的实施、活动评价等四个方面,探究主题的实施由学生组成的若干个探究小组来执行,由师生共同亲历整个实践与探究过程,充分地利用本地和本校丰富的教育资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对主题资源进行充分地论证与探究,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在学习中寻找方法,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创设,其目的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趣味性的探究话题提出来,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学情境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又是唤起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无形动力。我们之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的探究与学习之中。教学情境创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探究活动的成败,它是研究性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步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探究主题的确定
探究主题就是探究活动的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主题是这个探究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探究活动的目标与任务,我们要“研究什么、学习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均与研究主题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确定主题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确定过程需要师生全员参与,对于课题的确定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需师生自主择题,共同探讨。一般来说,由于高中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仍相当的有限,进行主题的选择时应实事求是,量体裁衣,研究主题范围过大则不利于实际的操作,违反中学阶段的可行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从而导致研究过程半途而废。研究主题范围过窄,则浪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会造成研究过程缩短、过程虚设、产生研究效率低和课程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因此,探究主题的确定需要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定位,应围绕着适应性、可行性、开放性、生活性、整合性以及可操作性等课题原则来完成研究主题的建构。
三、主题研究活动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社会与生活的亲历与体验,其探究过程既是确定实施计划的过程,也是小组分工合作的探究过程。就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而言,它是一个全员参与,小组实施的探究过程。强调的是个人与团队合作的高度统一。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题。自主择题完成后,紧接着就是制定探究计划,列出实施任务的具体步骤,确定小组成员,落实具体任务,限定探究的时间及空间,选用具体的探究方法,实现对探究性学习的探究。为了实现和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各探究小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探究活动组组长、小组发言人、文件的记录员等,选出与本探究任务相符合的专业引领教师,确保探究活动在合理和正确的学术范围内实施,保证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探究活动的实施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旧的教学理念,探究当代数学的发展与变革,紧跟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步伐,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按照研究性学习重过程的教学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多采用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等,用于对其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目标维度进行评价。以评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哪些技能,采用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合作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还对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哪些个人的经验、获得哪些感悟等进行充分的评价。意在检验学生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形成哪些能力,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注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成那些知识网络的建构,构建学生怎样的综合性思维体系,形成那些思维方式,实现怎样的知识结构与那些素质的转化等。
论文作者:范亚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主题论文; 过程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原则论文; 评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