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成因论文,新时期论文,人民内部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1)06-0006-05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入社会整体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社会领域的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从而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奠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矛盾。新时期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超乎寻常的增长,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1]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虽然有着各种根源,但是总不能脱离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总根源。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矛盾的终极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之所以会存在大量的有些甚至是突出的矛盾,除了其他方面种种复杂的原因以外,最根本的就是社会生产还远远不能普遍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实际上,人民内部矛盾,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矛盾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从根本上要受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影响和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和人口众多等客观的原因,造成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尽管很快,但是人均还很低,发展质量还很差,不仅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还不十分富裕,而且还有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未彻底解决。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生产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这将始终是居支配地位的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影响着我国的吃饭、穿衣、住房、交通、就业、人口、教育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所引起的种种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解决的重要制约因素。
由于生产力的长足发展与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的矛盾,导致被激活的需求的急剧提升与受诸多因素制约而难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的矛盾。这种矛盾又必然决定着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人民内部在物质利益方面矛盾的产生,如分配不公的矛盾,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行业之间不平衡的矛盾,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及同一所有制形式中分工不同的劳动者之间收入差别的矛盾,等等。同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打开了国门,有了国际经济生活的参照系,又有国内的一些先富阶层追求高消费的导向性刺激,使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空间膨胀,这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所能提供社会财富的有限性形成了强烈反差,使得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和尖锐。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人民生活从贫困经过温饱、小康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整个过程都将伴随着大量而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要解决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最终还是要靠充分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党和政府调节和处理各阶级阶层社会矛盾的经济实力,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二
改革作为一场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了全民性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势必引发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上的冲突与磨擦,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制度性根源。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模式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分配制度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转变,从平均主义的分配向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些基本经济制度上的深刻变化引起了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具体表现为:
一是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由于利益的差距而产生内部矛盾。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主要反映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而在这些关系中又集中表现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使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整体和个人的利益,国家、集体和个人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变得复杂多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距明显增大。在农村,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扩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加。据统计,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农民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方面的利益流失达6000-7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实际上是利益关系的变化,加深了城乡居民的利益矛盾。不同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东、西、中三大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经济区域的矛盾加深。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无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激励人们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的存在。不同行业职工实际收入存在着差距,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高收入阶层与目前尚处贫困状态的阶层形成鲜明对比。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为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推动国有企业机制的转换,在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过程中,政府既有促成企业转换机制,放手企业使之成为利益主体的一面,又有需要保持社会稳定,控制失业率增长以及安排再就业工程的一面。这两方面都充满着各种内部矛盾,贯穿着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矛盾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中的基础性矛盾。
二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引发人民内部矛盾。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实行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及在理论和政策上不承认公民个人和社会独立的利益存在,否认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结果造成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不仅是低水平的,而且也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这种利益关系格局虽然使得人民内部的利益差别和矛盾被掩盖起来而表现得不那么突出,但却导致整个社会缺乏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动力机制,社会发展十分缓慢。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实行的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过去不合理的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但是在此过程中,必然要伴随着利益的分化引发各种利益矛盾。因为随着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社会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不同的地区、企业、群体和个人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另外,由于不同利益主体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关系的不同,以及在占有资源、生产技术和工具上的差异,再加上国家政策倾斜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导致了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和群众之间的以收入水平为标志的利益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就长远的目标而言,改革当然是要使利益关系格局越来越趋于合理,并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就现实的改革进程来看,每项具体改革措施不可能保证每个地区、每个阶层、每个群体和个人都同时得到相应的利益和实惠。现阶段党和政府实行的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基本的改革政策,其目的就是通过收入差距的一定扩大,来发挥合理利益差异所产生的竞争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从利益主体一元化到利益主体多元化,从利益均等化到利益差距扩大化,这是当前我国利益关系格局调整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从总体来看,它是与市场取向的发展相适应的。然而差别本身就是矛盾,利益差距必将导致利益矛盾。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里,各社会主体围绕利益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将日益增多和表面化,并以此构成我国一切社会矛盾的基础,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
应当看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发生利益分化和由此引发各种利益矛盾是必然的,因为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利益差别和矛盾,比过去以旧体制为基础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更具有社会公平的意义。对于这类基于合理的利益差别产生的社会矛盾,当然也应该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只要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再配以思想教育工作,是可以把它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一般不会引起较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冲突。现在突出的社会矛盾主要在于不合理的利益差距,尤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群众普遍不满和反映强烈的是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三
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和政策法规不完善,以及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新旧体制并存、交叉和碰撞,造成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某种无序状态,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结构性根源。
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引起社会结构的重新整合,使社会进入了转型期。由于现代化进程是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是渐进性的,造成新旧体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并存、交叉和碰撞,从而产生大量的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一是由于新的经济体制不完善而产生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旧体制的逐步废除与新体制的建立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刚建立不久的新制度和新体制又有待完善和发展,那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与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出不相适应的状况。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因此这种不适应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在优胜劣汰中面临着生存困难,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这样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无疑会产生种种矛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是在分散经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衔接中存在着不少困难,而许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却以传统方式领导经济活动,往往会产生领导者和群众之间的矛盾。由于家庭经济基础、文化层次、掌握技术的程度以及智力上的差异,会产生家庭承包经营水平的差距,使农户在收入上拉开了距离。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经营、债权、债务等纠纷增多,有的甚至使矛盾激化。由于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在承包合同的履行,水利设施的利用,在土地的征用,道路水渠的开挖等方面,往往由个体农户之争扩大到群体利益之争,引发为较大范围的人民内部矛盾。
二是由于政企不分引发人民内部矛盾。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虽有重大转变,但仍然滞后于企业改革和市场发育,政企远未真正分开,这也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对企业行使指导、管理、监督等职能,而不应具体干预企业的运行。只要政府仍然直接管理企业,必然会职责不清,一身二用。在实际工作中,政企不分使企业的利益中包含着政府的直接收益,政府的利益往往通过企业行为实现。这就产生了政府操作企业行为,企业依赖政府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严重挫伤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产生由于政府决策失误而发生重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企业主动适应和迎接市场挑战的锐气和能力,不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另外,在职能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下,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强化,往往会出现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相互扯皮。经济纠纷和债务纠纷经常伴有地方职能部门的干扰,往往出现执法不公。这些情况往往导致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
三是由于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引发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由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是人民内部最具冲突性的矛盾。国家有关部门的民意测验表明,近十年来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两件事就是党内的腐败问题和社会上的分配不公现象。而腐败问题其实本身就是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面对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以及所产生的利益差别过分悬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尤其是普通劳动者阶层有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而忿忿然,容易酿成不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一个社会能否稳定,不患不均而患不公,不公则社会不稳。虽然搞非法致富和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属少数人行为,但是由于它损害了社会公正原则,损害了人民的整体利益,所以最容易激化矛盾,导致社会冲突。
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其中与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有直接关系。在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由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很大冲击,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之中,新体制尚不完备,各种管理规则和法制亦极不完善,这样便会出现一系列制度约束的“空档”,在客观上给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走私贩毒及不公平竞争等非法致富行为以可乘之机,必然造成并加剧社会的分配不公。另外,作为最大分配不公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之所以泛滥,也正是由于在社会体制转型中,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致。虽然我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若干改革,权力制衡监督机制在不断强化,但总的说来尚不健全,还不足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泛滥。一些党政官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本身就是由于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所导致权力关系失衡和权力主体行为失范的一种表现。而社会上的非法致富者,很多就是通过用金钱贿赂握有实权的党政官员,从而得到这些官员的支持和庇护。这些情况都会激起公众的强烈不满,成为引发人民内部矛盾并使之激化的重要因素。
四
我国社会变革必然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异常活跃和深刻变化,引起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磨擦,这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思想根源。
一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新观念与传统观念之间的冲撞引发人民内部矛盾。
思想观念作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凝结和积淀,它对人们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思想观念领域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的旧观念,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竞争、效益、民主、平等新观念。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自发性和竞争性以及各市场主体追逐微观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在客观上模糊和动摇一些人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信念,滋生和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人生观,结果造成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冲突。由于主流价值观在一部分群众中的淡化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元化,一部分群众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出现了从政治为主向经济为主、从集体为主向个人为主、从强调信念向强调实际、从强调奉献向强调功利、从注重工作向注重生活的方向倾斜。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增强,人民内部矛盾由隐蔽形式转变为公开形式。原来被掩盖的矛盾暴露出来,既表现为数量的增多,又表现为冲突的加剧。
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引发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矛盾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人民内部的思想文化领域,在人民内部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科学与迷信的思想矛盾也会经常发生,这些观念上的矛盾往往带来行为上的矛盾,因而形成人民内部思想和行为的是非矛盾。在文化多元化的趋向中,主流文化有被冲淡的趋势;在价值多元化的过程中,价值导向难以深入到民众之中,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同传统的思想体系,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追求和价值观念产生明显的反差。
三是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引发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有助于形成人们的平等、民主、自由意识。民主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制度的建设日臻完善,它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但是在干部队伍中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新制度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在发展中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往往引发人民内部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摆脱了“左”的束缚,思想得到解放,作为社会主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工作作风粗暴等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意识、民主监督意识不相适应。在城市一些企业民主制度不健全,不能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也引发人民内部矛盾。在农村过去已经形成的管理和工作方法还没有适应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管理上还落后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村务民主管理新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村民议事制度不健全,不少地方群众因无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而产生不满情绪。
四是由于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矛盾。
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矛盾要求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也相应转变。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价值观念的混乱和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领导干部和管理部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引起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尖锐对立,引起矛盾的复杂化。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盲目决策,违背大多数人意愿,片面强调个人政绩,搞首长工程、条子工程等,给当地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一些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遇事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以及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压百姓等等,这些不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造成领导和群众关系的紧张。
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问题也是导致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之间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2]
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线索。造成领导和群众矛盾紧张主要有三条重要原因: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在生活待遇、利益享受上严重背离群众,甚至贪污腐化,从根本上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严重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严重,决策失误,不代表甚至违背群众的利益;三是正确的领导同某些落后群众也存在矛盾。如一部分落后群众因自己眼前利益不能满足,或因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也可能会同坚持群众根本利益、坚持正确意见的领导发生矛盾。这些年一些地区干群关系之所以紧张,主要是前两个原因造成的。
五是由于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标准混乱引发的矛盾。
在现阶段,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组成部分的道德规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减弱,已不再能有效地调节人们的言行,而新的道德规范正在形成,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发生效用,因而整个道德领域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无序和失控状态,这就是人们所称的“道德错位”和“道德滑坡”问题。这是表现在思想观念领域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道德根源。例如在党政机关及其成员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缺斤短两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嫖娼卖淫、赌博吸毒等丑恶现象,在这些行为和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更为令人担心的极为严重的道德问题。可见,现阶段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的混乱,是引发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因。
收稿日期:2001-09-30
标签:人民内部矛盾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