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方资源 寻求课改甘泉论文_万海涛,陈俊英

巧用地方资源 寻求课改甘泉论文_万海涛,陈俊英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仁和坪小学 443415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应注重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尽可能运用自然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并将它们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提倡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充分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农村学生的审美能力,开辟农村美术教学的新天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在教学中立足校情,分析学情,抢抓契机,挖掘整合,优化校本资源;贴近实际,优化组合,创编校本化课程。

关键词:乡土校本资源利用 课堂教学 创编校本化课程

一.立足校情,分析学情,彰显个性特色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形态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山村水涧、田间地头皆是课堂所需的教学资源,泥土、树叶、各种谷物豆类都是表现材料,各种家禽牲畜皆是表现对象。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孩子们生活的乐园,也是引导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的巨大宝库。

如《田野的色彩》这一课,课前我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己眼中的田野在不同的季节是什么样的?得出初步的结论:不同的季节田野的色彩当然也各不相同。然后布置同学们利用双休回家走一走,看看家乡田野的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在课堂上交流时,有的说田野是绿色的,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彩色的……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愿望。我顺势引导,让他们画下自己眼中的田野。一幅幅四季分明、五彩缤纷、富有浓浓乡村气息的画展现在我的眼前。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在美术课前引导学生按要求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上美术课时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

二、抢抓契机,挖掘整合,优化校本资源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艺术教育得到进一步落实,社会观念得到了更新,为创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契机。为此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改善教育环境,配备教学器材,培训教师,为学校美术教学提供了基本条件。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题的研究,更是给学生更广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动手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如我让学生收集黄豆、绿豆、黑豆、玉米、花生、高粱等各类种子,用课件展示用这些种子拼贴成的精美手工作品,学生发出了一声声赞叹,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趁机引导他们回忆各种乡村活动场景,鼓励他们展开大胆的想象,齐心协力地利用各色大小不一的豆子粘贴成“小鸡啄食图”“群鸟嬉戏图”“学童捕蝉图”等;在瓜果溢香的夏季,我让孩子将家里栽种的各种小瓜果和蔬菜带到课堂上,发挥想象力,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个有趣的作品:黄黄的香瓜把碧绿的菜叶当假发戴在头上,再贴上眼睛和嘴巴就变成了漂亮的小娃娃;紫色的茄子可以割成长长的火车;小西红柿削平一块肚皮,剪出两只小耳朵,就成了一只小兔子;长豆儿成了学生们的耳环;红萝卜削出一朵朵透明的粉红玫瑰花……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想象丰富、创意叠出,一件件憨态可掬的作品就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丰富的农作物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了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地增强了孩子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就这样,通过课改创新,学校的美术课堂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成了孩子们创作灵感的喷发地!

三、贴近实际,优化组合,创编校本化课程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要求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美术教师改变旧有的禁锢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教师科学、有效地利用、开发校本化课程,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重组、补充、取舍、替换、删除和重构等策略对小学湘教版美术一至三年级的12课国标美术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构建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综合美术校本化课程,优化美术教学,使我校的美术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让学生能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美术国家课程下的美术教材,将我校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接受全面完整的美术教育,让每一孩子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丰富总课题的研究实践,为总课题的研究顺利完成提供最好的佐证理论与实践案例。

如利用石子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在农村的小河旁、山坡上,石子随处可见。在《石头变变变》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教学要求选择不同形状的石子,结合石头天然的造型,设计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脸。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按“选”(选好的石子)、“看”(看石子适合制作何物)、“粘”(用布或纱等粘贴)、“彩”(上颜色)这四个过程制成作品。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老师适时点拨、鼓励,作品完成后,集中在展台或展室拍照留影,或是干脆让合作组的同学手握自己的作品集体留影,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创作热情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从此,美术成了孩子们最喜欢、最期待的学科。

几年来,结合当地各种丰富的生活资源,大胆重建和组合,对《看医生》《快乐的舞蹈》《七彩飞虹》《男生女生》《公交车上》《玩偶大本营》这六课进行了教材的二度创作,自编了《留住秋天》《圆圆和圈圈》《种子贴画》《石头变变变》《蚂蚁的地下王国》《漂亮的彩蛋》等六课教材。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综合美术课程,满足了我校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

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勇做开发地方美术资源的引导者、尝试者和探究者,校本化实施美术课程一定能聚水成涓,滋润一棵棵渴求成长的幼苗。

参考文献

[1]张行涛 郭东岐 主编 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朱慕菊 主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

[4]虞莉莉 利用本土资源进行主题性美术课外活动的研究(EB/OL).百度文库。

[5]高爱玲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整合的研究(EB/OL).百度文库。

论文作者:万海涛,陈俊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巧用地方资源 寻求课改甘泉论文_万海涛,陈俊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