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思与当代警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警钟论文,当代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方正出版社出版的《通向廉政之路——中国反腐败的历史思考与现实对策》一书,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著述者是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罗忠敏副教授。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首先,该书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进行的是历史反思。反思的重点是在当代,即新中国建立以后近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的。为巩固执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一次又一次反腐败斗争,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健全民主监督体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同一些零散的论述当代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文章相比,此书有系统性。这种系统的历史反思,不仅使读者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轨迹,也从另一个侧面告知读者,腐败并不是从改革开放后才有的,而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经常警惕的现象。
第二,指导思想明确。作者在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的由来与发展一章中,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从而指出,腐败现象是旧社会的遗迹,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要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腐败现象要做坚决斗争。要防止腐败现象侵入无产阶级政党的健康肌体,就要从严治党,就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就要成为为政清廉的实践者。邓小平同志讲得更明确,无产阶级政党抵御腐败现象,一是要靠教育,二是要靠法制。
第三,论述观点明确。该书在开篇就鲜明地提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读者,历史周期率现象的普遍性值得无产阶级政党警惕。综观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几乎无一不是按照“兴盛——腐败——衰亡”的历史周期循环不已。一个政权建立之初,创业者借鉴前朝覆亡的教训,往往能够励精图治,清政廉洁。但经过一段升平之后,贪图安逸、奢靡享乐、贪占己有之风便逐渐上升,使一个政党、一种政权腐败垮台。在中国,不仅历次农民革命战争没有摆脱这一历史周期率,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摆脱。能否跳出历史的周期率,对中国共产党将是严峻的考验。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中腐败、丑闻不断被曝光,腐败这一人类共同遇到的问题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先天的免疫力,中国共产党也面临同腐败现象做较量的严峻局面。尤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所取得,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小生产仍有着汪洋大海般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在建立过程阶段,这一切都将使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腐败斗争更加艰巨,表现形式更加曲折,斗争时间更加长久。对这一点,人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第四,该书时代感强,对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采取了不回避的态度,真实、客观地披露出当前腐败现象的特点。作者认为,当前腐败现象的特点是:(1)经济违法案件上升,贪污金额越来越大;(2)领导干部违法案件增多,发案的干部层次升高;(3)顶风作案现象严重,新发案突出;(4)团伙、群体作案明显,窝案、串案增多;(5)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富了“和尚”穷了“庙”;(6)腐败分子触角伸向新的领域,腐败行为也同步向新的领域拓展(新领域包括金融、期货、股票、信息、房地产、高科技等市场领域);(7)腐败现象由经济领域向司法、领导机关蔓延;(8)腐败现象由沿海地区向边远地区辐射;(9)道德败坏案件大幅度上升;(10)先进模范人物违法案件增多;(11)搞感情投资,编织关系网等。
第五,对当代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判断是客观公正的。作者指出:一方面是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腐败分子不停地进行各种活动;一方面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同仇敌忾,对腐败现象不断地进行铲除,对腐败分子进行坚决打击。北京揭露出来的陈希同、王宝森案件就比较典型。从1982-1997年,各级纪检机关查处党内违纪案件达200多万件,处理党员200多万人,其中开除党籍42万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经由运动式步入制度化建设和法制轨道上,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关人员对反腐败斗争信心正在增强。作者进一步指出,通过统计分析和数量对比,在近6000万中国共产党员中,涉嫌腐败现象的只占少数,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廉洁自律和奉公守法的,这一基本国情、党情还是肯定的。
目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处在世纪之交的时空中,能读到这样一本很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著述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作者以较强的文字功底、流畅的文笔、可读性的内容及案例,再次向人们提出警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团体,只有彻底地抛弃腐败,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通向廉政之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通向未来之路。